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親子營回顧
元旦假期的頭一天,我在中環碼頭等候孩子到來,是日天晴,能見度很高。
渡輪駛出維多利亞港,半小時後,我們來到了另一個香港——
這裡沒有三五十層樓的大廈,沒有連鎖的萬寧屈臣氏,入夜也沒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陪伴你的則是幽靜的林間小路、白沙灘、別緻的居民小院。
這是便是此次鳥獸親子營的活動所在地——南丫島。
用過午餐後,我們在南丫部落開始室內課程。孩子們認真聽樹蛙老師介紹南丫島的情況,時而和老師互動,模仿這裡的原生居民(動物)。
這一群精力充沛的小勇士們,已經做好了探索海島的準備。
我們在沙灘進行生態遊戲,孩子們在夕陽中模仿小海龜的成長曆程,切身體驗海龜生存的不易。
(關於海龜保育的故事,可以戳這篇文章複習:海龜離我們有多遠?)
海龜有強大的記憶能力,經過20到30年在海里的冒險後,雌性海龜會返回到出生地產卵。
2018年,是南丫島發現海龜產卵的第一個20年,我們很期待能在這裡看到洄遊的海龜。
然而由於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除了大量的塑料垃圾會被它們誤食以外,氣候變化也對海龜的雌雄性別有很大的影響,隨著近年來氣溫升高,雌多雄少的海龜族群同樣面臨繁殖的難題。
沙灘肆意玩耍過後,夜行開始了。樹蛙帶著大家走了一段家樂徑,並一路進行自然觀察。
鴨腳木作為少數冬季開花的植物,是冬蜜的主要來源,小朋友們伸長了舌頭,像小蜜蜂一樣品嘗著掛在花尖的花蜜。
返程時的靜默行走,左邊是浪拍礁石,右邊是山野蟲鳴,願小天使們能在大自然美妙之音的陪伴下甜美入夢。
第二天大早起來,便有幸福的事情。
早餐的三明治是在島上一手工麵包作坊預定的,無論是哪個口味,從麵包到內餡都十分美味。就著豆奶看著海,這個早餐吃得好生愜意。
用過早餐,我們走青年營的家樂徑前往索罟灣的碼頭,一個多小時的路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但一路欣賞山海美景,認識山崗上的各式野花野草,竟也沒有一個孩子掉隊。
坐船去魚排上的漁民文化村,竹笠下是導賞員明哥燦爛的笑容,他帶我們上他用了幾十年的傳統漁船,給我們講述傳統漁民的生活還有各種漁家話。
來到一個模擬海洋環境的池子邊,明哥還教我們認識海星/河豚/中華鱟——根據輻射區的凸起來辨別性別的海星、藍血的中華鱟、生氣會膨脹的河豚,大小朋友們都十分好奇。
短暫的午休過後,小朋友和爸媽一起動手,學習不用打火機、不用火柴起火的原野烹飪。
撿樹枝,鋸木頭,削竹籤,架柴枝… 靠自己能力生火的一頓飯,別有一番滋味。
我一直想晚飯吃慢點再慢點,因為不太期待晚上的探洞,害怕全黑帶來的體驗。
我們的目的地是距離營地不太遠的神風洞,神風洞是當年二戰期間日軍「神風突擊隊」用來瞭望的地道,開始使用沒多久,二戰結束,坑洞廢棄,也完好地保留了下來。
洞內有不少岔路,以前洞穴內還有油燈,然而今晚的挑戰連手電筒都不允許攜帶……
記得活動開始前,樹蛙問小朋友:有沒有人害怕今晚的挑戰?
