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可能,請將孩子養在身邊
「
有一個方向叫做期盼,
媽媽說過她就在北邊。
唯一的心愿—
早上起來就有媽媽給我做好吃的
有一種笑容叫驚喜,
媽媽說她放假回家。
乖乖聽話
就能見到爸爸媽媽。
」
讀研的時候,我在電視台實習,曾做過一期關於留守兒童的節目《被叫做「星星」的孩子》。在遙遠的大山深處,在荒涼的小鄉村口,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從小就失去了父母的陪伴,他們用寂寞淚水陪伴想念,他們就是--留守兒童。
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數從小離開了父母,由爺爺奶奶或哥哥姐姐照顧。
他們被迫早早地學會了獨立生活,學會了察言觀色。
他們不得不擁有這個年齡本不該有的成熟。
無論是長期照顧他們的老人還是學校里的老師都表示:留守兒童往往感到自卑,少數患有自閉症,不願與人相處,甚至十分叛逆。
每到長假臨近過完,都會有孩子拚命地抓住車座不放手,就像在抓住他最後的救命稻草一樣,讓一個年幼的孩子承受世界最殘忍的離別,我想連上帝看到了都會覺得心酸。
讓我們也聆聽一下孩子們的內心獨白
(向上滑動啟閱)
我是一名留守兒童
我和大家一樣,我也有爸爸媽媽
但是爸爸媽媽為了我的家,不得不離開我
曾經的我,覺得我的童年生活是一片灰色
我抱著念想臨摹爸爸媽媽的模樣
少而又少的電話和問候,裡面是爸爸的少言寡語和媽媽溫柔的哽咽
時間與距離的隔閡,已經快讓我忘記了父母的模樣,快忘記了我有父母......
我常常感到委屈和失落
聽起別人的爸爸媽媽,我也會羨慕
雖然我有疼我的外公外婆
有陪我嬉笑的童年夥伴
有在哭時為我拭淚的和風
有在我笑時為我起舞的燕子蝴蝶
只是 我對爸爸媽媽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也許一年到頭也無法見到他們
也許他們從來沒有接送我上下學
也許他們無法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
終於有一天
他們回來了
帶著不屬於家鄉的陌生的氣息
回來了
他們真的是我的父母嗎
真的是我記憶中的父母嗎
我躲在爺爺奶奶身後
看著爸爸嚴峻的目光中帶著一絲溫柔
而媽媽的眼淚早已決堤
外公外婆輕聲說
「快過去 讓爸媽好好看看你」
我緩緩挪到他們身邊
也許他們也沒想到
自己的兒子看到父母眼中會多一絲陌生
他們心疼的眼神
慢慢讓我少了防備
他們輕柔的抱起我
泣不成聲......
而我 卻沒有眼淚 因為眼淚早已在他們剛離開的那一刻流盡了
從小到大
我一直覺得我是被遺棄的孩子
只有其他人的關心陪伴我走過春夏秋冬
卻少了本應與我最親密的人
我長大了
我並不選擇去埋怨,我選擇去理解
如果沒有他們
也許我連其他人的陪伴也得不到
他們舍了自己的如花年華 舍了熟知的故土 舍了對他們父母的眷戀
原來
是我忘了,這份愛擱淺時光,唯留幸福
是我忘了,他們愛得純粹,愛得毫無保留
父母至親,血肉相連
父母之愛,感天動地
回想起小時候他們的初次離別
這次是我的眼眶濕潤了
每個孩子有且只有一個最簡單的願望: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
留守的歲月,不僅僅只會改變孩子的容貌,也會改變孩子的性格!
