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方現代經典·被拒絕、被嘲笑過的藝術品3

西方現代經典·被拒絕、被嘲笑過的藝術品3

康斯坦丁·布朗庫西1876年出生於羅馬尼亞,1957年去世,早年在法國做過羅丹的助手。他早期的雕塑與立體主義與未來主義在時間上平行,他拒絕進入任何流派,從而保持了個人的鮮明風格。在形的簡化過程中,探索將形還原為一個單純的、表面極其光潔的卵形。他表現了關於誕生、生活、死亡的意象。卵形是生命運動過程中形成的,因此人們將他與生命來源相聯想。他認為:單純性並不是一個目標,但當接近了事物真實的精神時,他便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單純性。

《空中的鳥》這件雕塑中每一個因素都被減縮到最本質的程度,只留下優雅的曲線和高聳的形式,令人想起一隻向上飛行的鳥的運動。他純粹將上下飛翔的鳥簡化成一個拉長的驚嘆號,一種關於飛翔的抽象概念。雕塑的青銅表面被打磨成自然的黃色,與石頭基座的紋理和顏色形成對照,產生一種空虛而永恆的意境。

他是一個追求絕對的人,他說:我終生尋求飛翔的本質,並不追求神秘,看看這些雕塑吧,直到理解他們為止,雕塑連接原始生命的意味與形而上的秩序。他的作品由於簡化,在去美國過海關時,被海關官員認為那是一塊金屬,而不是藝術品,要求他交稅。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1901-1965年),早期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後來他回到了人物主題,這件《行走的男人》好像失魂的幽靈一樣走著,他通過放棄充實的量塊,不自然地拉長纖細外形,把表面做成凸凹不平的斑駁感,表現肉體的痛楚和布滿歷盡劫難的疤傷。強調了一種我們與同伴的隔離,一種隔世感。暗示人類生存脆弱短嶄,對他來說,人體不只是抽象的外在象徵,一種內在的空無悲傷是無法用體量去「填滿」的。

他的雕塑粗糙不平的肌理是他毀壞作品直到他覺得無法繼續為止,他將空間看作是一個無底的深淵,在這一深淵中他孤獨的人物被安排進來,這種孤獨的個人感,讓保羅·薩特稱他為傑出的存在主義藝術家。賈科梅蒂說他作畫與雕塑是為了抗拒死亡,以爭得所有可能的自由,因此薩特說他的作品有「絕對的自由與存在的恐懼」

亨利·摩爾在20世紀20年代後期,受哥倫比亞藝術的影響,創作了《斜倚的人物》,並將這種人物造型和母與子作為以後的主題。把變體作為畢生的探索。他的雕塑中有明顯的流動性和透明的表面感。雕塑中的空洞,突出了作為空間的框架,從這些特徵上可以看出超現實主義尤其是畢卡索組合雕塑的啟發。他創造了分散組團,研究各個空間關係,尤其是雕塑中空虛和實體之間的緊張關係。他在人物雕塑中擴大人物的虛空部分,求得系列互相貫通的實體和虛體之間的複雜而微妙的排列。

二戰後,他充滿了和平主義理想,創作了以家庭群體為主題的雕塑,這件《家庭群體》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一位母親和父親的胳膊纏在一塊以托起他們的孩子。他們身穿古典衣飾,令人想起希臘和羅馬的雕塑,

摩爾的雕塑以坐卧為主,原因是立像不適合做成石雕,石雕的立像很容易在關節處折斷,希臘人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將衣服包裹在關節處以增加強度。但摩爾用了坐卧的造型,姿態變化無窮,還解決了這方面的難題。他的雕塑形體呈現出一種原始神秘的骨形結構,這種不朽幾乎是原始的形體,似乎是自然力所成而不是人為創作的。他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一位重要的英國藝術家。

芭芭拉·赫普沃思,1903年生於英國,是英國在二戰前就具有國際地位的女雕塑家。被視為亨利·摩爾的同道,1933年與英國一位重要的抽象畫家本·尼柯松結婚,並開始創作抽象風格的作品。這些直邊、光潔、無斑的嚴格分離的任何形狀,置於彼此緊張或微妙的關係中,有時還利用拉過空隙。她與亨利·摩爾互相影響,但他們的風格趨向於不同的傾向,摩爾傾向於畢卡索的超現實主義造型性雕塑,赫普沃思則傾向於布朗庫西、讓·阿普的抽象有機雕塑和加波的構成主義雕塑。

受摩爾影響,她也十分注重雕塑中的虛空間,這些透空的虛空間與其周圍的實體一樣具有強烈的表現性。她用色塗刷雕塑的內部,與外部未塗刷的原始木紋肌理形成一種視覺的對比。在開口處又用鐵絲綳成琴弦形狀,突出分割的雕塑空間關係,圓形的體積與直線的弦產生強烈的視覺對比關係,給人精巧而渾樸的樂器意象。

