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時代支付發展趨勢

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時代支付發展趨勢

過去,新興技術帶來的支付變革更多是硬體與渠道層面的,如卡介質、ATM、數字銀行等(圖1);而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相結合的系統,則更多集中在軟體與服務上的「智」升級。

(圖1)

物聯網及人工智慧對支付的影響尚淺,僅表現為優化支付效率與風險防控等維度,但其發展很可能是非線性的,長期來看,將會對支付方式、產業機構以及盈利模式帶來影響。

- 支付方式 -

供需匹配將改變支付方式,包括場景、交互、載體、傳輸、處理和賬戶等環節。

(圖2)

其中:「供給」 表現為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的技術供給,「需求」則表現為用戶與產業機構對支付的隨時隨地、弱信用驗證、便捷、安全、金融普惠的服務需求。

1、多支付場景

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結合形成的軟硬體一體化系統,其工具屬性較強,具有較高的遷移複製能力。也就是說,物聯網及人工智慧將不僅對零售、金融等傳統支付場景進行改造,未來還將誕生出更多全新的支付場景,如汽車、家居、醫療等,而新的應用場景需要匹配新的支付解決方案,比如汽車支付,實現人對隨時(Anytime)、隨地(Anywhere)進行交易的需求滿足。

2、無感交互

支付包括身份識別與資金轉移。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驅動結合的系統,將加速支付的數字化進程,交互或不再依託具體載體,而是通過ID-Mapping等弱信用驗證技術將用戶的強弱ID關聯,更高效地完成用戶識別和資金轉移。從支付前端體驗來看,用戶在各場景的交互將從主動交互變為無感交互(類似於Uber 下車時的無感支付)。

3、人即載體

現有支付載體存儲著個人信息以便於識別身份,其具體呈現形式也變得更加便利,如手工壓制、實體卡、智能手機等。物聯網及人工智慧將讓「人的識別」這一過程的效率顯著提高,通過對人「無意識」的行為舉止(如行走步態、打位元組奏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如語音交互、腦機結合)進行特徵採集,最終讓人可以藉助更少甚至無附屬物體的情況下完成身份識別,實現「人即載體」的便利。

4、兼具便捷與安全

支付的安全和便利難以兼得,表現形式之一就是為保證便利而將支付信息傳輸從專網改為公網。物聯網將進一步提高便利程度,但也會帶來更多的支付接入點、支付數據和個人信息,提高了網路欺詐的風險; 不過,人工智慧擅長發現深層次規律並作出預判,可優化高頻交易速度、提高風險評估和反欺詐。

5、支付賬基化與實時授信

支付方式向無感交互、人即載體的轉變,一方面使支付進一步後台化,支付賬基發展進一步提速,另一方面使實時授信成為可能,信用支付習慣進一步養成,餘額賬戶和信用賬戶或將不再區分,從這個角度看,將有助於金融體系之外的人獲得金融服務,傳統金融機構也將有機會實現金融普惠。

- 支付產業機構 -

支付方式的變化將給支付產業機構帶來影響。

(圖3)

其中:場景內商戶的話語權將得到增強,全新的商戶服務商將隨著新型技術進入支付場景,賬戶持有方之間將呈現出競合發展的局面。

1、場景內商戶話語權獲得提升

場景多元化意味著場景內商戶類型也更加豐富,從原先的線下零售商為主拓寬至汽車廠商、冰箱生產商等。擁有更多接觸消費者機會的場景內商戶,或將在技術變革中獲得更強的話語權,而商戶議價能力的提高將促使商戶向支付服務商獲取更多、更優的服務,比如,提供更低支付費率、共享更多消費數據等。

2、商戶服務商更加豐富

支付方式向無感交互、人即載體的轉變,需要匹配以全新的軟硬體設備。以線下零售場景為例,零售門店目前主要圍繞收銀、安保兩大功能進行軟硬體配置,如POS機、掃碼槍、收銀系統、監控攝像頭、門前報警器等,背後對應的服務商通常是收單機構、CRM服務商、安防機構等商戶服務商;但在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驅動下,門店的軟硬體配置將發生明顯變化,對應的商戶服務商也將從收單機構向智能運營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並實現位置分析及近距離營銷、店內視覺監控等各類服務。

3、賬戶持有方競合發展

支付賬基化加速,使賬戶之爭將更加直接,銀行賬戶與支付賬戶將各自努力成為消費者的「第一賬戶」;人工智慧將有能力對用戶進行全方位資產配置,更廣泛地對支付、證券、理財等賬戶進行統一化智能管理。同時,支付是觸達個人和企業的窗口,發卡行預計將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強化自身服務質量,大中型銀行將不斷與金融科技機構合作,通過為賬戶增加更多、更優的服務來吸引用戶;二是尋找外部協同價值與發展路徑,與目標和困難相似的機構建立聯盟,共享用戶、數據、產品與服務等。

- 支付盈利模式 -

支付流程包括交易前、交易中、交易後三個環節,支付方式與支付產業機構的變化將影響交易前的「場景」與「賬戶」關聯,包括關聯模式和基於關聯的盈利模式等。

(圖4)

1、場景與賬戶「多對多」關聯

目前,場景和賬戶的類型較為有限,交易前關聯通常是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的;同時,場景與賬戶關聯關係的建立,實際上是由場景內商戶與賬戶持有方之間完成,是B端機構行為、而非C端用戶行為。物聯網及人工智慧驅動下,交易前關聯模式將變為多對多,即用戶可以在任意場景用任意賬戶進行支付,而具體的資金轉移則由人工智慧以用戶資產收益最大化等原則來具體執行;不過,從用戶便利性角度分析,由B端機構實施具體關聯的情形將保持。

2、支付費率下降甚至「負費率」

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相結合的系統較為獨立,支付則作為其中的一項服務。新型系統的封閉以及場景內商戶話語權的提高,將進一步拉低支付的直接利潤空間,甚至不排除出現「負費率」,即支付服務商需要向該系統和商戶繳費才可以進入,支付或最終成為一個招徠(Loss Leader)服務,即為招徠顧客(用戶、商戶、服務商)留在自有體系內而虧本提供支付服務。從這個角度看,更促使支付服務商向增值業務方向轉型,挖掘支付相關數據並獲取精準營銷、消費金融等服務的收益。

文章節選自《銀行卡研究資訊》第184期

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移動支付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十大移動支付創新產品案例

TAG:移動支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