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版歷史教科書淡化那場運動?在兩個「歷史決議」面前,我們唯有敬畏

新版歷史教科書淡化那場運動?在兩個「歷史決議」面前,我們唯有敬畏

原標題:新版歷史教科書淡化那場運動?在兩個「歷史決議」面前,我們唯有敬畏


在兩個「歷史決議」面前,我們唯有敬畏



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當然,這個日子只是大概的,算是個十足年齡吧,其實現在很多人算歲數算虛歲,就是在母腹中的孕育期也算在年齡里。這樣,加上黨的孕育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已經接近百年。


百年里,黨非常鄭重地做過兩次關於自己的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兩個關於黨的歷史問題的決議,都是黨給自己的鑒定書。而且,這個鑒定書不是某一個或某幾個黨的領袖或者筆杆子閉門造車的產物,而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經過了很多重要幹部的討論而產生的。不管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多少年,還要存在多少年,這兩個決議一定是永載史冊的。


其實,應該說,這兩個決議就是史冊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帶著敬畏心來看這兩個決議。


第一個決議,是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個時候,是1944年到1945年,抗日戰爭即將結束,中國共產黨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可以回過頭來審視自己走過的道路了。說實話,跌跌撞撞走了二十多年,不知道摔了多少跟頭,路倒是越走越寬了,總結一下過去,是為了將來走的更好。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個決議的產生。


在當時的延安,這個決議是一件大事情。


這個決議以毛澤東1942年寫的《歷史問題草案》為藍本,並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從1944年5月開始起草。


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開始時,即成立了由任弼時主持,有劉少奇、康生、周恩來、張聞天、彭真、高崗、博古參加的黨的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起草工作歷時一年,數易其稿。後來由毛澤東直接主持並多次修改,數以千計的黨的高級幹部參加了歷史決議的修改和討論。這個《歷史決議》總結了建黨以來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前這一段黨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教訓,同時,全面詳盡地闡述了歷次「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思想方面的表現和造成的嚴重危害,並著重分析了產生錯誤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這是第一個用集體智慧建立起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文件。


第二次,是在1979年到1981年,黨建立近六十年,而且取得全國政權三十年的時候,做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個決議的產生,也是因為在實際工作中發生了需求。


這時候,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經歷了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運動,全黨的思想還在混亂中,為了統一全黨的思想,中央決定對建國以後的歷史做出梳理。


1979年6月,中央決定,在10月建國30周年國慶時,由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作一個講話,對建國以來30年的歷史,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一個總結性的評價。時間緊迫,起草任務落在了胡喬木肩上。


為了這個講話,鄧小平先後四次找負責人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談話。9月4日,他對胡耀邦等指出:現在的稿子,對毛主席的地位、作用、貢獻講得太弱了。無論如何不能叫人看了以後認為中國共產黨已經否·定·了·毛·澤·東。


9月29日,葉劍英代表中央在國慶3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這個講話,得到了全黨全國的初步認同。同時,由於時間緊迫和黨內尚未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這個講話又只是一個過渡、一個嘗試和準備。講話肯定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對毛澤東的錯誤沒有任何直接點名批評,而是採取了省略主語的辦法。講話雖然通過批判林彪、「四人幫」實際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實踐,但還沒有在性質和理論上明確否定。


10月30日,胡喬木、鄧力群在北京西城區前毛家灣1號的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召集有關人員會議傳達了鄧小平同胡耀邦、姚依林、鄧力群的談話:起草建國以來黨的歷史問題決議,現在就著手,明年底六中全會討論通過。決議的起草工作在中央常委領導下進行,鄧小平主持,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組織實施。


總結建國以後黨的歷史,最棘手的就是評價文革和毛澤東。


鄧小平是起草這個決議的靈魂人物。對於這個難題,他成竹在胸。



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奧琳埃娜·法拉奇的採訪

1980年 8月21日,鄧小平在回答義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問題時,比較集中地談到評價毛澤東問題。


