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心兼修、形與神俱 順其自然、盡終天年——中醫的養生智慧

身心兼修、形與神俱 順其自然、盡終天年——中醫的養生智慧

進入主題之前,需要了解兩個概念:1.什麼是中醫;2.何謂養生。

第一、什麼是中醫。往往,一提起「中醫」,大家都會聯想到苦苦的中藥、神奇的把脈、抽象的陰陽五行等,這是對中醫的曲解。其實,中醫並不僅僅是苦苦的中藥,她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吃飯睡覺、生活起居、喜怒哀樂等生活的角角落落。也就是說:生活處處有中醫、生活處處是中醫。中醫不同於西醫,中醫是講道理的,關注的重點是人(病的人),而西醫是講科學的,關注的重點是病(人的病),兩者各有優缺點,是有互補性的。筆者暫且用「兩個凡是」概括:1.凡是西醫說你沒病的病,要想到有中醫;2.凡是西醫說沒得治的病,要想到有中醫。

第二、關於養生。顧名思義,養生,是養「生」,非單單指「身」;可見養的是生命、性命、生活,不單是養身軀。概括來說,養生=養身+養心(養神)。打個比方,身子是電腦的硬體,心理是其軟體,只有硬體、軟體相匹配,才能良好的運行。這在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里,早已明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故能: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告誡我們後人:首先、要保護好身體這個外在硬體,必須「避虛邪」,避免外源性的傷害,包括風寒暑濕、外傷等;其次、生的總綱。具體來講就是6句: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那麼每一句具體又如何理解呢。

「其知道者」,所謂「道」,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比如人生、老、病、死的規律,這是宇宙成、住、壞、空的法則,違抗不了,否則痴心違抗,只會誘發焦慮、抑鬱、恐怖等心身疾患,常見的包括離退休(退位)綜合征、疑病等各種軀體不適等等。其實人是自然界的產物,父母僅僅是傳承生命而已,正如自來水表面看出自水龍頭,其實來源水庫,然而庫中水來自天上,而天上的又來自地上,歸根結底,水來自大自然。所以,必須「知道」、更要「遵道」,方能「順道」。

「法於陰陽」,就是告訴我們要效法和取法於大自然。那要效法她什麼呢?1、大象無形、大運無聲地默默奉獻精神:日月星辰從不間斷、無聲無息的為我們發光發熱,這是多麼的大愛胸懷。2、運行的定時性與周期性:這是大自然的誠實守信。日日月月年年、周而復始。3、運行軌道的固定性:就要求我們像天體運行一樣有序、各行其道、互不相撞、從容地走自己的路。4、日有升降出入、月有陰晴圓缺:這就告訴我們要以發展的眼觀看問題、看人生、看世界,這就是人生觀、世界觀。生命無常;生命是有始有終的、人有生、老、病、死。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你今天不好,不代表明天也不好,所以要樂觀、豁達。

「和於術數」,和,符和,中和。術數,是指象太極、氣功、五禽戲、瑜伽等等養生的方法與技巧,包括調心(意念)、調息(呼吸)、調身(形體),具有外練「筋、骨、皮」,內煉「精、氣、神」之動靜結合的養生方法。就是說每個人要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身的養生方法和方式。

「食飲有節」,包括進食和飲水(飲料、酒水)兩方面。節:節制、節律、節奏、季節、清潔。也就告訴我們在飲與食方面:1、要有節制,不能大吃大喝,包括喝酒、喝水,不能一刀切每人每天8杯水,還得因人而異;2、要有節律,主張吃好一日三餐,避免吃夜宵;3、要有節奏,不提倡食用快餐食品,因為其營養素不均衡,二者快餐嘛,往往進食過快、狼吞虎咽,易致血糖升高、肥胖等。據研究:一口飯咀嚼20次以上可以改善體內胰島素效價、有助於降血糖;4、注重時令性,少吃反季節的果蔬;5、講究清潔,防止病從口入。

「起居有常」,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就要求我們睡覺、起床等生活作息要符合常規、不能混亂。為什麼,要起居有常呢。因為人的起居就像自然界的變化,如白晝(起)與黑夜(居)的變化。所以不能日夜顛倒。這也就是「生物鐘」。

「不妄作勞」,不是不勞作、不勞動,而是不要過分的勞累與勞心。尤其現代人的勞心勞神,是要避免。當然也不能過於安逸,因此要勞逸結合。

最後,相信只要我們謹遵以上六條,既維護好身軀之硬體,又不斷更新心靈之軟體,一定能夠「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的精彩文章:

TAG:浙江省中醫藥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