曾經我們提到留守兒童,首先想到的或許是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了生計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被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們。
然而如今,在繁華的城市裡,也出現了一批非典型意義上的留守兒童--城市留守兒童。
與農村留守兒童不一樣的是,他們的生活並不貧困,有的還很富裕。他們有的用著最新款的手機,有的擁有數不清的高級玩具、多得嚇人的零花錢,有的上最貴的補習班,但他們和農村留守兒童一樣,很少見到自己的父母,缺乏心靈的關愛。
面對生活的諸多不易,有些朋友一談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會百感交集:「並不是我不想把孩子養在身邊,而是不能。」
除了一小部分爸媽認為帶孩子麻煩,想躲清閑,便把孩子扔給退休在家的父母,絕大多數的爸媽和孩子分開是一種迫不得已,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心酸。
有心理學老師曾說過,父母離開孩子一個月以上,對孩子來說,就意味著拋棄。
人類的嬰兒和動物幼崽不同,他們需要依賴成年個體的餵養和呵護得以生存。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安全區域,調整自己適應所依賴的對象,在互動中形成自我,看到自己是否可愛,是否值得被愛和尊重。
那些早年不是由父母撫養的孩子,會不經意地使用「扔」、「丟」這樣的字眼來描述自己當年是如何從母親身邊到了其他人身邊的,就像他們從來就是一件物品,可以被如此隨意地對待。因為,他們對父母來說是累贅,對後來養育他們的人是麻煩,他們認為自己沒有被愛過,也不會去愛別人。
當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非常疼愛這個縮小版的你,把對你的愛傾注到你孩子的身上,盡心儘力地撫養他長大,但是,孩子們依舊沒有安全感,依舊感受不到爸媽的愛。
一個經歷過多次分離的孩子曾告訴我說:「我的爸工作忙,我媽呢,倒是沒什麼事,但她又懶得帶我,我從小就在外公外婆家生活,後來為了讓我接受更好的教育,把我送到外地住校。我和我的父母不親,儘管曾經很依賴外公外婆,可等我住校以後,去外婆家的機會就很少了,好像也沒有之前那麼親近了,我不知道誰才是我最親近的人。」
在無數個需要父母、思念父母的瞬間里,孩子們感受到的是,父母總是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忙於自己的事情,惟獨不是忙於他們。在孩子們的心中,父母就像是逢年過節一瞬而逝的煙花,永遠留不住,因為,父母還有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忙,這裡卻不包括他們在情感上的依戀和需要。
所以,他們會漸漸地隔離掉自己的情感,不讓自己感覺到這部分的需要,顯得比同齡的其他孩子「獨立」。得不到,那就努力讓自己變得「不需要」(不是我得不到,而是因為我不需要)或者「不配得到」(得不到,是因為我不夠好,不配得到)。
我不得不承認養育一個孩子真的很辛苦~
且不說生產時的磨難,至今我仍然處於重度缺覺的狀態,我仍然時不時地感受著時間不由自己支配的焦急,因為它早就被孩子的需要分割得細碎而不完整。
我也想下班以後在單位不慌不忙地吃飽喝足再回家,更何況我的單位食堂飯菜特別贊;
我也想周末休息約上兩三好友出去逛吃逛吃,更何況在北京有那麼多好吃好玩的地方......
但是,在把孩子帶在身邊的日子裡,我體驗更多的是幸福和成長。
幸福就是,推開家門他搖搖晃晃走過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幸福就是,他常常會捧著我的臉認真地看,再給我一個親親;
幸福就是,他玩著玩著積木,突然抬起頭,對我的那個微笑;
幸福就是,他大口大口地吃光我熬夜做出來的每一份食物。
幸福就是,他把自己認為好吃的東西全部塞進我嘴裡。
幸福就是,睡夢中的他一個翻身,然後縮進我的懷裡。
幸福就是,照片里兩張越來越相似的臉。
幸福就是,生命里多了一個小小的你。
......
我們養育孩子,孩子也在修鍊我們。這一切的酸甜苦辣是那麼生動鮮活,需要將孩子養在自己的身邊才能細細品嘗。
在儘管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人沒有充足的條件將孩子養在身邊,其間還涉及了很多社會問題。
但是,我仍然堅持要寫這篇文章,只為了給一些尚有條件,或者做些努力還是可以將孩子養在身邊的朋友們一些動力;也期待有一天,我們的社會會因此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
08.世界上最好的家,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我們
09.好好說話是一種教養,希望你有
歡迎關注「與心童伴」微信公眾平台,和新晉媽媽雨心一起學習育兒,講故事,話家常,專註細瑣生活中的美好,一起見證自己寶寶的成長。
TAG:與心童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