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9歲男性腮腺和盆腔同時長腫瘤,怎麼回事?

79歲男性腮腺和盆腔同時長腫瘤,怎麼回事?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醫學影像平台

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知識成為一種內涵

讓專業成為一種交流讓我們成為一世朋友

※※※※※※※※※※※※※※※※※※※※※

本期病例來源: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點評老師:劉薇

患者,男,79歲。

病史1:左側腮腺疼痛20天

查體發現患者左側腮腺腫大。自訴有「高血壓病」病史,高血壓6年,最高血壓150/99mmHg。有吸煙嗜好,吸煙45年,每日約15支,未戒煙。有飲酒嗜好,飲酒40年,每日飲酒摺合酒精約60g,未戒酒。

病史2:排便困難伴肛門疼痛20餘天。現病史:20餘天前排便時出現排便困難,伴肛門疼痛感,無便血、粘液便等,無腹痛、腹脹等,無噁心、嘔吐。

手術及病理

術中發現上頰支及面神經總干中段與腮腺導管根端與腫瘤關係密切,完整摘除左腮腺腫瘤及相應的腮腺組織。檢查術區,切除腮腺深葉組織。

患者取截石位,肛門周圍術區常規消毒鋪巾。右臀部腫物明顯處以穿刺針取3處組織送檢,穿刺處無菌敷料包紮。

送檢標本:肛門腫物穿刺組織、左側腮腺腫瘤。

腮腺淋巴瘤

原發於腮腺的惡性淋巴瘤較為少見,占所有腮腺腫瘤及腫瘤樣變的0.6%。

PPL臨床上缺乏特異性表現,早期難以與其他腮腺腫瘤鑒別,極易誤診,大部分表現為腮腺區無痛性增大腫塊,幾乎都有短期內迅速增大病史,極少數患者具有面神經麻木,同時伴有頸淋巴結腫大等。腮腺淋巴瘤大部分被發現於腮腺下極及下頜角區,可單側受累,也可雙側同時受累,但以單側受累常見;發病年齡一般大於50歲。在病理亞型上,腮腺腫瘤細胞主要為B細胞來源,常見亞型為MALT,FL及DLBCL。

腮腺淋巴瘤CT表現

腮腺淋巴瘤CT表現為單發或多發,邊緣清楚,密度均勻的腮腺內腫塊;病灶多位於腮腺內或腮腺旁淋巴結,單側或雙側發病;增強掃描呈輕至中度均勻強化,可見中心壞死,鈣化及出血少見;原發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腮腺實質,表現為單側或雙側腮腺旁腫塊。

腮腺淋巴瘤CT表現為腮腺內單發腫塊時,需與多形性腺瘤及腮腺癌鑒別。當表現為單側或雙側多髮結節或腫塊影時,需與Warthin瘤、轉移瘤、淋巴反應性增生等鑒別。

鑒別診斷

1.多形性腺瘤

,是最常見的腮腺良性腫瘤,常見於30~50歲青壯年,女性偏多。病程較長,生長緩慢,常無意或體檢時發現腮腺內無痛性腫塊,表面光滑或呈結節狀,活動,界限清楚。

腮腺混合瘤多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3~5cm,包膜較完整,邊界清楚。

10%可見惡變,可見組織易碎,包膜消失,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

單側單發,位於腮腺淺葉,腮腺內圓形或類圓形軟組織密度腫塊,邊緣光滑,與正常低密度的腺體分界清楚,增強掃描呈延時強化,多為輕度~中度強化。

2.腺淋巴瘤

,又稱淋巴乳頭狀囊腺瘤或 Warthin 瘤,幾乎只發生在腮腺,發病率僅次於多形性腺瘤。好發於中老年人,5 0 ~70 歲為發病高峰,男明顯多於女,患者多有長期吸煙史。有文獻認為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發病率高 8 倍。

腮腺腺淋巴瘤一般無出血及鈣化。

腺淋巴瘤的 CT 特徵

(1)多位於腮腺淺葉後下極, 腫瘤多發常見。腫瘤呈圓形或卵圓形,邊緣光整,包膜完整。較大腫瘤呈分葉狀,少數呈啞鈴狀。

(2)平掃多為均勻軟組織密度,部分可見多發低密度區。

(3) 增強:實性部分動脈期明顯強化,延遲掃描強化程度迅速減低,呈「快進快出」特徵性表現。病灶邊緣可見包繞血管影為貼 邊血管征,也是腺淋巴瘤的一個特點。

(4) 囊變:囊變是腺淋巴瘤的常見表現,可為大小不一灶性囊變或病灶中心廣泛囊變,這與腺淋巴瘤的病理特點密切相關。

3.基底細胞腺瘤

罕見,50~60Y發病最多,40Y以下少見,好發於女性,多為單發於腮腺淺葉,多呈類圓形,邊界清楚。

CT實性區與肌肉密度相近,囊變常見。腫瘤血供豐富,動脈期實性部分顯著強化,靜脈期強化程度與動脈期變化不明顯。

MRI為等T1稍長T2信號,伴有小囊性變。

4.肌上皮瘤

又稱肌上皮腺瘤,罕見,好發於青壯年,無性別差異。多發於表淺,大多與腺體包膜相貼。

CT圓形結節,界清或模糊。常見壞死、囊性變,少見鈣化。增強動脈期邊緣顯著強化或結節狀強化,靜脈期可見明顯向心性填充,逐漸均勻強化。

5.粘液表皮樣癌

是腮腺內最常見的原發惡性佔位性病變。30-50歲多見,無性別差異。表現為無痛性腫塊,低分化者多為質地偏硬,活動度不良的不規則腫塊,可觸及腫大淋巴結。

CT:多為密度不均勻的軟組織腫塊,內部可有液化壞死和鈣化,侵襲性生長;強化明顯;患側頸動脈鞘區可見多發腫大的淋巴結影。

6.腺樣囊性癌

多發生在小唾液腺;50~60歲多見;

生長緩慢;早期易侵犯神經,疼痛、面部麻木和面癱。神經周轉移為特性,有些可出現「跳躍性」生長;

易發生肺轉移,淋巴結轉移少見。

CT:形態不規則,邊界不清,不均勻明顯強化,可見多發、小的囊邊區,伴鄰近骨質浸潤性破壞。

版權聲明

本微信平台屬於個人公益性醫學影像類學習平台,本微信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所有轉載視頻只用於基層教學使用,且明確註明授課專家姓名,不希望被轉載的原作者及老師可與我們聯繫,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腫瘤 的精彩文章:

「肝臟腫瘤射頻消融術」由外一科一組順利開展

TAG:腫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