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省名中醫溫乃元:針尖功夫三十載,中醫寶庫擷精華

廣東省名中醫溫乃元:針尖功夫三十載,中醫寶庫擷精華

艾條的味道撲鼻而來,煙霧繚繞中,站在病床前的溫乃元,左手指縫間夾針,右手瞄準穴位快速下手。手起針落,在煙霧中的溫乃元頗有些「仙風道骨」的味道。

針灸,是中醫體系的重要一環,是中華傳統醫學的一塊瑰寶,為中醫技術的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枚小小的銀針,可將許多疑難雜症根除。今年是溫乃元從事針灸科臨床工作的第31個年頭。31年來,他的指尖無數次划過人體的361個正經穴位,他以銀針和艾條為「武器」,治癒過無數患者的病痛。而今身為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副院長、針灸主任中醫師的他,還要肩負起中醫傳承的重任。2017年9月,溫乃元被授予「廣東省名中醫」的稱號,成立了「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他說:「中醫治人病,我望緩解中醫困境。」

看病看整體

醫人有時需「醫心」

與西醫的「快治」不同,中醫講究「慢療」,這種慢也深深地根植在溫乃元的習慣中。溫乃元戴著一副眼鏡,無論談論何事,嘴角都帶著淺淺的笑容,與記者交談過程中,他始終認真傾聽、耐心講解。他的徒弟梁凱說,面對病人怒氣沖沖時,他也能帶著微笑冷靜對待。

冷靜源於自信,而耐心則是31年工作磨鍊出來的。

今年54歲的溫乃元是梅縣區松源鎮橫坊村人,瘦弱的他從小便立志當一名醫生。「小時候身體不好,經常生病,於是想當一名醫生,既可以治療自己,也可以幫助他人。」溫乃元說,父親是半個「土中醫」,在東北工作時,父親從當地老中醫處習得治療眼疾的秘方,回到松源後,時常給村裡人治療眼疾。童年的耳濡目染下,溫乃元走上了中醫之路。

1982年,溫乃元考上廣州中醫學院(現廣州中醫藥大學),通過5年攻讀,畢業後如願回到梅州工作,在梅州市第二中醫醫院一待便是31年。

對於一個成熟的中醫醫生,紮實的理論功底、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敏捷的思維反應一樣也不可缺少。剛走上工作崗位之時,因為缺乏臨床經驗,他在工作之餘,便拿出人體穴點陣圖,不停背誦、熟記,練習扎針的速度、熟悉入針的深淺度。「穴位對於針灸醫生尤為關鍵,如果做針灸時找不準穴位、角度、深淺,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療效。」

溫乃元認為,對病人的態度是中醫治療中的重要方面,因為中醫看病講究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一方面人和自然間是一個整體,診治時要考慮季節因素、心理因素、病人的生活環境等;另一方面人的身體也是一個整體,不能單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辨證地看問題,以人為單位進行整體調理。

一位50多歲的病人總覺得渾身酸痛,到處求醫看病,做了許多檢查,吃了許多藥物,她仍覺得周身不舒服。通過他人介紹,到溫乃元處看病時,該病人已因吃太雜的藥物導致肝功能受損。「我讓她停了葯,告訴她,患上的僅是更年期綜合征。除了給她做針灸治療外,還在精神上做疏導,治療效果開始好起來了,有些病不是光靠葯就能治好的。」溫乃元說,中醫整體性的觀念,能更全面、更準確地認識病症,從而對症下藥。

技藝高超獲信任

華僑打「飛的」看病

在剛參加工作之時,為了方便截癱病人看病,溫乃元時常上門幫人診療。如今因醫院工作繁忙和年齡的關係,溫乃元已不再上門診療,但他對病患的關心一如既往。「病人的事無小事」是他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梅州市中醫醫院上午的門診時間一般為8時至11時30分,為了減少患者的等候時間,溫乃元堅持每天7時30分提前開診,中午則推遲至12時才下班。對經濟困難的患者,他常想怎樣才能既省錢又把病檢查清楚,想盡辦法開「小處方」為病人節省診療費用;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幫助攙扶上床、脫衣脫襪,這更是常有的事。「病人對醫生是以性命相托的,儘力為病人減除痛苦是我的天職,也是自己最高興的事情。」