《帶白色內景的空形物》的空間穿透吸引觀眾向外窺視,儘管是抽象風格,但它的曲線傳遞了與自然界的聯接。她的雕塑平衡和諧,與騷動的現實生活形成抗衡。她不與任何藝術運動結盟,她從定居海邊的風景中吸取靈感,使得油海的力量雕塑成的自然形狀有關的形式在作品變得重要的表現元素。

馬里尼·馬里諾,(1901-1980),他是戰後義大利雕塑藝術中,對人物造型有貢獻的偉大的藝術家,他經常表現題材是馬和騎手,他最有感染力是他對衰老的老馬與騎手的表現

《騎手》表現一個騎手在馬背上向後傾斜,馬的外形被拉長簡化,馬的頭部被簡化成橢圓形,而騎手的手與腳則漸漸縮小成了點,強烈的形體與簡化的形體觀念與視覺上形成的點、表面的線豐富了表現手法,顯然是受原始雕塑和古殿雕塑的啟發。

他的風格從具象寫生到簡化概括的寫意因素進行了漫長而富有創造性地探索。從寫實到誇張變形直至抽象,脈落清晰。他的馬與騎手是各自獨立的生命體,人物形象豐滿穩重。50年代馬里諾對馬與騎手的造型進行了更加強化的處理,造型形式更加生硬和僵直,馬腿叉開的幅度已經達到了視覺中穩定的極限,長長昂起的馬頭有一種嘶鳴的痛苦狀態,僵直的騎手向上叉起手臂,向後極力仰倒的身體,有一種奇特猙獰的意圖。穩重的構圖被嚴峻的張力所代替,內在的矛盾發展成為失控的向後跌倒的瞬間,動與靜的關係凝聚在衝突的一剎那,時空和運動感彼此交融,60年代在題為《要素的構圖中》馬和騎手的主題序成了一種抽象的排列,被馬嘶鳴的意象所代替,馬變成了厚重如山一般的形式,更加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效果。

德·基里科(1888-1978)是希臘血統的義大利人,1888年生於德國,早期受勃克林帶有神秘主義的「情調作品」的影響,受他「出奇制勝」地把一般日常體驗並轉在一起的手法影響。將真實的、可信的東西變成不太可能存在的或幻想的東西的啟發;同時也吸收了尼采、叔本華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尼采強調世俗物體表面狀態後面的抒情意義,導致了基里科對靜物作形而上的觀察,基里科的夢幻世界還來自於弗洛伊德的理論。潛意識、夢幻象徵的、人類行為中直覺和情感的重要性,對於有著獨特而強烈知覺的基里科這成了他藝術作品的基礎,在真實與非真實猶如纏綿的夢境融合在一起,獲得了「形而上」的稱呼。

《愛之歌》一個古典的頭像,一幅兒童手套和一個綠色的球體在一個建築物的下面排列在一起,後面是鮮艷的藍天,戲劇性的光線使人想起了舞台背景上的人造設置,而古典的頭像則使人想起了藝術家的雅典背景,浪漫的神秘和奇怪的、看似不相干的物體夢一樣的聯繫,使這件作品與超現實主義聯繫起來,但這年作品在超現實主義運動興起十年前就完成了。基里科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些描繪空曠廣場和幽靈般不朽的建築物的城市風景系列。他的大部分主題來自弗拉產和都靈,他著迷的不是它們的真實建築,而是不真實的戲劇性。他在一場病後看待這個世界時,好像第一次才看到。在他眼中這是一個「康復中的世界」。這是一個來源真實的世界,但這也是一個不透風,天氣永遠一樣,日落的斜陽投射了長長的影了,人類彷彿已不存在,這些既不是人也不是藝術作品的,兩者兼有的東西,好像一種裁縫模型人。這是20世紀破碎成片的現代主義的暗喻。有人說:基里科的繪畫是文字、形象、聲音、物體和人的料想不到的相遇組合,通過把物體和它們正常環境分離並滲入神秘氣氛表現物體神奇的內在精神,創造了令人驚異的神奇效果。

馬克斯·恩斯特(1891-1970),早年受基里科的影響,把達達拼貼技術嫁接到基里科的畫上,結果產生了最奇特的幻象,在他的油畫中這種奇異的精神使人無法破譯。

他是超現實主義中利用神秘現實主義用準確的描繪可辨別的物體,表現變形的和變化的東西。

《西里伯斯的大象》佔據畫面的一個龐然大物的怪物形象,看起來像一個機械大象。是從一張蘇丹人儲存玉米的穀倉照片獲得靈感而創作的。這穀倉的照片使恩斯特馬上聯想到一隻蹣跚的動物,而它的「寇毛」顯然來自基里科製圖工具構成的集合作品。標題是根據一首德國兒歌:「大象來自西里伯斯……」。看起來怪物站在一個看起來像飛機場似的地方。伴有天空中的煙跡,暗示藝術家一戰作戰的痛苦經歷。

