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廁所文明的思考

廁所文明的思考

原標題:廁所文明的思考


編者按:最近,農村也要來個「廁所革命」,因為有國家領導人的最高指示,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一。15年前,游修齡教授就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思考,他結合廁所的歷史、中國歷史上對於糞便的處理、糞肥對於傳統農業的重要性,以及現代人生活所引發的耗費水資源及環境污染問題,從另一個WTO談起,站在歷史的高度,提出「廁所革命」的方向,即進行糞尿的有機化處理,從根本上解決糞便對環境和水體的污染問題。


廁所文明的思考

游修齡

《環球》2004年第22期上刊登了幾篇有關「廁所革命」的文章,舉例介紹了世界一些國家廁所衛生的情況,自然是以第三世界國家的廁所衛生條件最差,發達國家的廁所衛生條件最好,文章重點介紹了印度人日常便尿之隨便,公廁之少,出人意外;而日本東京公廁之高度的潔凈衛生,收費高於理髮,則令人嘆為觀止。由於多數國家的廁所衛生不合要求,現在有一個「世界廁所衛生組織」,其英語的縮寫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 )與「世界貿易組織」的縮寫WTO(World Trade Orgnization)相同,頗為有趣。


成立世界廁所衛生組織的前提是視人糞尿為骯髒、病原、污染物的罪魁禍首,所以必須提倡推行清潔衛生的糞尿處理,使人人都能過上「以人為本,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質量」的「廁所文明」的生活,在落後國家進行「廁所革命」,以便迎頭趕上文明廁所的國家。


廁所革命的重點在農村,WTO把世界農村廁所改革的現狀分為四級,一級是衛生的廁所復蓋率佔75% 以上,二級的衛生廁所復蓋率佔50~75 %;三級的佔25 ~50% ;四級的在 25 % 以下。中國農村被列入三級。

文章還列舉了一些有趣的數字,如一個人平均每天如廁六至八次計,一年大約要上廁所2500 次。指出全中國廁所每年漏泄生活用水七億噸,一噸廁所排出的污水,可污染220 噸乾淨水,全國城市每天廁所耗水1440 噸,多麼的驚人!


世界第一個抽水馬桶式公共廁所是1852 年8月14日在英國誕生,被譽為「標誌著人類廁所文明進入新時代」。從此全世界都捲入抽水馬桶文明時代,成立 WTO 的目的就是加快文明廁所的進度。


抽水馬桶是工業社會的產物,西方在此以前,不說抽水馬桶,就是簡單的公共廁所也少有。據說18世紀前的巴黎,因為沒有公廁,人們在街上可以隨地小便,街上的行人,沒準冷不防被樓上的主婦向街上傾倒糞便,澆了一身。亞洲的印度至今還以隨地「方便」為平常,公廁極少,火車站因隨地大小便頻繁,充滿臭氣,是外來旅客候車時最難忍的時候。


為什麼公廁在工業革命前的歐洲那麼少?現代如印度仍然很少公廁?主要的原因是人糞尿被視為污穢討厭,沒有利用價值有很大的關係。全世界視糞尿為有用、並專門加以收集、保存、加工,用作肥料的,恐怕只有中國,所以論廁所和公廁,當以中國的歷史最悠久,也最發達。中國人過去是很注意不隨地小便,公共廁所也很多。但這些都俱往矣,中國從19 世紀國勢衰落以後,民不聊生,國民的公共衛生習慣和公廁衛生也隨著走向滑坡倒退。以至現在發展旅遊業的時候,單是公廁臭氣衝天,即令外國旅客退避三舍。廁所不能和國際標準接軌,連帶旅遊業受拖累,必須儘快進行廁所革命,實現廁所文明。