溫乃元擅長飛針進針法,重視灸法的應用及各種其他方法的配合應用,對一些疑難疾病採用針葯結合治療。擅長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神經痛、關節痛、面癱、中風後遺症等。治癒好轉率達90%以上,31年來,從未發生過醫療差錯和醫療事故。

高超的技藝和貼心的診療服務,讓溫乃元積攢了良好的口碑,來他這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多為長期找他看病的人或經人介紹而來,也有許多華僑特地打「飛的」回來找他治療。

印尼華僑黃耀先便是常回梅州找溫乃元看病的華僑之一。2015年5月,黃耀先因工作勞累、飲食辛辣等原因,出現右側耳後補疼痛,右側面部獃滯、麻木、口角向左傾斜等面癱病狀。在當地華人所開的診所接受針灸治療一個多月後癥狀改善不明顯。因久治不愈,心情沮喪,嚴重影響工作,後經國內親戚介紹找到溫乃元,他便立即坐飛機趕回梅州。

經過3次治療,黃耀先的病狀明顯好轉。此後黃耀先也成為了溫乃元門診里的常客,回到梅州時,他總要到溫乃元門診處做診療,緩解腰肩酸痛等病症。黃耀先說將要派送醫師前來梅州跟隨溫乃元學習針灸,希望學成後帶回印尼開展針灸治療,並將中醫發揚光大。

在平時工作之餘,溫乃元還積極開展中醫科項目,目前主持廣東省中醫藥局科研項目3項。主持的科研項目「火針焠刺麝香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及「刺絡拔罐配合摩骨膏治療腰椎骨質增生症的臨床研究」分別獲得梅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成立名中醫工作室

傳幫帶發揚中醫文化

為了提升自身技藝,即使已有30多年的工作經驗,溫乃元仍保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苦練基本功,工作之餘,參加多種培訓班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療法,對醫術精益求精。

受溫乃元的感染,他的兒子也成了「中醫粉」。在他的教導下,兒子學會了拔火罐、按摩等中醫技法。如今他的兒子在國外讀計算機博士,時常用中醫技法自療及為同學診療來緩解病痛。「現在他的一些同學也跟著他學習中醫診療的基礎技法。」

關於中醫的傳承,除了父與子,還有師與徒。

溫乃元曾在醫院工作之餘到技校兼職,教授中醫理論和針灸實踐等課程。去年9月,溫乃元獲評「廣東省名中醫」的稱號,開始開展「廣東省名中醫傳承工作室」的項目,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培養多層次的中醫藥骨幹人才,同時開展科研工作,持續將中醫發揚光大。

「因為工作壓力大、成熟期長,許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中醫工作。隨著西醫引入,中醫日漸式微,傳承工作迫在眉睫。我們希望通過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整理總結好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保存中醫的寶貴經驗,傳播中醫正能量。」目前,溫乃元的「省名中醫工作室里」有6個年輕學徒,在他的教導下均可獨立開展針灸工作。

為了傳承研究好中醫藥事業,溫乃元還加入了國內多個中醫藥機構,並擔任要職。目前他任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疼痛康復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醫藥學會康復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並被聘為針法專業委員會顧問等。

溫乃元相信,未來的中醫將越走路越寬。「許多慢性病呈現多發且越來越年輕的趨勢,需要中醫對症下藥。」他說,因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年輕人出現中風、腦溢血等病症,還有許多中學生已出現肩頸勞損的情況。「建議年輕人不要長時間玩手機,同時要注意頸部、腰部的保暖,平時可以多做些頸部操和腰部操等。」

溫乃元期待有更多年輕人加入中醫行業,發掘中醫寶庫中的精華,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用起來」「活起來」。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張柳青

【見習記者】藍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文化惠民活動好戲連連!這些地方好吃好玩等你來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