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戒尺還給老師,你贊成還是反對?
戒尺,其實就是輔助於教學管理的工具。對於是否贊成老師用,要從兩方面來看:
積極的一面:如果老師得到校方和家長的授權允許,在維護教學與管理秩序時,完全可以正當使用。因為懂教育的老師知道,戒尺也好,教鞭也罷,只是具有威懾性的一個象徵,讓調皮搗蛋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知道,只要老師警告之後仍繼續違反紀律,那是要受皮肉之苦的。只有違紀受懲罰痛過之後,才會建立條件反射,而後按要求遵守紀律。當然,這裡對於老師在實施懲罰時的尺度要講究藝術,絕不能濫用懲罰工具。
舉例:我曾經辦過好習慣養成班,由家長帶著孩子參加,孩子大都是家長在家管教比較困難,甚至不能正常管教的。這些孩子在班級里大都上課愛搗亂,不認真聽講,影響其他同學,課堂練習不認真完成,課外作業也不認真完成等。在好習慣養成班的前兩天,我就專門對孩子們進行秩序感的構建培養,把應該遵守的紀律要求明確,並按事不過三原則,對懲罰做出規定,讓家長和孩子熟練背記紀律內容,以及懲罰方式,由每一個確認同意後開始實施。
體驗與認知:獲得家長和孩子們同意後,我開始讓每一個孩子和家長體驗被教鞭(戒尺的另一種稱呼)打手心的感覺,每人三下,由輕到重,體驗完後,讓孩子們說出感覺。孩子們都說痛。我問孩子們,誰願意遵守紀律做好孩子而不被懲罰?孩子們都舉手。我再問孩子們,誰願意做誠實守信的好孩子,在違反紀律時按著事前約定好的規則接受懲罰?孩子們也都舉手。我鼓掌,家長們也跟著鼓掌,再看孩子們臉上都充滿了自豪感。
引入連帶懲罰機制:凡是故意違反紀律的同學,到第三次後,陪伴你來學習的爸爸或媽媽要受連帶懲罰,即你被打一下手心,你的爸爸媽媽要打三下,並且我用的勁更大。誰願意讓爸爸媽媽因你不遵守紀律而受連帶懲罰,請舉手。結果孩子們都舉手。我表揚孩子有責任感,能為維護自尊心和家庭榮譽感而爭做遵守紀律的好孩子,再看孩子們都特別高興。為了加深孩子們的印象,我讓每一個家長手心被打三下,孩子旁觀。幾乎每一個孩子看到我教鞭落在他們爸爸或媽媽手上,孩子都顯得特別緊張。有的孩子甚至還心疼爸爸媽媽而掉下了眼淚。體驗活動結束後,我讓家長和孩子談心,問孩子是否願意讓爸爸媽媽因為你不遵守紀律而受到連帶懲罰時,孩子們表示願意主動遵守紀律,保護好爸爸媽媽不被懲罰。
管理效果:在後續上課的過程中,到了第三天,孩子們幾乎都能夠按著課堂紀律要求去做,我的教鞭幾乎沒有落在哪個孩子和家長手心上。這說明教學管理必須要專項進行,否則,沒有統一的規範、要求和管理體驗,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怎樣去遵守紀律,更不知道後果是什麼,如果扯著嗓子喊去維護秩序,根本無濟於事。同時我們還要看到,面對統一管理,統一要求,按著規則實施獎懲,對激發孩子們主動維護自尊心和建立遵守紀律爭做好孩子的自豪感,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些孩子回到學校課堂後,經調查和反饋回來的信息看,大都能夠認真遵守課堂紀律,老師省心,家長開心。
從上面的事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長能夠靜下心來去讀和領悟,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現在很多家長特別浮躁,浮躁到連動腦思考都不願意,又如何在家裡培養孩子遵守紀律,避免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給老師的教學管理帶來麻煩呢。好習慣養成是家裡開始,而後延伸到課堂里,道理就這麼簡單。
消極的一面:如果校方和家長沒有授權使用戒尺,老師懲罰違紀學生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風險和麻煩。這要從兩種可能來看,一種是責任心較強的老師,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進行教學秩序管理,一旦出事後校方會追究老師的責任以給家長一個交待,此時老師百口莫辯,反而成了過錯方,同時也成了弱勢一方。另一種是部分老師對教學管理缺乏系統的理解和實踐中又缺乏藝術技巧,很容易濫用手裡的戒尺工具。同時還有護犢子心切不明事理的家長過度追究老師懲罰學生的行為後果,也常導致家長與老師產生矛盾與衝突,最終讓此類老師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諱。
