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多苓作品欣賞

何多苓作品欣賞

1948年生於四川成都,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傷痕美術」代表人物。198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現居成都。20世紀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風已經蘇醒》《青春》等作品轟動一時。曾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銅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第22屆蒙特卡洛國際藝術大獎賽摩納哥政府獎。

何多苓

作品曾入選1982年巴黎春季沙龍,以及1986年在日本舉辦的亞洲美展。何多苓還曾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展,1994年參加美術批評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參加上海美術雙年展。作品為中國美術館、福岡美術館等海內外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

俄羅斯森林系列,黃金時代,契珂夫,夜鶯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列夫·托爾斯泰,流浪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黃金時代,普希金,自由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肖斯塔科維奇,等待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肖斯塔科維奇,等待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白銀時代,阿赫瑪托娃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黃金時代,肖斯達維斯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白銀時代,憂傷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青銅時代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肖像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肖像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肖像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肖像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深秋1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深秋2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深秋3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深秋4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系列·深秋5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寫生 諾夫哥諾德1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寫生 諾夫哥諾德2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寫生 諾夫哥諾德3

布面油彩

俄羅斯森林寫生 諾夫哥諾德4

布面油彩

何多苓寫生

10月的俄羅斯已進入初冬,天空蔚藍,萬籟俱寂。寒風張揚、凌厲,卻是美的。何多苓和他的學生們一行受邀前往俄羅斯開啟為期半個月的寫生之旅。

在聖彼得堡的諾夫格羅得,一個舊時大公領地,零度的氣溫。何多苓站在寒風凜冽的曠野,和俄羅斯的天空、森林、河流、土地深情對話。一個下午的時間,兩幅樹林寫生作品一氣呵成。

從院子里的雜花寫生到聖彼得堡郊外的雜樹寫生,初冬何多苓的俄國之旅,正遇列維坦的天空,了卻了這代人難以抹去的俄羅斯情結。

「……手拿不穩筆,手指已完全沒知覺,中間連我都整了幾大口伏特加,要不凍僵……」

「體會了一把列維坦,值!」

列維坦極富詩意的作品,深刻而真實地表現了俄羅斯大自然的優美。在愉悅的同時,更讓人產生「美景不再停留」的惋惜與傷感。這與何多苓浸入的抽象世界一脈相承,畫境異曲同工。所以才有了這份穿越時空的心靈惜惜相照之意。

何多苓說,「見了俄羅斯廣袤的原野,就知道為什麼普希金、柴科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會出於此!」

「這次俄羅斯之行,我是為了了個情結,學生們是在陪我。」

何多苓酷愛音樂,鋼琴也彈得很好,在創作的時候一定要在畫室里打開音響,「古典音樂會給我帶來一種寧靜,我畫畫的時候喜歡聽鋼琴。」此次俄羅斯之行,何多苓特意去聖彼得堡柴可夫斯基的墓前獻花,也是了了自己的一個音樂情結。

何多苓每天大多時坐在其位於成都三聖花鄉荷塘對面他親手設計的帶花園的院子里,畫他的雜花寫生。「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沒有享受我就不會去做的。」他天生的被美和自由吸引著,近乎偏執地維護著藝術家作為一名「手藝人」的自由、尊嚴和單純,哪管你那邊觥籌交錯熱鬧非凡,他只管在園子里游泳喝茶賞花,拿著畫筆反覆塗抹打量一幅畫,好像總也畫不夠。

何多苓的寫生一開始就不是走向外部世界記錄現實,而是向自己的內心走去,希冀找到自己真實的靈魂,情緒、環境、還有細細的筆觸,最後喚起的都是一種抽象,迷茫、憂傷以及紛雜的記憶,這是何多苓的特殊世界:現實本身僅僅是物理的空間,而內心的悸動則是他熱衷的。

