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歲末:強者應記住的一句話

2017歲末:強者應記住的一句話

編者按:「我們的民族性裡面,為什麼溫柔敦厚的部分常常不見了?在沒有讀書之前,一個人應該做到什麼?你對生命狀態與生活方式的看法是否通透?」當我們在生活中經受不同的困惑與迷茫,面對生命里或宏大或細碎的命題,儒學可以成為我們賴以汲取力量與信念的重要源泉嗎?「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我們在現代社會「寒耕暑耘」,反芻古代中國的傳統經典與思想,又能否在綿長的時間裡得到一份安身立命的生活態度和正見思維呢?

鳳凰網國學聯合台灣大愛電視台,特約推出《一種說法》系列短視頻專欄。薛仁明、馬叔禮、黃俊傑三位知名台灣學者將課堂講台「搬出象牙塔」,在平凡百姓的食衣住行中、在台灣清麗的人文風景間開講,用睿智的言語、平實的記錄,從庶民生活里開啟一種解讀儒學的新視角。

全球化的表面現象

就它的表面現象來講,第一點也就是所謂:「全球各地相互連結性與日俱增的時代」,那是全球化第一個重要表面現象。舉例言之,上海A股B股股票市場的波動,就會影響到東京日經指數的漲跌,或者台北股票市場的升降,這就是一個最鮮明的相互連結性的一種表現。

第二個那就是所謂:「無國界的時代的來臨」,日裔美籍管理學重要學者大前研一,他有一本書叫做「無國界的世界」,在這個書裡面他說,傳統定義一個國家的影響力或者國力,都是靠它的有長江大河,國土面積有多大等等,他說進入全球化時代以後,決定一國的國力是靠四個I,那就是industry,information,investment and individual,就是產業、信息、投資和個人。最近某跨國大企業家赴美國投資一百億美金,美國也給他這個租稅優惠高達三十億美金,他大聲宣稱:「市場就是我的祖國」,這一點也告訴我們無國界的時代的來臨。

全球化的實質狀態

它的實質狀態的第一個就是全球化論述常常為「全球性的霸權而背書」。在這個所謂全球化時代,80%的外國直接投資,以及50%以上的國際貿易,是在稱為三極(Triad ):就是北美、歐盟跟日本之間進行,而且主要是由全球前五百大企業所主導。

另外全球化的實質狀態也很弔詭的告訴我們,愈居於全球化的國家,其實愈脆弱。只要看2001年世人稱為911事件,就幾個來自中東的小夥子可以劫持航空公司的飛機,對準紐約雙塔-世界貿易中心給予致命的一擊,這一個事件具體地告訴我們,愈是全球化愈讓恐怖份子有機可乘。

講到全球化第三個實質狀態,可以說是:「M型社會來臨」。窮國與富國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像世界頂尖名校哈佛大學的年度預算,在亞洲非洲或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幾乎成為他們全國總預算,甚或還要多。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一個國家內,每年收入前20%的人跟最低的20%的人的差距愈來愈大。

因此全球化時代,就出現一些核心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強凌弱、眾暴寡、富欺貧、中心宰制邊陲」。

儒家如何對治全球化問題

講到強凌弱、眾暴寡,儒家確實有一些想法可以供我們參考。孟子他說:國與國之間、區域與區域之間,要注意「仁跟智」這兩個原則。孟子說:「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事就是服事那個事,那麼然後他又講了:「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就是說大國強國應該要有「仁心」。

節錄《孟子˙梁惠王下》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

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

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

那麼我們知道「仁」這個字,是儒家從孔子以降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

在《論語》顏淵篇第22章: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孔子對「仁」的解釋是很素樸的。

節錄《論語˙顏淵篇》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

孔子以後孟子講到「仁」,也是發揮「仁者愛人」的核心價值理念。孟子說:我如果去愛人,結果沒有得到相同的回報,那我就要來自我檢討一下,是不是我表達方式不對;我尊敬別人而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可能我要檢討尊敬的方式是不是錯了。

節錄《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

愛人不親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禮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主體間性與安頓

用現代的哲學的話語我們可以說,如果說20世紀的核心問題是:「人的主體性建立與昂揚」,那麼我們可以說,21世紀的根本問題是:「主體間性的安頓與弘揚」。人與人之間,你有你的主體性,我有我的主體性,一個國家有他國家的主體性,不同的國家有他的主體性,這之間如何能夠達到主體間性,建立和諧與安頓的關係,儒家的仁學傳統和兩千年以上的智慧,對於21世紀的人會有極大的啟示。