舉例:我曾遇到過一位班主任老師的求助,起因是班上一位年輕老師在管教一位學習態度較差的學生時,該同學和老師狡辯頂撞,老師當時手裡正拿著一根塑料格尺,氣急之下,用格尺敲打桌子,結果尺子打到桌檐上斷了。結果這個孩子回家後向父母告狀,說老師課堂上打他,把尺子都打斷了。當時教室里並沒有安裝監控攝像,同學們也沒有看清楚事情的過程,結果老師自然解釋不清。家長大鬧到學校討說法,最後校方責成老師向家長和學生道歉,並給校方寫出深刻的檢討。這位年輕的教師心理受到很大的打擊,教學情緒因此受到影響。
我對這位班主任講,這種事情如果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的情況下,真不好為老師維權。但可以來推斷,把尺子打斷了,那得用很大力氣呢。可以問孩子,老師打他的頭,打了幾下?打在什麼部位?如果尺子都打斷了那起碼的得腫起來吧?通過問詢孩子,孩子回答不上來,再檢查孩子頭部沒有任何痕迹。但是校方無視這些,仍然堅持讓老師給家長和學生道歉,然後又寫檢討。
近20年來,教育磚家認為,教育突出以生為本,學生被提到主人的位置,而教師成為了服務者。國家制訂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為學生保駕護航。同時,教師無形中被剝脫了管教的權利,戒尺是不能使用了。
當前社會對老師體罰學生問題十分敏感。老師和學生的矛盾事件一經媒體曝光,勢必沸沸揚揚。有人認為「沒有懲罰的教育是無效教育」。有人認為教育要依法治教,不能體罰學生,甚至認為打學生是封建時代腐朽先生才幹的事情。
我們以宋代私塾為例,看看戒尺的歷史,看看古代老師是咋樣懲戒學生的。
私塾始於唐代,盛於宋代。整個宋代的風氣就是重文!重文!重文!重要事情說三遍。全社會重視和尊重讀書人,也許這是宋代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私塾老師的挑選極其嚴格,包括品行和才學,一般由落第秀才和退休的飽學之士擔任。私塾先生很珍惜自己的聲譽。那時的師生關係是相當和諧的。所謂「天地君親師」,家長學生都尊重先生。私塾在我們現代人的心目中是很枯燥,很無聊,很恐怖的。私塾先生在我們想像中是嚴肅刻板的,不苟言笑的樣子讓人不寒而慄。
私塾先生懲戒頑皮學生確是常有的事。但打學生只是一種懲戒手段。懲罰時有的是打手心,有的是打屁股。打完學生屁股,家長還會從家裡拿雞蛋給先生,給先生賠笑道歉,認為屁股弄髒了先生的眼睛。「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對學生嚴格是好老師的重要標準。
其實,「嚴師出高徒」的理念慢慢被現代人遺忘了。現在的孩子都很寶貴,也很脆弱。嬌生慣養都是父母的寵溺造成的。孩子從小打不得、罵不得。普遍家長的看法就是:父母打罵孩子是就可以的,但老師就不能打罵。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我的孩子我都捨不得打罵,憑什麼給你老師打罵?有些專家還認為,把懲戒權交給老師,還不把學生打死了?父母疼愛孩子都可以理解。
事實上,師者父母心,有多少老師會把孩子當做仇人往死里打?掰手指算算,宋代即北宋南宋一共319年歷史,有沒有聽說私塾先生打死學生的?沒有! 史書上沒有任何關於私塾老師打殘打死學生的記錄。
有時候我們會被毒雞湯灌暈了,學習並不是快樂的。孩子頑劣,品行不好,我們必須有教育手段。教育孩子單靠欣賞表揚和單靠粗暴打罵都是行不通的。孩子的青春期是個轉折期,所有的不良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都是在叛逆期前形成的。如果不及時嚴厲糾正,恐怕孩子這輩子就廢了。
教師群體經常聽見這樣的話:「別伸手!那不是你娃。他以後是好是壞和你沒有任何關係」。當老師對這孩子不能管,不敢管,只能放任自由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放棄這個孩子了。
宋代的私塾教育能否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迪和思考呢?也許,最有效的教育應該是左手蘋果,右手戒尺!戒尺在手,戒律在心。
為了孩子,請把戒尺還給老師吧!
所以,在使用戒尺方面,贊成也好,反對也罷,這不是一道簡單的單項選擇題,還要考慮到大環境因素。否則,在信息如此發達的今天,不明整理的人在網路或媒體上為了製造焦點新聞,即使老師沒有主觀故意,或惡意懲罰學生,不良社會影響也會讓老師受到很大的影響或心理傷害。
TAG:文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