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茅台的成功,是時代的必然!

茅台的成功,是時代的必然!

茅台真火了,排隊買酒,網上秒殺,限價買不到貨,即便是加價仍然一酒難求,很多人問茅台還會漲嗎?茅台股票還會漲嗎?為什麼老百姓都認可茅台?為什麼茅台會漲,而且一酒難求?

茅台的成功,離不開政治土壤

民國時期,中國的國酒是紹興黃酒(見下圖),飲用黃酒,不淡不濃,恰似中國人醇厚敦樸的「中庸」性格。不僅如此,當時有身份的上層社會喝的也大多是黃酒,清宮秘方中使用的也大都是黃酒,因此才會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的說法。

解放戰爭勝利後,國民黨離開台灣。從民國至新中國成立的這段時間,中國酒業悄然發生變化——征戰期間,酒可壯行、可壯膽,既是英雄的死別之酒,又是壯士的凱旋豪酒。在特殊的戰爭時期,曾經更多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的白酒,開始得到更高層面的普及:人們逐漸改變了飲食偏好和味覺記憶,開始逐漸適應口感更重、味道更濃、感官刺激更強的高度烈酒。

戰爭期間,在茅台鎮的茅台酒,遇上了紅軍。紅軍來到遵義,在這個幾乎未被侵擾、物產眾多、人民安家樂業的邊陲小鎮喝到了赤水河釀造的美酒。也正是在這個時候,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回歸到紅軍的領導核心上來。民間於是有了,「茅台、毛(上)台」的諧音說法。政治術語的隱喻,總是顯得頗為玄妙,一句「下台剪綵」也許就從此就別仕途,而茅台,得此「上台」之先天優勢,也許便註定了它未來向上發展之路。建國初期,各種慶功宴上,當時的開國元勛一來對茅台口感念念不忘,二來順勢借著「茅台」二字的諧音之妙,順應著局勢發展的主流,茅台逐步站到黨酒行列。我嘗想,中國企業,倘若要想經營好,政治經濟學是絕對應該好好學習的。

茅台的成功,離不開「放棄」二字

一個產品的品質與價格往往是成正比關係(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噱頭產品除外)。茅台酒的成功,離不開酒廠的放棄,這种放棄,換句話說,便是對品質的堅守。

放棄追逐:中國白酒的香型,潮流一直在更迭,清香、濃香都曾經風靡全國,引領市場,國內無數酒廠馬上跟風追逐,於是,我們不難見到,一些原本生產醬香型的酒廠改而生產濃香。多年來,茅台酒堅持品質,這在中國鮮少有酒廠能夠做到。茅台酒堅守九次加曲,八次發酵,七次取酒,三年窖藏,五年出廠,對於在人心浮躁、求快求量的當下,配得起當今最流行的「匠心」二字。茅台的靈魂人物季克良先生,當年作出香型堅守,儲存時間堅守的決定,高瞻遠矚,令人生敬。

放棄易地:茅台的品質堅守,更在於紮根茅台鎮。事實上,稍微了解一些茅台酒歷史的朋友都知道,茅台曾經有過「易地茅台」的試製歷史,數十年,人們夢想將茅台酒全盤照搬,卻無奈,工藝原料皆可照搬,卻無法克隆赤水河的風土、微生物,還有微妙的茅台歷史傳承。

放棄新工藝:對傳統工藝的堅守是茅台長期以來始終保持品質,贏得消費者交口稱讚的根本原因,本可以機械化生產的,仍然採用手工作業。在當今中國講品質如一,首推茅台。

茅台的成功,在於經營思路

茅台是中國酒廠中少數的幾個堅持「我是賣酒、不是賣包裝」的企業。一瓶簡單的乳白玻璃瓶,一個簡易紙盒,這便是最簡單的酒的形態,然而,茅台成功做到了用這樣的「光瓶酒」理念,將酒變成了中國酒類的奢侈品。

數十年來,茅台堅持瓶型不變,商標大體不變,明顯的辨識度,讓全中國老百姓都知道,這就是茅台瓶。反觀國內市場,包裝華麗的酒產品層出不窮,有些中國名酒發展至今,無論外形、甚至香型都已經面目全非。

茅台的成功,在於傳承理念

茅台堅持傳承理念,將品牌傳承與經銷商的利益緊緊延續,高峰時期,這些經銷商受益賺錢;倘若有低潮時期,相比這一批茅台的忠實擁躉必將不離不棄。我相信,很多人都將此作為可以家族傳承的事業,這便是茅台的高明。

茅台的成功,在於收藏概念的推動

茅台酒收藏的推動,將一款酒飲品變成文化收藏投資品,這是茅台對老酒收藏行業做出的極大貢獻。由於醬香型酒儲存時間長,色澤會越加見黃,因此符合老百姓心目中好酒的標準,不僅如此,醬酒經過長期儲存,口感將更加醇厚、陳味更加豐富,因而被老百姓認為是最適合收藏的香型。因此,收藏茅台酒,成為當下人們的不二選擇。不僅如此,茅台的年份增值理念深入人心,每個年份的茅台價格不同,每年價值遞增10%-15%,在全國酒廠中,唯茅台可以做到。歷年來,老茅台的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更是為品牌的高端形象助力。

你怎麼看茅台的成功呢?

選購正品茅台、諮詢茅台知識

茅友視界 茅友真正的組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