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爾大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塔嗎?絲路考察散記之二

莫爾大塔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塔嗎?絲路考察散記之二

《中國美術報》第96期 學術月刊

中國最西端的城市,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喀什市。在喀什市東北約30公里處的戈壁荒灘上,聳立著一座高約13米的由泥土坯壘成的佛塔。該塔造型與內地漢式有屋檐的方形或多邊形塔很不一樣,底部是下大上小的三層方形土台,台上豎立一卵圓形塔,塔內中空,塔身東面開一大敞口龕(現已被土坯封閉),推測龕內原來有站立佛像(現已不存)。這個造型獨特的佛塔,當地人稱其為「莫爾」,是維吾爾語「煙囪」的意思,應該是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根據此塔的外觀形狀和塔內中空的特點取的名字。

由於莫爾大塔的形制與漢地的佛塔造型區別很大,考古學家們很難用形制類比的方法來確定該塔的建造時間,有人籠統地說是「唐代所建」,但沒有提供任何證據。我曾經多次實地考察此塔,並在現場與英國、美國的藝術史家以及新疆本地的考古學專家仔細觀察討論了各種可能性,但大家都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結論。今年夏天,我又帶著我的研究生們來到此地,想要找到一個較為可信的答案。

莫爾大塔

佛塔本是為掩埋珍藏釋迦牟尼佛的舍利修建的紀念性建築物,在印度古梵文里稱作Stupa, 漢譯佛經時找不到相對應的辭彙,只好根據其發音,譯成沒有含義的「窣堵坡」,後來出現「塔」的譯法,也是音譯,估計是從佛陀(Buddha)來的,直接把佛塔與佛陀聯繫在一起了。據記載,最早的佛塔起源於印度歷史上的阿育王時代(公元前3世紀),但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佛塔實物,是公元前1世紀的山奇大塔。山奇大塔的基本結構是圓形的,從外圍欄杆、基座,到上部的半圓形隆起「墳堆」,都是圓的。只是在最頂上,有一個小的方形圍欄,圍欄中間豎立一根「法杖」,杖上懸掛三層「法輪」。

對比喀什莫爾大塔和印度山奇大塔,我們注意到三個最明顯的差別:一是底座,莫爾是方形而山奇是圓形;二是隆起的「墳堆」結構,莫爾是橢圓的卵形而山奇是半圓形的「覆缽」;三是莫爾大塔中空,面向東方開大敞口,而山奇大塔是全封閉結構。這三點明顯區別,說明了早期喀什地區的佛教信仰方式和藝術審美傳統與古印度是很不一樣的。

喀什地區是古疏勒國之所在。《漢書·西域傳》是這麼記載疏勒的:「疏勒國,王治疏勒城,去長安九千三百五十里,戶千五百一十,口萬八千六百四十七,勝兵二千人。疏勒侯、擊胡侯、輔國侯、都尉、左右將、左右騎君、左右譯長各一人。東至都護治所二千二百一十里,南至莎車五百六十里。有市列。西當大月氏、大宛、康居道也。」這個有18647人的疏勒國只能算是一個小國,但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北沿和南沿交通要道的交匯點,也是中國通往西方和印度的進出口。公元1世紀的東漢前期,班超經營管理西域地區諸國最西邊的國家就是這個疏勒國。東漢時期,疏勒與漢地的聯繫是比較緊密的,印度的佛教文化也是在這個時期,經由疏勒傳入中國的。那麼,喀什/疏勒的莫爾大塔與印度山奇大塔的區別,是否與東漢的文化影響有關呢?

佛塔的圖像最早出現在四川什邡出土的東漢畫像磚上。這個畫像磚上的塔,有一個方形底座,座上是由四根柱子撐起來的大屋檐樓閣,共有三層樓,樓頂「法杖」上串起三個圓形「法輪」,最頂上還有一個圓球。塔的兩邊,刻有兩株蓮花。據《三國志·劉繇傳》記載:「(笮融)乃大起浮圖祠,以銅為人,黃金塗身,衣以錦采。垂銅槃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餘人。」這是我見到的中國古文獻中關於佛塔的最早記錄,這裡的「垂銅槃九重,下為重樓閣道」,描述的就應該是中國的樓閣式佛塔。而且這裡記載的「浮圖祠」,就是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典型的漢地建築。從這些考古發現圖像和文獻記載看,東漢時期出現的「漢式佛塔」是多層樓閣,聳立在方形底座上。

又據《法苑珠林·敬塔篇·感應緣》記載,西晉(265—316)時會稽貿縣(今寧波)出土一個小塔:「高一尺四寸,方七寸,五層露盤,似西域于闐所造。」這裡說的「方七寸」,說明漢式佛塔是方形的。頂上用一根杆子串起來的圓環稱為「露盤」,是求仙的人放到樓閣高處承接「甘露」用的盤子,說明在漢地,佛塔的功能也與道教神仙思想有關。

喀什/疏勒的莫爾大塔有三層的方形底座。這樣的方形底座設計,可能是受漢地的「漢式佛塔」底座設計樣式影響所致。而且莫爾佛塔方形底座上的卵形塔身與印度山奇大塔的半圓「覆缽」設計區別很大,已經從平地隆起的「墳墓土堆」變成了高聳空中的「橢圓佛塔」。莫爾大塔中空,向東開口,形成一個大的佛龕,信眾可以在龕前禮拜供養佛陀,這個塔的功能,就與山奇大塔圓形設計的紀念碑功能有所差別。

總之,莫爾大塔是融合了印度式「半圓形佛塔」和中國漢地「方形高樓式佛塔」而成的「西域式橢圓佛塔」,有鮮明的地區性特徵。其修建時代,應該是公元1—2世紀的東漢時期。而且,喀什/疏勒位於西域南道與北道的交匯點,是從西邊進入西域的門戶,融合印度和中國漢地造塔式樣而創立的「西域式橢圓佛塔」迅速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南北兩線沿路諸國傳播開來,我們在北線重鎮龜茲國和南線大國於闐都能看到過這種式樣的佛塔,現存的庫車蘇巴什大佛寺遺址和于闐的熱瓦克佛寺遺址,都可以見到這種「西域式橢圓佛塔」。因此,我們可以說喀什/疏勒的莫爾大塔,就是中國境內現存最早的佛塔,也是古西域地區佛塔式樣的鼻祖。

(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藝術考古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 的精彩文章:

2017中國美術要聞回眸

TAG:中國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