中國古代稱大便為「便」,稱小便為「私」、「旋」、「溺」或「溲」等。進廁所稱「如廁」或「更衣」等。兩千餘年前的古籍中即有不許隨地小便的記載,如《左傳》里說一個名叫夷射姑的人,在邾子(諸侯國)的庭院里小便後走了,守門人用水沖洗,邾子知道這事後大怒,要立即逮捕夷射姑。可是夷射姑捕捉不到,邾子更怒了。(《左傳·定公三年》:「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門台,臨廷。閽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見之,怒。閽曰:[夷射姑旋焉]。命執之,弗得,滋怒。」)晉代的謝萬在他哥哥面前索要便器,被在座的阮思曠批評為沒有禮貌。(見《世說新語·簡傲二十四》: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可見隨地小便或在客人面前提到小便都是不容許、不禮貌的。古代的道路每隔一定距離,必有公廁,稱「官廁」,後來由城市商人建造的稱「商廁」。官廁和商廁都是公用的廁所。古代的廁所因沒有沖洗條件,保持衛生的辦法是在前人使用後,復上一層土,然後再使用,既可以掩埋臭氣,又可以防止蟲蠅類聚集。民間的廁所叫「茅房」,大多公私兩用,通常茅房的牆壁上方必空出一大段,以利空氣流通,排除臭氣。不論官廁、商廁和茅房,定期出清,便是良好的糞肥。


《三才圖會》中的廁所圖


古代農家的茅房稱「溷」,圂是豬廄,人的茅坑築在豬廄上面,人豬糞同供肥料,故名溷,溷和混同音同義。溷也通廁。官僚大戶人家則雅稱「溷軒」,軒是側房,溷軒竟也大如正室。室內有箱,內放干棗,大便時,取干棗塞鼻孔,可以防臭,或放置許多香料防臭。晉朝大富豪石崇家的廁所「常有十餘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沈香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著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世說新語·汰侈第三十)古人的衣服寬大,進廁所解手必須脫衣服,便後再穿,很不方便,故古人如廁,又名「更衣」。大臣劉實在石崇家作客,臨時想如廁,劉實走向溷軒,只見兩個婢女站立著,手裡都拿一個錦囊,恭候在側。劉實誤以為是女房,連忙回頭。石崇告訴他裡面就是廁所,才敢進去。兩個婢女手裡的錦囊,內裝「籌子」,是朩片削成,專供拭污之用。說笑話,石崇家的廁所就是現在也可以申請登入吉尼斯紀錄,沒有人能再打破它。或者也可評為五星級廁所?不過,這只是上層階級的奢華廁所的情況,沒有代表性,但可以說明,只要條件許可,中國人對廁所衛生的要求也是很講究的。


幾千年來,中國是個農耕社會,農耕社會的特點是絕大多數的人口依附於農田,不能脫身。既然大多數人以大家庭祖孫三代為單位,生活在一起,處理糞便自然是個不可避免的問題。這完全不同於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隨地「方便」後離去,根本不存在建造廁所和處理氣味難聞的糞尿問題。這或許是歐洲(畜牧為主)在工業革命以前城市裡還可以到處「方便」的歷史殘餘慣性。


糞的繁體字「糞」,俗稱「米田共」,上面的「米」原作「矢」,即口語的大便,中間的「田」原本是畚箕的象形,下邊的「共」原本是雙手,意指手持畚箕把矢掃進箕內,然後倒掉。倒在田裡便稱為「糞田」,也即後來的施肥。肥的本義按《說文》的解釋是「多肉也。」糞田使土壤肥力提高了,肥力是抽象的概念,於是用多肉之肥給予形容,然後才有了施肥這個名詞。人糞施到田裡,經過微生物的分解,乃是氮磷鉀俱全的良好有機肥料,所以「糞壤」也是土壤肥美的稱謂。如不還給農田,隨便傾倒,反而成了環境的污染物。

人糞的肥力較畜糞為優,人少田多,人糞的數量只嫌不夠,所以歷史上的農民都有進城收購人糞的傳統,這恰好也解決了城裡居民處理糞便困難的問題。城市糞肥的還鄉是中國傳統農業的一個最成功的事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機質的良性循環,合乎生態農業和環保的要求。早在南宋的《夢粱錄· 河舟》里就記載著臨安(杭州)水路運輸繁忙的景象,其中提到:「大小船隻,往來河中,搬運齋糧柴薪,更有載垃圾糞土之船,成群搬運而去。」又,南宋程泌《洛水集·富陽勸農》也記載:「每見衢(州)婺(金華)之人,收蓄糞壤,家家山積,市井之間,掃拾無遺。故土膏肥美,稻根耐旱,米粒精美。」明末的《沈氏農書》是地主經營農業的經驗之談,書里提到正月份的農事安排項目之一便是去蘇州、杭州買糞。「運田地法」里又提到「四月十月農忙之時,糞多價賤,當並工多買。其人糞必往杭州。……小滿邊蠶事忙迫之日,只在近鎮買坐坑糞,上午去買,下午即澆更好。」說明人糞的利用不是過剩,而是供不應求。肥料不足也是傳統農業單產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農家的作物品種一般以不耐肥的為多。


