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慕道學修皆可為,全真正一共此時

慕道學修皆可為,全真正一共此時

▽道歷四七一四年 | 歲在丁酉 | 冬月十四

西曆2018年1月1日

溫馨提示

本文篇幅較長,請耐心閱讀。

慕道學修皆可為,全真正一共此時

——新時期西北道教與未來

文 | 劉嗣傳

一,西北情結有宗老, 終南問道無限期

一個出生荊楚,入道武當,曾雲遊陝甘,常住樓觀的道教徒,一個慕道求真,學思儒道,曾揮粉講台,素懷仗劍夢俠的武道人,一個殊緣西北,傳藝粵港,偶有著述詩說的文道人,仰視天空,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多少感慨無法抒寫,多少體悟不用言明。放眼世界,極目道林,一次次夢回終南,又一次彷彿武當,半生道教江湖,畢竟榮幸一道人。

道教給我榮光,給我精神的富有和知足的物質生活。西北道教給我的熏陶、撫慰和震撼的敬畏:道教保持傳統儀軌、道風純正,看上去是一種內在的淳樸精神,超塵脫俗正氣,仙風道骨的靈氣;可以說我們懷念在終南山上,望著連綿起伏的青山,峰巒疊嶂,蜿蜒挺峙,山峰雲霧,天空海闊的仙境,青山綠水環抱中的古磚舊瓦為主的廟宇建築,置身於傳統道教儀制中,在淳樸古雅、相對封閉的道觀里,遵守十方叢林的清規戒律,依稀青燈黃卷,伴隨晨鐘暮鼓;全真風範是什麼——滿發大領、纏結挽簪、帶髮修行的道人形象,也許不事婚嫁,以廟為家,素食布衣的生活規則,真的清靜身心,修心養性,靜坐練功的修行習慣,還上殿念經、供養神靈香火,服務香客信眾;自食其力地營守宮觀,這些就夠了。

當我又一次走在這山林的古觀里,那種回家的感覺真的太好了。我寧願甘守這不是寂寞,而是人生的財富——因為擁有自然山川、日月星辰。擁有天地空無的修道生活。而在今天現實生活時空下,信息發達、資訊豐富、物慾橫流、愛河泛亂、真少假多,守一處純真,守一處空無,難嗎——對著空谷和幽徑,我問我自己。也問蒼茫大地——這也是我學道訪道的思考之一。曾經的小詩最能反映我的心境:長劍何舞問終南,紫袍道衣正視天;一曲三清靜江水,四瀆五嶽動山間。

是的,唱一曲三清道祖的清靜之歌,看看當今社會繁華之境,感嘆道教文化源遠流長,發展確有著中國特色之複雜,當下分流出各個風格流派的形式道家、道教,讓人們分辯不清,我們也莫衷一是。即使是專業人士也難搞清楚歷史和現實的幾大流派和說法:正一、全真、凈明;特別是雖同屬全真,卻有龍門、金山、華山等若干小支系。

人們希冀「紫氣東來」給自己帶來好運,能否知道道祖老子的講經佈道闡述五千言。人們知道伏羲劃八卦肇起華夏文明第一筆,卻不一定知道甘南道上的那山和那水;人們還知道唐玄奘從長安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卻少有人知道真正的丘處機用兩年多的時間,從山東經祁連山到阿富汗晉見成吉思汗,留下了道教史的新篇章。

年輕人都想知道知道張三丰真實性,我們也看到武當道士的太極風彩;但眾多的各類道士在以不同形象和面目出現時,人們更加困惑了——更不用說天師之龍虎山、茅山、葛仙山靈寶派等,以及現在有開公司、又有香壇的個體戶道士等等。

諸多現象和現實用「道法自然」作無可奈何的解釋;但前進的方向和發展的趨勢與教義和宗教本質越來越有距離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麼辦。身為從內地到沿海看慣了雲捲雲舒的我,總想用筆下之言,借雲遊之機,看看外面景象而尋找靈感來撫慰我矛盾不安的困惑。

看著當代既有可敬的彭漣道長重走邱祖的西行路,也有眾多駕車西行、千里問崑崙而古道尋蹤;還有尋訪終南山隱士,問候老道長。又有叩開戈壁、拜望西王母。也不乏天山天池、航海南海,眺望海洋。

種種個中自我追尋信仰之神,又沉醉在追求自由和精神超越,享受現代適應生活的條件,利用今天的方便來修道闡教、隨方設教,也許就是當今訪道的方式。對比古代弘教的方式,當代的雲遊形式,我們這次的話題可就多了。看看有著傳統風味和全真風範的道教發祥地的今昔,想想我們當今大發展方向。不由得由夢想的負劍吟詩,仰天沉思。