我喜歡呆在角落裡,

不想成為風口浪尖的人物,

也不要成為明星

我在上世紀80年代被大家關注,

到了90年代幾乎快消失了,

但我覺得日子過得一直很好

我還是我

如果哪天又沒人關注了

對於我來講也沒關係

——畫家又不是演員

還是在幕後好

不要跳到前面來

何多苓

肖全攝影作品《我們這一代》

名著《帶閣樓的房子》

六七年前的夏天,我住在鄉下,命中注定經常閑散,四處徘徊。

有一天傍晚,我偶然走上一條林蔭道,這裡安靜而黑暗,樹梢上有光影顫抖,金鶯勉強唱著,它大概太老了。

在林陰道的盡頭,我看到一座帶閣樓的白房子。

門口站著兩個姑娘,年紀大些的那個並不看我,另一個卻驚奇地瞧著我。

那兩張嬌美的臉彷彿早已見過,回家的路上我覺得像做了一場好夢。

從此我就經常去那白房子附近,我的心越來越沉重,生活過得這麼快,這麼沒意思。我偶爾還可以聽見她們的聲音。

她們是已故樞密顧問官沃爾恰達尼諾夫的女兒,雖然廣有家財,但她們與母親無論冬夏都住在鄉下。

姐姐麗達在鄉村教書,每個月掙25盧布的薪水,她漂亮,忙碌,永遠嚴肅。

她不喜歡我,因為我是風景畫家,在圖畫里沒有表現人民的困苦,而且對她堅定信仰的事業漠不關心。

妹妹任妮亞跟我一樣悠閑無事,家裡人當她是小孩子,叫她「米修司」,她成天看書,熱切地看下去。

我們一塊兒去田野上散步,我畫畫,她竟看得出了神。

鄉村別墅的早晨總是很迷人,我知道自己就要這樣無所事事地過完一整天,甚至整整一個夏天。

我在花園裡,任妮亞拿著籃子走來,彷彿她知道會在這兒碰到我。

她跟我講村子裡的新聞,談到所謂的奇蹟。

「這不算什麼。」我說,「生活本身不就是奇蹟嗎?凡是不能理解的東西就是奇蹟。」

「難道你不怕奇蹟嗎?」「不,我比它們高明,人應該認定自己比任何奇蹟都高明,要不然他就算不得人。」

她認為我既然是藝術家,就一定知道的很多,她談到上帝和永恆,我說:「人是永生的。」她聽著,也相信著。

如今大自然顯得那麼溫和,似在沉思,我感到一種親切的熱愛,好像小時候那樣。

田野上黑麥花開,秧雞鳴叫,彷彿新生活正在開始,美麗,神聖,那是軟弱的俗人所不能了解的。

任妮亞信賴我,我的藝術征服了她的心,她盼望我領她走進永恆和美的領域,走進依她想來,我必定十分熟悉的,高一等的世界中去。

我呢,滿心想要單獨為她一個人畫畫,跟她一塊兒享受這迷人的大自然——而此之前我總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

她問我為什麼總是和麗達爭吵。我說:「因為她的話不對。」「這真叫人不懂!」她搖搖頭。

天熱,風早已停了。悠閑的白晝好長好長啊,同時還有一種憂鬱的感覺,這世界上的事不管多麼長,總要完結的。

也許因為我始終和她在一塊兒,總之我捨不得離開她,那麼可愛的一家人對我來說是如此親近。

我感到一種平和的激動,彷彿在戀愛似的,整個夏天裡我第一回想到要畫畫了。

晚上麗達又談起學校,談起設立鄉村醫療所。「對不起。」她轉身對我說,「我忘了你是不感興趣的。」

「不,我很感興趣。」我生氣了,「我認為建立醫療所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要緊的不是某一個農民病了,而是他們這一聲從沒工夫想到自己的靈魂,就跟動物一樣,您的學校和醫療所只是鞏固他們的奴隸地位罷了。」

「要做的是把人從奴隸地位上解放出來,給他們自由,和我們一起獻身給科學和藝術,而不是只讓他們看懂酒館的招牌和靈書。」

「我只跟您說,」麗達說,「人不可能坐著不動,固然我們沒有拯救人類,但儘力去做,那就是對的。」

「科學和藝術不是為了暫時的需要,而是為了永恆的目標——探索真理。可是我們的智慧全為了滿足肉體的需要而消耗了……」

「你自相矛盾,你連教育都反對,可是又談科學」。

「真理還遠得很,人類仍舊是最殘暴的動物。我們的才能只是給罪惡湊趣……」「米修司,你出去。」麗達對妹妹說。「……我不想工作,還是叫這地球掉到地獄裡去才好!」我激動地繼續說道。

「別說了,」麗達說,「我們永遠也談不攏,你瞧不起的藥房與學校,在我看來比全世界一切風景畫的價值都高!」

那是八月間一個憂鬱的夜晚——說憂鬱,是因為有了秋意。門邊站著任妮亞,等著送我一程。

「我覺得你的話對。」她說,天很冷她有些發抖,「要是大家都能把自己獻身給精神活動,人就會變成神。」

她不敢去看隕落的星星,我愛她,我一定早已愛上她了。「再陪我一會兒,」我說,「求求您了。」

這當兒,我摟住她,吻她。「明天見,」她低聲說,「這真可怕!我喜歡您,可是麗達……」

後來,我想再看一看她居住的那所房子,窗子里燈光已變成柔和的綠色。

我滿腔柔情,對自己滿意,因為我還能夠入迷,能夠熱愛。但一切想到麗達,又覺得不自在了。

第二天,我沒見到任妮亞。麗達告訴我,她和母親旅行去了。花園裡一個小男孩交給我一個紙條:「姐姐要我跟您分開,我不能傷她的心,求您原諒我!」

想到原先在她家說過的話,我不由得慚愧起來,而且又開始覺得生活乏味了。當然,我就動身回彼得堡去了。

我已漸漸忘記了那所帶閣樓的房子,有時,孤獨折磨著我,就會模模糊糊地想起往事,我覺得她也在想我,等我……

米修司,你在哪兒啊?

有人說因為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如果是把它一幅一幅畫出來,就有了時間的延續性,我當時可能有這樣的意圖。有是有一點,但《帶閣樓的房子》我覺得它不是小說,是一首詩,所以我把文字一段一段節選下來,畫了一個個場面,我想原著的主線就跟電影一樣,而且我每次都給出了一個看似很隨意的場景。

時代在前進,一切都要與時俱進,我覺得這很正常。現在是多媒體時代,信息來源都是全方位的,所以光是一個「架上」,早就不能滿足繪畫的需要了。最早繪畫是為記錄人的形象而存在的,照相機出現後替代了它這個功能,所以,就這點來說,平面繪畫的作用早就已經被改變了。現在是更進一步,攝像機、電影都出現。很多都是這種架上畫無法比的,但是我覺得架上畫的靜止性,也是很多東西無法比及的。它放在那兒,你可以永遠地看下去,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看起來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它存在的價值,所以,我個人認為,架上畫不會死亡,會流傳下去。——何多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繪畫聯盟 的精彩文章:

TAG:繪畫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