小朋友們齊刷刷地說:「沒有!」
呃,於是站在小朋友身後的我,默默把手從褲縫舉到肩膀,又慢慢放下。
農曆十四的明月,不需要手電筒也能照亮我們的山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跟在隊伍最後,一步步邁向未知的起點。
本想在起點幫攝影師打個光,就去終點等候孩子們,但不體驗這個,總覺得這營期又留下了遺憾。
每隔五分鐘出發一個家庭,咬咬牙作為第三個出發的,一個人走入深不見底的黑暗中。
洞里的那種黑暗,不僅是伸手不見五指,而是讓你覺得視覺已然廢棄。進入洞穴不到五米,我就萌生了想回到洞口的念頭,但想想洞口還有一群孩子和家長們守著,自己鑽出去也未免太慫,便鼓起勇氣繼續向前走去。
喪失了視覺後,聽覺和觸覺開始變得更為靈敏。
雖然害怕但不敢離開岩壁的左手(只有順著左邊岩壁才能走到正確出口)觸摸粗糙的石壁,偶爾有土塵掉到衣領當中,混合空氣中的土腥味,土層外邊孩子們的嬉鬧聲,自己因恐懼而略有急促的呼吸聲……這一切的感官刺激著我的大腦,陪伴著每一分每一秒。
在山洞裡不知道過了多久,模糊中看到遠處的黑暗被撕扯開一片灰濛,急腳加快了步伐,從洞口爬出卻不見樹蛙的人影。
正懊惱估計走錯了出口時,轉頭見到站在後方石頭上的樹蛙,對我說:葉舟你來啦。那顆一直吊在嗓子眼的心才放下。
先我到達的兩個家庭,孩子們從樹叢中跑出來用擁抱我,祝賀我挑戰成功,隨後嘰里呱啦地和我分享在洞里的感受。
年齡最小的孩子出來後一屁股坐我大腿上,眉飛色舞地和我說:「我進去了。和媽媽說我害怕,媽媽說不怕,我會保護你的,於是我就自己走在前邊出來了!」
孩子們比我要勇敢,出來後和小夥伴七嘴八舌地分享自己穿越恐懼的感受,覺得刺激還想再嘗試一遍的不佔少數,而我則靜靜站在一旁平復自己的心情。
返程在山坡上的是他們跳躍的腳步,一路上我幾乎都追不到他們的尾巴。
家長和孩子們都洗漱休息了,拿起保溫杯正想喝上兩口。島主說,找樹蛙,去不? 當然!
把杯子放下,和同伴又再次走入到黑夜當中。
離開營地不出很遠,踩過雜草從生的泥地,一個被水葫蘆覆蓋的水池映入眼前。打著手電筒費了好些眼神,才發現躲在葉片中的小樹蛙。
盧文氏樹蛙,香港特有種,成年雄蛙只有大拇指指甲這麼大,雌性稍大身長也不過2.5厘米。是國內發現的最小的樹蛙。自從頻繁去往南丫島,就一直心心念念想要遇見它們,沒想到竟在2017年的最後一個小時達成了心愿。
盧文氏樹蛙是香港特有的蛙類,首次發現於南丫島 樹蛙/攝
沒有煙花沒有信號,2017的歲末,我趴在南丫島的青年營旁的水坑邊,見到了盧文氏樹蛙。
2018的第一天,孩子們起得比我們都早,大魚小宇帶著孩子們看海許願,在山頂迎接2018年的第一天。
從廚房忙活完以後出來,發現樹下掛了一串的孩子,每個小朋友手拿麵包帶著惺忪的睡眼,擠在鞦韆上。
忽然就想起那句話:
一個人的一生,一定要有一棵大樹,陪伴他一同成長。帶來四季變遷的感受和心得,擴大感情和想像的容量,見證生命的真實與尊嚴。
最後的分享會上,大小朋友們都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雖然只有短短的48小時,但也足夠看到一個生命的成長。
有的小朋友第一天在沙灘還在害怕螃蟹會咬人,一直不肯從媽媽腳上下來,第二天雖有害怕但仍鼓起勇氣走在前面完成探洞的挑戰,最後一天能幫忙準備早餐等待小夥伴的歸來。
少有的親子活動能有這麼多爸爸的參與,有爸爸吐槽是「臨危受命」代替媽媽過來,但能看到在活動中他的參與度不是一般的高。
有家庭帶著二胎過來,爸爸時而抱娃時而和大寶完成各種活動,媽媽說自己負責挖坑,老爸負責埋。
有爸爸陪伴和照顧的日子,孩子也特別樂呵。
蔥頭笑說:貌似二胎放開以後,爸爸們越來越多參與到育娃和家庭當中。這是一件好事,這樣才不會缺席孩子的成長。作為一個好父親不應只是掙錢養家,還要願意陪伴孩子的成長。
像在碼頭上一呼啦來了一群人,今兒一呼啦大部隊也走了。雙胞胎小哥哥趴在窗邊,對我們說完「老師再見,下次我再來!」,便追上去拉住爸爸的手指。
歡迎來訪南丫島
這是我的秘密基地
希望也能成為你的後花園
*本文配圖主要由攝影師大魚拍攝。再次感謝我們的好麗友野果子兒童攝影提供的美美照片,為參與親子營的夥伴們記錄下每一個值得留念的精彩瞬間。
- END -
文丨葉舟
配圖丨大魚、葉舟、樹蛙
編輯丨晚晴
TAG:鳥獸蟲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