原諒我用文學的語言來寫思考的西北道教、算是描寫西北風味道教的速寫。因為是我不能忘懷的終南山道教和西北道教的縮影。

二、文化自信西北源,生態智慧道教先

全球化風起雲湧的當下,傳統文化在主流引導下,回歸的大潮一浪一浪地衝擊著我們。華夏民族的、傳統宗教——道教顯得捉襟見肘。或應接不暇。形勢上,東南沿海地區的道教適應時代受多因素影響,步伐要快一些。西北因地域和經濟等條件慢了多拍;「長三角」道教論壇搞了三、四屆,我們這次來思考和探討真是大器晚成。

西北道教的地位和優勢是肯定的,(這次西北道教論壇的主題鮮明,富有特色)西北道教的興盛與大格局下的全國道教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未來的方向更是引領道教發展的方向,可以說,西北道教的未來就是中國道教的未來。未來道教的第一個問題是方向性問題,二是形式與內容的問題,三是現狀的問題,現實的問題是人才的問題。

當我們用天時、地利、人和的傳統分析來對應今天的中國道教現實,西北道教在這個優勢上更有發言權。因為得天獨厚、承上啟下,創變未來的厚重之地,有著廣袤的地理空間、眾多遺迹古地位置獨特,道教底蘊深厚、歷史人文積澱、民風信仰淳樸、乃至天人感應靈敏,道教思想傳播廣泛的明顯優勢,民間影響深遠,學道修鍊人多,有著道教人豐富的天然資源。

是一路一帶的遺迹古痕與當代交通樞紐交匯,道教文化與多種文化融合的故事無論歷史和現實都在這上演。西北道教的優勢,首當其中的是在一帶一路中重要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交匯、宗教文化交融的特殊區域。若以陝甘為代表,在當代道教界的影響上有明顯幾點是值得稱道的:一是正式在廟修道的群體數量大;人才輩出,當代認同的高道多;二是古代留承的廟宇古迹比例大,影響大,活動多。當下也能有出色的作用和表現。

三是在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下,道教組織發展相對純正有規範,道教場所正規守持受戒的人多,形象好;修持和功力好的人比例高。四是協會和道教組織教育培訓學習修持氛圍濃,次數多,(據我掌握的信息和不完全統計,這種數字在全國是領先的。傳統文化氛圍和新媒體宣傳得當適度,少有負面的,相反的,個別在西北環境中出現就顯異類,特別引起關注,)

還有第五點真正潛在修鍊有素、持有正能量的人多,對於保持老傳統、影響年輕人新一代道風起著決定性作用。(凡實在西北學修過的道教信徒,無論走到哪,都保存有西北熏陶過的痕迹。)六點是所有場所即生態道觀的生態環境對周邊影響有絕對優勢。而道教生態智慧的意義在西北地區的更能彰顯其巨大作用。

在文化自信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下,西北道教在與全國道教界一道,在發揮自身優勢的同時,我們道教自己的方向就是堅持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的最高準則,適時適度隨方設教,不忘「道」的信仰這個初衷和根本,既有高標的神仙信仰,又有功德成神的價值觀,結合時代特色,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構建我們的教理教義,這個方向性問題已經有行動了。

用歷史和現代結合,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整理「三清」信仰和民族文化與中華振興的大需要,合理表達道教自己的社會關切和現實服務,用通俗普及的話語形式講好道教故事。解決好眼下的道家、道教,出家與入道,全真道與正一道,在這片土地上存在餛飩模糊的認識現狀,理清概念與行為,道家道教本質區別,出家與入道的目的與形式,全真道與正一教的教派不是問題的問題,其實西北和全國道教界在當代已經作了回答。全真派的興起的時代背景和傳承的脈絡,以及在不同時代的變化。

風格、流派的變化只是歷史和學問家們的「可名」之事,不是修道人、學仙者看重的問題,修行和道教人追求的是質量和內涵,不是形式,所有的形式都是隨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信仰、修行、生活的方式也是自己選擇的)。「享受適應,追求超越」是我欣賞和贊同盧國龍教授對我們當今道教主旨和獨特教義內涵的定位。

雖然時下還沒有把道教教理教義新構架之說法和話語體系整理出來,接下來的統一推廣。但我認為這個提法的思路是完全可行的,只是時不待我,也需在通俗普及和統一的問題上多考慮些。全真正一的合理合度合時的解釋,有一個權威和統一的話語表達形式,特別是置身其中的道教人。即使在風格流派上顯示豐富多彩也要辯證認識。

在三清信仰的大旗下,作為同為三清弟子的全真道徒和正一教徒,都是道祖門下的忠實弟子。(不必糾結全真和正一的問題。)融合時代精神和多元文化,大度包容華夏民族的宗教信仰:「三清」尊神既是我們的宇宙觀和世界觀,也是我們的神靈觀和人生觀。

統一的三清信仰,正信的行為規範,豐富多彩的道法形式,適時合度的弘道場所,在信仰確定的前提下,不拘一格的人才體制會使道教發展壯大起來的。道祖指示:既要「道法自然」、存在都是合理、出現都有必然,這樣道家的包容大度和氣概,也要有「三不問」的傳統與現代的平等觀。自由的隱私性。