鄧小平指出:儘管毛主席過去有段時間也犯了錯誤,但他終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拿他的功和過來說,錯誤畢竟是第二位的。他為中國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抹殺的。從我們中國人民的感情來說,我們永遠把他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來紀念。


鄧小平指出:毛主席的錯誤和林彪、「四人幫」問題的性質是不同的。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從危機中把黨和國家挽救過來。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毛主席最偉大的功績是把馬列主義的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結合起來,指出了中國奪取革命勝利的道路。


鄧小平指出:錯誤是從50年代後期開始的。這個責任不僅僅是毛主席一個人的。毛澤東在一生的後期,特別在「文化大革命」中是犯了錯誤的,而且錯誤不小。鄧小平指出:毛澤東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確的部分。我們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遠掛在天安門前,作為我們國家的象徵,而且還要堅持毛澤東思想。我們不會象赫魯曉夫對待斯大林那樣對待毛主席。


之後一年多的時間裡,這個決議草稿不斷地修改,鄧小平、陳雲等老一代革命家親歷親為,胡喬木、鄧力群等黨內的筆杆子也投入了全部精力,歷時一年多。


1980年10月,決議草稿在4000名高級幹部中討論了20天。


1981年3月31日,決議草稿又送達中共中央52位主要負責同志手中徵求意見。


1981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又邀請70多人對決議稿討論了12天,修訂後於5月16日基本通過,隨後又徵求了 130名各民主黨派代表的看法和意見,使決議逐步臻近成熟。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從1981年6月中旬開始,第九次修改稿提交出席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預備會的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討論,同時也向4000人討論中的1000人及民主黨派徵求了意見。


6月27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一致通過了《決議》。


從起草和討論的過程看,這個決議出台實屬不易。


最後通過的《決議》共分八個部分,闡述的基本內容是:


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這是最核心的一條。對建國30年來歷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志的功過是非,做出公正的評價。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


在那時的具體情況之下,目標是在決議通過以後,爭取黨內、人民中間思想得到明確,認識得到一致,歷史上重大問題的議論到此基本結束,全黨全國同心協力轉到經濟建設上來。


所謂過去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關於文化大革命。因為連毛澤東自己也說過,他做過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之一就是文·革。第一件事情,上一個決議有了說法。這第二件事情,第二個決議說的非常明確:


「文化大革命」的歷史,證明毛澤東同志發動「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論點既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也不符合中國實際。這些論點對當時我國階級形勢以及黨和國家政治狀況的估計,是完全錯誤的。一、「文化大革命」被說成是同修正主義路線或資本主義道路的鬥爭,這個說法根本沒有事實根據,並且在一系列重大理論和政策問題上混淆了是非。「文化大革命」中被當作修正主義或資本主義批判的許多東西,實際上正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和社會主義原則,其中很多是毛澤東同志自己過去提出或支持過的。「文化大革命」否定了建國以來十七年大量的正確方針政策和成就,這實際上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包括毛澤東同志自己在內的黨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工作,否定了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艱苦卓絕的奮鬥。


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它根本不是「亂了敵人」而只是亂了自己,因而始終沒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在我國,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建立以後,尤其是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消滅以後,雖然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還沒有最後完成,但是革命的內容和方法已經同過去根本不同。對於黨和國家肌體中確實存在的某些陰暗面,當然需要作出恰當的估計並運用符合憲法、法律和黨章的正確措施加以解決,但決不應該採取「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方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進行所謂「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政治大革命,既沒有經濟基礎,也沒有政治基礎。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設性的綱領,而只能造成嚴重的混亂、破壞和倒退。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上,一共只有這樣兩個經過全黨討論的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兩個決議在歷史上起到的作用,怎麼評價也不為過。這是黨的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財富,值得世世代代保存下去。

制裁和戰爭陰影下,堅持擁核的朝鮮接近韓國不過是為了「緩過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說mp 的精彩文章:

TAG:周說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