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80後」的藝術自白(下)

一個「80後」的藝術自白(下)

也許,有人會認為我說的這些話很悲觀,又感覺像是在否定自己生活的年代與區域。不是,絕對不是。我不否定,也不鄙棄我的出身、我的家鄉。相反,我反而很感謝他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總是慢慢成長的。當他長大以後,不能因為他現在是什麼樣的一種狀況,就否定他過去所有的一切。這些我都懂得。

含蓄、內斂的潮汕文化,塑造了同樣含蓄、內斂的我。這些我也永遠不會忘記。在我們慢慢長大的過程中,能對我們產生藝術熏陶的東西,其實很少,也很簡單。我在頭腦中搜尋,能夠留下模糊影子的記憶大概有這麼幾件。

其中之一就是畫畫。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哪一天突然就畫了起來。開始得有點莫名其妙,結束得也有點令人不解。也許,是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也許,是年齡比我稍長的孩子的帶動。總之,有一天我回家之後,突然就對著掛在卧床前邊的布簾臨摹起來。布簾上印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我現在還記得,那花瓣是粉紅色的,非常鮮活。

偶爾,我還會跟一位長我一兩歲的孩子,學寫毛筆字。這位比較年長的孩子,善素描。我的另一位好友,善畫戰機。還有一位擅長水墨。等我上了高中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身邊的許多同學都有與我極其相似的經歷。

當時,我們卻買不起畫本,也沒有字帖,更不會看到什麼名家畫作,這個時候,就得搜尋各種東西,來做我們畫畫的老師或榜樣。在我們有目的地搜尋一番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周圍很多東西,上邊都有圖案。

比如,卧床的四周和它頂板,就有許多草木蟲魚或者山水樓閣。比如,家庭的門板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就連我們夏天用來扇風的塑料扇子,上邊也有凸起來的圖畫。還有貼在牆上的「薄膜」盆景。等等。等等。雖然上邊的內容無非四君子與石頭之類的東西,但對我們來說,這已經非常珍貴了。

當時,我們自己並不知道大自然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也沒有老師告訴我們應該走向田野,走向大自然。我們沒讀過《儒林外史》,不知道王冕畫荷花的故事,也不認識歐陽修,看不到他在沙灘上學寫字的情景。我們甚至都不清楚布簾上,扇子上,門板上,牆壁上的畫作究竟是好是壞。總之,我們沒有藝術自覺。但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有總比沒有強。

多年以後,我才在潮汕各地的鄉村「祠堂」、「老爺廟」、「軒子」、「亭台」等地方,發現許許多多同樣的題材。只是樹木更高了。鳥兒更多了。亭子也大了不少。有的圖畫,色彩更加濃烈飽滿。有的圖畫,線條更加流暢自然。潮劇當中的許多著名人物、經典故事也常被塗到牆上。什麼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帥,姜太公釣魚,說到底,這些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從以前到現在,也一直沒怎麼變過。

再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五四時期的許多人物,在他們童年成長的經歷中,也臨摹過不少東西。魯迅臨摹過古典小說中插圖——繡像。豐子愷臨摹過《芥子園畫譜》。他們後來都引領風潮,卓然成家。但學到這些知識的時候,我已經放棄繪畫好久了。

註:以上照片皆拍攝於1月7日,高湖村。

————————————————————————

跟大家分享個人的讀書心得、觀影體會以及個人攝影作品、虛構創作,是我的榮幸。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默廬讀書 的精彩文章:

讀書 讀錢理群

TAG:默廬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