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京西深山中有一個連日寇都打不進的古村落……還等什麼,快跟力哥一探究竟吧!

在京西深山中有一個連日寇都打不進的古村落……還等什麼,快跟力哥一探究竟吧!

在北京門頭溝有這樣一個村莊

它不光有著近千年的歷史,

更保存著原汁原味的古建築,

它就是京西最美古村落——燕家台村

這不大的小村落

卻在近代歷史上有著為人稱道的一筆:

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生了不少英雄事迹,

號稱「敵人打不進的村莊」!

燕家台村

燕家台紅牆灰瓦的過街樓是它的標誌性建築,有牆體、圈門,門額上隸書「燕家台」3個大字。看上去頗有明代城樓的感覺,實際上是個仿古建築,建於1952年。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燕家台位於東西龍門澗匯合處的台地上,東西兩股溪水像兩條長龍匯於村口,然後流向清水河,這正是燕家台原名「二龍台」的緣故。至於現在為什麼叫成了「燕家台」,還真有個故事:

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稱帝後,因他的勢力主要在北方,故決定以選皇陵為借口北遷。於是,傳風水大師廖均卿等人到南京,先察看了在南京的孝陵風水之後,便到北京找風水寶地,先後查看了玉泉山、譚柘寺、香山、陽山茶湖嶺、洪羅山、百葉山、黃土山(即後來的天壽山,明十三陵所在地)等處,也包括二龍台。據說廖均卿認為二龍颱風水很好,名字也好,決定將此地做為皇陵的候選地。二龍台的人們聽說這個消息後,著急了:如果二龍台定為皇陵,大家勢必遷居。村民們商量來商量去,決定將二龍台改名為「咽駕台」(一說「晏駕」),諧音為「燕家」。就這樣,明皇陵沒有選在二龍台,二龍台從此叫了「燕家台」。

故事歸故事。1981年,燕家台附近出土了百餘枚貝幣,中科院考古所專家鑒定為商代物品。元代的熊夢祥在《析津志輯軼》記載:「龍門,門在宛平縣燕家台天津嶺,上名九山,下有潭,祈雨必應。先於遇仙觀居止,次可至潭所。」《重修通仙觀碑銘並序》的碑文上也記載了此地「俗呼為燕台焉」,且這裡「又當南北往來之沖」,是商旅行人的交通要道。

明嘉靖年間,因和北方少數民族的戰事頻發,在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帶建起了內長城,即我們常說的「內三關」;設立了兩條防線,其中一條在沿河口、燕家台、小龍門、紫荊關一線。燕家台明代還稱為「燕家驛」,燕家台設有指揮機構,下轄惡峪澗、車根、老字口三處關口,城牆殘存著牆基。燕家台村後北山根的「關上」就是當年衙門所在地。村裡還保持著「衙門」「校場」「燈場」等舊時稱謂。村裡很多人是明代官兵的後裔。「陳」姓就是戍邊時來的兄弟三人,到現在已經是第十代人了。

據載:燕家台村還有建於唐、元、明代的西寺舊址、老君觀舊址和藥王廟舊址、娘娘廟舊址、老爺廟舊址等。

燕家台村的古院落建築雖然不像爨底下村那麼出名,但也是典型的京西古村落,村中明清時代四合院保留得非常完整,門樓、影壁、石階一應俱全,宅門旁還有雕刻精美的門墩石和抱鼓石,門內有造型典雅的跨山影壁,屋頂 有帶雕刻花紋的清水脊,還有門樓的石雕、磚雕、木雕,形態各異。這幾個院子一定不要錯過:155號院,是座二進的四合院,房主趙正江,柱石(牆角石)雕刻著「家道泰而昌」和「門庭清且吉」。兩尊方形門墩石分別鐫刻著「鴻」和「禧」。167號院曾是清代秀才趙元恆的家,房主趙正山據說是趙秀才的第五代子孫。174號院曾住著村中的另一位秀才——陳萬全。看過丁玲的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的人一定對游擊隊趙大隊長難以忘懷。趙大隊長的原型趙永成原來就住在178號院,現在還能在正房內看到趙永成當游擊隊大隊長時的老照片。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22歲的趙永成毅然參加了抗日工作。1940年,日寇在鎮邊城、大村、珠窩等地安下據點,割斷了永定河南北的聯繫。一日,趙永成在馬刨泉下村頭迎頭碰上日本特務盧暄,兩人雙雙掏槍,趙永成一槍過去,正中盧暄右胸,擊斃盧暄,抗日軍民無不拍手稱快。此後,他還曾在深夜包圍上清水治安團部,拔掉偽軍的炮樓,消滅盤踞燕家台的敵人。如今,龍門澗修建了一個革命烈士「憩英園」,以緬懷英烈。墓園位於澗口一個幽靜的小山凹里,以水泥鋪地修葺而成,共豎立著23名抗戰英雄的雕像,第一排自右數第一個即是趙永成的雕像。

提到趙永成,便引出了燕家台的戲曲。燕家台的戲曲代表了京西的非物質文化精髓,中央電視台戲曲欄目為此做過專題節目。據說1882年的正月,河北省張家口狼山「山西梆子劇團」的著名藝人袁老疙瘩來到了燕家台,在燕家台獻藝後,便留下教村裡的藝人唱戲。這樣,燕家台的河北老調和山西梆子相融合,形成了獨有的燕家台梆子。後來,燕家台梆子又引進了河北梆子劇目,傳統梆子、山西梆子、蹦蹦兒戲、京劇、河北梆子融合,便是我們今天看到、聽到的燕家台梆子。趙永成不僅是戲迷,自己還登台表演。村中民謠:「村西街,街面寬,五道廟門口對南。戲台樓高兩丈三,坐南朝北年復年。每逢佳節喜慶日,神鬼與人同台歡。」春節期間,您還可以去燕家台聽聽梆子戲,體會別樣年味,感受小山村的源遠流長。

龍門澗大峽谷

龍門澗大峽谷位於村子東北角一公里處,住在村子裡步行十多分鐘就到,風景秀麗。龍門澗山體以石灰岩為主,內有兩條10餘公里長的大峽谷,其中有石柱、溶洞、水潭以及千姿百態的岩石造型,是中國北方罕見的典型喀斯特地貌,被譽為「京西小三峽」、「北國奇觀」、「天然大盆景」,這裡還是地質研究的天然大課堂。

責任編輯:力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美麗鄉村 的精彩文章:

TAG:北京美麗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