他的形象大部分沒有合理的解釋,彷彿來自一個平行世界,好像神智清醒的人,在恐懼的地方的體驗。

基里科的夢中世界沒有思念、傷感的懷舊,只有充滿銳利的現代恐懼,恩斯特把精神上的暴力壓縮在一個玩具陷阱的狹小空間里,他對超現實主義有著巨大的貢獻。從他對他出生的解釋,我們似乎能洞察到他的神奇世界來自何處:「在4月2日9點25分,馬克斯·恩斯特從他母親放在鷹巢中的一枚卵中孵化出來,而那隻鳥孵化那枚卵用了37年的時間。」

約翰·米羅(1893-1983)對幻想有天生的愛好,希望通過幻想進入快樂世界,他多產,在繪畫、雕塑、壁畫、拼貼、裝配等領域涉獵廣泛。他主要是由民間故事、色情、譏諷幽默、粗話、荒謬、怪誕等等組成的抒情又自由的混合體。他給予他畫面的形狀和形態以活力,他重視對孩子的自由模仿,使最天真的東西復活,努力接近兒童的單純世界。

《夏天》是米羅的樹膠水彩畫作品,一個母親和她兩個孩子在夏天的海濱玩樂,他們外形被簡化成了一種符號語言,原始的顏色瀰漫在感官的愉悅中,他注重畫面的單調性,把一切都簡化到清晰的輪廓明亮的色調中,結果使畫面像他表述的那樣具有裝飾性。米羅說:「對我來說,形式永遠不會是抽象的東西,它永遠是一個人,一隻鳥或其他什麼。」米羅提倡「無理的無意識自動行為」作為創作畫面的方式,在沒有事先思考的情況下以心不在焉的亂寫亂畫的方式進行創作。他追求的是那自由和豐富,用這種自髮式的方式創作了半抽象的繪畫、壁畫、雕塑等,在這些充滿奇怪生命形式的作品,使人想起了田園般的地中海的世界。

神秘現實主義也稱為魔幻現實主義,是超現實主義運動的一支,神秘現實主義不同有機的生物形態的或帶有符號化的超現實主義,創收不同於達利的從日常平淡的物體開始,逐漸地或突然地把這些東西消散和變形,而成為一種夢魔般的形象。

神秘現實主義的特點是運用精細而真實地手法來表現日常的場景,對事物沒有奇怪的或歪曲的變形,也沒有怪異的或怪物式的形象。那麼它的神秘感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神秘感是通過將一些因素或事件,夢幻似地並置在一起而產生的,在人們的頭腦中這些事物沒有辦法會在一個畫面中出現,而現實中這些東西也無法湊在一起。雖然如此,但要將超現實主義和神秘主義相區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神秘現實主義應該是從德·基里科的藝術中發展來的,基里科的作品就是通過並不怪異的變形的日常生活體驗的形象,運用並置的手法,將不同的時空的東西組織在一起,造成神秘和根本不可能的情景,對日常生活的體驗變成奇異性的東西感興趣。

保羅·德沃克1897年生於比利時,1997年去世,30年代中期開始了他的神秘現實主義生涯。他作品中多表現夢中的美麗裸女,也有著維多利亞式服飾的女郎,她們如夢遊者一樣在文藝復興或維多利亞式建築中的古典主義氛圍中神遊。有一個男性學者在研究問題,這是德沃克創作的基本公式。

《沉睡的城市》畫家從左邊的門向外看這個奇怪的景色,他似乎是正在一個充滿色情的夢境中。夢中的裸體女人以令人迷惑的姿勢站立著,在邊上的兩個女人一個覆著長青藤葉子一個蒙著長袍,可能象徵著性和死亡。在背景中古典的城市風景前面,有人在奔跑或爭鬥,德沃克的作品總是很暖昧的,他試圖把古典風格和當代風格結合到一起。在這幅畫中,藝術家自己穿著現代服飾站在古典背景中,這也是一種用來創造永恆感的手法,與他的同胞馬格利特一樣,他想重新創作夢中的視覺和敘述氣氛。他的夢中世界是引人入勝,他精細的技法,豐富而敏感的色彩和懷舊感傷情緒,使他的色情裸體變成了不可思議和超脫現實的神秘意象。

以馬格利特、達利為代表的精準描繪細部及場景的超現實主義,特點是真實描繪出來的形態,以幻想的方式變異,融入夢境般的畫面,創作出似真又虛幻的神秘氣息。

馬格利特(1898-1967),早期受基里科的影響,手法精細神秘,在日常中提取幻想的繪畫本質,他沒有使形態變形,但把一些表面不相關的因素和事物或者物體,以夢幻的方式並置,形成神秘感。

這幅《形象的背離》真實的描繪出一個木製煙斗,但煙斗的下面的文字寫明「這不是煙斗」。以期混淆圖畫的真實性,是對定義與表現的概念提出疑問,他說:一切都不是它看起來那樣的,所以這幅圖像對井井有序的社會提出挑戰,並對人們已接受的觀察與思考方式提出質疑,受基里科的啟迪,他用夢一樣自由古怪,擾亂人心的圖像,產生一種思考的力量。

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走近經典 西方現代藝術》一書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裡畫外 的精彩文章:

TAG:水裡畫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