當下我們欣喜看到全真風範的保持和優勢,世俗化影響不佔主流,商業化行為也是少數的,大西北一大批修鍊有素的人,真正的老修行多起來,正信修行的良好道風影響整個道教界。我們有理由和信心新形勢下的道教事業會越來越好。

三、大時代道教自強,新風尚共享時光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道教的角色仍然是國家主流文化的輔助,道教組織的定位和適應時代要求,參與一帶一路倡議行動中,用道教歷史和現實意義之作用,抓住時代機遇發展,突出宗教情懷和道教思想,可以適時變換新形式來弘揚教法。

當代新媒體和新的弘道方式層出不窮,各類文化形式也融入了道教元素,象電影《大武當之天地密碼》《止殺令》(包括《道士下山》)等,小說《乾道坤道》以及遊藝作品,這也是宣傳道教的途徑,但正面形象和正信的內涵還需要我們做的更好。

大西北這方面的資源豐富,利用遍布城鄉的宮觀平台,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更好作用。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有不可替代可低估的作用。在對外文化交流中也是富有民族傳統特色的內容和形式來推介。同時也為地方旅遊和社會經濟做出應有貢獻。過去的西北老道有個口頭禪:老道老道,吃飯睡覺。

其實這個最高修行準則的合理解釋是:自然生活,合乎規律,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不是只顧吃飯和睡覺,而其他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做又那來的吃和住呢!睡覺要找地方也要安穩和放鬆啊,安穩的修行也要一個基本保障的條件,而這基本條件的創造也不是只吃飯和睡覺能得來的。就是最基本的水土生存條件和空氣在我們當今我們都要選擇和創造好的生態文明環境。

所以就是該栽樹、該澆水、該培土的事還是要做。就是修行打座也要我們常備的「法侶財地」四要素。所以我們西北道友的任務更艱巨。生態環境、經濟條件、交通信息會更加磨鍊和考驗我們。西北道教界在參與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公益事業和社會服務方面的貢獻尤為重要。

用我們道教思想人們善信善行,指導他們和全社會一起追求美好生活。用我們簡化的養生功法指導人們健身,用我們的道醫給人們解除病痛,用我們的道術引導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建功立業。用我們的言傳身教來同他們一起共圓中國夢。

時下,面對當代全國混雜的各類道醫、道術、道法的高人頻頻出現,(以發達地區流行江湖居多)。而真正經得起時代、科學和主流及大眾認同的有多少,成體系的又有多少,(於我們真正道教老修行情有何堪。)西北是可以、和應該出真正高人的地方。

我們曾見識過西北老修行不計名利,默默修行一輩子的諸多同道。他們內修的成效,一方面是德性,道德水準得到公認,二是身體健康狀況和長壽是看得見實情;三是道術能力是有真實信息反饋的。也是有看得見的功德。一些在沒有宣揚的年代去證明了自己的道行。

這一批道友支撐著我們道教的傳承和發展。在西北一些宮觀,現實體制的保障,道教場所的情況不一,受地域、經濟、習俗文化及道教傳承的而影響,不能一概而論,但以省市區域的實情來制定發展方略,為老修行提供修道證道的處所,為我們成就更多的當代活神仙。

筆者曾經寫過《道教的危機與挑戰》一文,在文章中呼籲:改革開放的浪潮與市場經濟的衝擊,道教界在近三十年的發展變化是巨大的,成績是明顯的,但我們感受到的是大環境之壓力和危機感,加上自身的人員、從教人數、人員素質、人才的水平、弘教的方式和規模等等,都值得我們自省。

道教還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的衝擊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在腐蝕我們的肌體,影響我們的道風。道教界少數人追名逐利,信仰淡化,戒律鬆弛。

在組織建設方面,一些宮觀疏於管理,財務制度、人事制度不健全,個別道士紀律渙散,違法亂紀,這些都極大地損害了道教的形象和聲譽。如果任其蔓延,勢必嚴重影響我們道教事業的發展。此外,道教教育和培養人才工作方面還亟待加強,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對比十多年前的報告,我們看到今天道教的與時俱進、發展進步了,老問題有所改正,道風明顯好轉,新的各級道教組織從實際和大局出發,指導各地改變了過去一些問題,只是依然存在的是道教高端人才不多,缺少人才。

道教儀範持修道風也得到根本改善;是不同師承之間的團結及關係問題,直接影響弘揚和發展。所以新時代、新擔當。我們道教中人關鍵是團結一致,在愛國愛教的前提下,高舉三清信仰的道教旗幟,在文化自信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中,用道家智慧、生態文明、性命雙修等道教合乎時代節拍的教義思想,續寫道教新篇章。一個美好的大西北道教必將再寫道教史志新輝煌。

(本文為作者在西北道教論壇中的發言)

點擊獲取更多西北道教論壇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市萬壽八仙宮 的精彩文章:

李土司家族與道教關係初探

TAG:西安市萬壽八仙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