改變世界從何開始?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是小小的螺絲釘,我們都覺得好無奈、好有限,我怎麼能夠改變世界呢?如果孔子來參加我們今天的談話,他一定會說:「世界的轉化開始於自我的轉化,自我的轉化就是起於修身。」

「修身」實際上是2千年來,整個東亞儒家思想世界最重要的關鍵詞。在《論語》裡面子路曾經問孔子,什麼是君子?孔子說:所謂君子就是「修己以敬」,子路還不滿意,他說只有這樣嗎?孔子再說:「修己以安人」;子路再說只有這樣嗎?孔子接著說:「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論語˙憲問篇》: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己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意思是修己而達到使這個世界更美好,來轉化這個世界,孔子說連堯舜都不一定能夠做得非常的完滿;那麼這裡的關鍵詞就是:「君子」這個名詞。所謂的君子就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就是完成自我的轉化,然後致力於世界轉化的偉大事業,這樣一個「成德之人」謂之君子。

如何改變自我?

對於自我這個問題,孔子的重心是擺在人的「德行修持」上面。要把我們與生俱來的負面的質素加以轉化;轉化的過程,在孔子看來,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但是「學」這個字呢,我們特別要注意,當孔子講「學」這個字的時候,它並不是像我們今天所說的具有「外授意義」的一種學習活動,它是「回歸人的自心」的那個「學」。

孔子的時候的國君曾經問他,你的學生這麼多,哪一個學生最優秀呢?孔子說,有,「顏回者好學」,意思是說顏回這個人他之所以稱他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孔子定義好學,啟示我們,孔子所理解的學,就是要把你所學習到的價值自覺、價值內涵,把它內化到你的身心、你的行為之中,這是孔子所講的,自我的轉化。

《論語˙雍也篇》: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如何改變世界?

從自我的轉化到世界的轉化,涉及很多複雜的問題,那麼孔子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是,我們可以從他的所謂「正名主義」來講起。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個所謂正名的主張,其核心的含意是指,做國君的人就要像個國君,做臣子的人要像個臣子,做父親的要像個父親,意思就是說,你要實踐你與你的身分,君臣父子相應的這個職責,他說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這樣來做,那麼這個世界自然就會獲得轉化,整個政治的秩序,就會非常的平順。

責任本位vs.權利本位

我們東方數千年來,儒家從孔子以後所提倡的是一種「責任本位」的倫理,相對來講,近代西方提倡一種「權利本位」的倫理。權利本位的倫理是建立在「個人主義」的基礎之上,就是高度的突出社會上的每一個個人應有之權利。

那麼近代的歐洲這個權利本位的倫理開始弘揚,其實跟王權跟後來的國家對抗,它有一種「對抗」的氛圍。特別注重個人主義作為基礎,無限的細分,不同階級之間的對抗,不同世代之間的對抗,不同政黨之間的對抗,這一切的弊病,都在今天的台灣以最鮮明的方式表現出來。不斷的切割,最後每一個個體都成為一個孤零零的個體。

社群主義vs.個人主義

孔子所開啟的「責任本位」的倫理學和近代西方「權利本位」的倫理學,許多對比之一就是「社群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對比。所謂「社群主義」就是個人是深深浸潤在你的家庭、你的社會、你的國家之中,你的國家是浸潤在天下之中的,你與其它各國是一體的。從這個孔子思想的角度來看,川普退出巴黎氣候協議,顯然就是以單一國家作為他的視野,他不管其它國家的生死,這是可以說是個人權利本位的思考。

《論語˙季氏篇》:「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在孔子的思想裡面,人與人的互動,自我與他人的互動,遙遠的難民的互動,是在一個價值理念的平台上,在一個文化的平台上,「修文德以來之」。從社群主義到個人主義之間如何融入儒家的思想,而在21世紀華人社會得到一個最和諧、最圓融的境界,就有待於我們的努力。

主講人簡介:

黃俊傑,現任台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台灣中研院文哲所學術諮詢委員、台灣通識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曾任台大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研究領域為東亞思想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戰略專家 的精彩文章:

TAG:國際戰略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