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清的功過,回不去的故鄉
朱峰
有的人,平日里行事圓滑,卻抓住僅有的一個機會慷慨凜然,成就不朽功勛。龐炳勛就是這樣一位奇特的將軍。
南陽,是河北省新河縣一個普通村落。1879年10月,龐炳勛出生於此,辛亥革命後在連年軍閥混戰中扶搖直上,由一名基層軍官一直升到軍長,抗戰期間曾任國民黨部隊的集團軍總司令,解放戰爭後期退居台灣並終老於斯。
清朝末年,龐炳勛參加清廷北洋軍,清朝滅亡後他離開軍隊回了老家。北洋軍閥混戰時期,他先是加入了曹錕的隊伍,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翻曹錕政權後,龐炳勛成為馮玉祥麾下一員戰將。隨後吳佩孚進攻馮玉祥,在孤立無援境地時,他又轉而為吳佩孚效力。國民革命軍北伐節節勝利之際,他擇機易幟,宣布接受三民主義效忠國民政府。
在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後,龐炳勛仍在各派勢力之間不斷遊走。開始在武漢聽命於汪精衛,隨後北上投靠馮玉祥。中原大戰中,由於張學良入關支持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討蔣失利,龐炳勛又被張學良收編。九一八事變後,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同盟軍,龐炳勛被蔣介石收買,討伐馮玉祥。
龐炳勛左右搖擺,卻一路升遷,從營長、團長、師長到軍長。唯一的後遺症是,他的部隊永遠不屬於任何最高統帥的嫡系,總是被當作雜牌軍看待。而這也鍛造了龐軍的一大特色:善於避實就虛,保存實力。
龐炳勛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是在抗日戰爭台兒庄戰役中,他臨危受命,以弱對強晝夜血戰,在山東臨沂成功阻擊日軍精銳部隊,拉開台兒庄大捷的序幕。而他一生中最恥辱的經歷也在抗戰期間,日軍掃蕩太行山時將其活抓,隨後他公開投敵,舉國嘩然。
龐炳勛投敵至今仍是一個謎。
一方面他顯得如此決絕,公開發表投降聲明和廣播講話,日軍大肆宣揚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宴會,華北總司令岡村寧次如獲至寶,派飛機將龐炳勛接到北平,親自接見和宴請。汪精衛三次電邀,在南京隆重接待,並委任其為開封綏靖公署主任。畢竟,像龐炳勛這樣級別的高級將領投降是不多見的。
一方面他又左右逢源,投降後經常在駐地接待來自汪偽政府的要員,陳公博及汪精衛之妻陳璧君都曾到開封視察慰問。另外,來自重慶蔣介石政府的要員也頻頻出現在開封,每次龐炳勛都盛情款待,並公開頌揚蔣介石。一時間,開封綏靖公署成了蔣汪合流的場所。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不但沒有對龐炳勛治罪,反而去電進行安慰,並安排他到南京政府出任國防部咨議,雖是閑職,地位仍高。
因此,有史學研究者認為,龐炳勛當日投降得到了蔣介石的默許。有史料顯示,龐炳勛投敵到達日軍行營後,曾通過國民黨軍統特務電台向蔣介石請示「如何處置」,蔣介石複電「委曲求全」。1946年,蔣介石在河南新鄉接見了龐炳勛,體諒他「曲線救國」的苦衷,並與他合影留念。
1949年南京解放前,龐炳勛帶著姨太太和一兒一女到了台灣。還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留在了大陸。1963年1月,龐炳勛病逝於台北,終年84歲。
如今,在他的老家新河縣南陽村,已難覓將軍遺迹。91歲的龐慶廷仍在村裡居住,他是龐炳勛的叔伯侄子,雖然年事已高,思維還很清晰。據他回憶,自抗戰爆發以後,龐炳勛就沒有回過老家,他的子女,無論是遺留大陸的還是去往台灣的,也從來沒有回來過。五十多年來,沒有任何龐炳勛的後代前來尋根問親。
他們為何斷絕了與故鄉的聯繫?這位九旬老人沒有回答,他深邃的眼神望向遠方,良久之後,發出一聲輕嘆。
此情此景正應了那首千古佳句: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TAG: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