糞肥的重要性當然以農民的體會最深,農諺說:「土是搖錢樹,糞是聚寶盆。」;「地憑糞養,苗憑糞長。」;「要看糧堆,先看糞堆。」;「有糞山成地,無糞地成山。」;「成家之子,惜糞如金;敗家之子,用金似糞。」;「讀書愛紙,種田愛糞」。……這類農諺,不勝枚舉。


糞的臭氣,人人都厭惡,過去以收集糞尿為職業的人,比農民接觸糞尿還經常,也是沒有辦法習慣了而已。糞的臭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似乎不是很大,糞便主要是會傳染腸道方面的疾病,但當前最威脅人們健康的是癌症、高血圧、心臟病、糖尿病、愛滋病、…等,這些疾病並非由接觸糞便所引起。否則,也不好解釋過去以掏糞、收購糞為職業的人,為什麼健康並沒有問題。


現代的新房子裝修,含有許多的有害化學物質,人們遷入新居以後,短期里便受到傷害;更糟糕的是有些有毒物質還是沒有任何氣味可以覺察,令人不知不覺中受害。住在現代化樓房裡,抽水馬桶已經解決了糞尿問題,卻蒙受新一輪有害物質的侵害,其性質較糞尿臭氣為嚴重。

上面舉例的傳統農諺對糞尿如此鍾情,可是改革開放不久,首先遭遇淘汰的便是糞尿還田,1980年代的新農諺就說:「不要黃的,不挖黑的,不種綠的,只要白的。」黃指人糞尿,黑指河塘泥,綠指種植綠肥,白指各種化肥。就是說,化肥擊敗了傳統農業的所有有機肥料,取而代之。從此使得環境污染源多了一項糞便,其數量已如上引一噸廁所排出的污水,可污染220 噸乾淨水,全國城市每天廁所耗水1440 噸的驚人數字。再想一想十多億人口的糞尿如都用上抽水馬桶,不說污染環境,光是耗水一項,已經不勝負擔了。「南水北調」恐怕要改為「海水陸調」才能應付。


現代人生活的特點是小家庭白天里,小孩子上學,兩夫婦上班工作,家裡的廁所只是早晚使用,白天的如廁全轉嫁到公共單位里解決,加上輪船、火車、影院、劇場、體育館、公園、廣場等交通和公共場所的日夜活動,都把如廁圧在公共設施上。尤其是國內外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對公廁的要求更要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而眼前許多公廁的衛生不合標準,還有不少人隨地便尿的不良習慣,導致了公廁非來一個革命性的改革不可,而實現這種改革的後果是更徹底地排污,耗費水資源及環境污染。


淸末的北京八旗營地,各營聚居著數以萬計的旗兵,每天的糞便數量極大,系由專門的糞戶承包,糞戶把糞便加工製作成乾燥的糞片,出售給農民,常有糞戶籍此成為富人,購置房產的。那末,當我們大力提倡廁所文明的時候,不要習慣於照搬現成的西方模式,方便省力,我們應該設計一種不用抽水排污的新途徑,能夠清除臭氣,同時把糞尿變成粉末或顆粒,使之成為富有養分的有機肥料還田,恢復了有機質循環的優良傳統,又解決了污染環境的問題,豈非一舉兩得?所幸國內已經有部門與大學機械學院合作,針對大小不同的各類廁所,進行糞尿的有機化處理,設置自動化裝置,將糞便脫水濃集,進行工廠化處理後,用於還田作肥料,或養殖昆蟲,獲取高蛋白;或干化後用作發電廠燃料;或發酵干化磨粉,包裝出口等。從根本上解決糞便對環境和水體的污染問題。這個設計研究在技術上已過關,可以投入生產,在經濟核算上也顯示有巨大的效益,有關的公司也正在籌備中,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祝賀的大好事,也是對廁所文明的重要補充和巨大的推動力。


2004-11-23


致謝:感謝曾雄生老師推薦此文。


排版:by@晴耕雨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史研究資訊 的精彩文章:

李根蟠:「天人合一」與「三才」理論

TAG:農史研究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