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輪迴是戰場 菩薩是勇士——「項羽本紀」讀後感

輪迴是戰場 菩薩是勇士——「項羽本紀」讀後感

宇宙間的一切萬法不外乎輪迴和涅槃兩大範圍。言輪迴者,其性是空,其相是迷,其內涵則是徹頭徹尾的苦痛。言涅槃者,其性亦是空,其相則是一切迷亂之消失,其內涵則是於一切苦痛得到了解脫。

在《史記》的課堂上,林老師精彩講述著不同歷史人物的英雄事迹,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得受啟發,或世俗諦,或聖義諦。一幕一幕的人物畫面,就如同鏡中的影像一樣,顯現而又滅去。但當時對心靈觸動而得受的啟發,卻在阿賴耶識中留下了痕迹。

讀「項羽本紀」一文,看到項羽、劉邦、韓信、蕭何、張良等人在戰場中的不同顯現,而想到當時的戰場只是歷史上某一階段的戰場。自古至今,改朝換代都有戰爭,都有死傷,都有英雄,都有拯救。生靈塗碳,受苦最多的都是當時的百姓。在歷史的長河中,真正和平、令百姓安居樂業的年代並不久長。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交相輪替,否極泰來。讓我感受到輪迴就是一大戰場,菩薩就是勇士,就是英雄;戰場中的敵人就是無休止的煩惱;運用的兵法就是佛法覺悟的般若智慧;所要拯救的是眾生的慧命,令其皆從輪迴戰場中解脫,得到究竟安樂和永恆幸福;終極的成功是超越三界,證得無上菩提(涅槃),成為覺行圓滿的聖中聖——法王(佛陀)。

目前,(凡夫行者的)自己就身處顯現的輪迴戰場之中,在學習著佛法覺悟的般若智慧(兵法),對治著我法二執產生的種種煩惱和無始以來的輪迴業習(敵人),踐行著菩薩自覺覺他的菩提之路。在世間規中,讀經長學問,讀史長見識。多讀史書,借鑒祖先五千年的智慧經驗,遇到事情自然心開意解,知道如何應對處理,自利利他,以此作為修道和利生的助力。讀「項羽本紀」中的不同環節,我得受的啟發也不同。

本紀初文中,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當時想到:如果項羽少時能安下心,將學問和兵法都學透徹究竟,令性情提升,德行增上,智慧充盈,再加之他天生具有的英雄本色和帝王之相,則後面發生的系列故事,或許會統統改寫。我們出家修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萬丈高樓從地起,基礎的教育十分重要!初入佛門修行的階段非常關鍵。初出家者,應首先學僧律儀,持凈戒行,資德養慧,福智自朗。再深入經論,廣學博聞,佛理無礙,心明實修,證到見性,自利利他。於我們現階段而言,在佛學院學習必須具足正知見,於僧團中磨鍊心性,去除習氣,培福修慧,積累資糧,成就法器。勿為漏器;勿為覆器;勿為毒器。勿空腹高心!勿好高騖遠!若無堅實的基礎,只是一味向上攀求,則越高越危險,危如累卵。甚至袈裟下失卻人身,今生枉出家一場。古德云:倘煩惱未伏,慧眼未開,辯才未具,學問未充,縱有福運,須力卻之。況作意邀求耶?

文中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一段,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而且一把火燒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有道者得助,失道者寡助。世間有識之士皆知此之行為非深謀遠慮、志向高遠之人所為,非聖君帝王之道。古之聖王舜是目耀重瞳,今之項羽亦重瞳子,卻不解重瞳子心事,惜之!項羽以為武力可以勝伏一切,不停地出兵打仗,卻少有休養生息。在幾年的戰爭中,殺人無數,不斷損減著自己的帝王之福壽。不施仁政,不以德服天下,那必定是短暫的王朝,曇花一現。《易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威德、名望都是從德行而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攝服一切大眾。

我們修行亦是如此,必須有深厚的道德之基,方能成為法器,容納佛法甘露,真正自利利他,成就菩提事業。古德云:「學道貴有品格,有識量,而文字記問不與焉。有品格無識量,不足曠超千古,猶無品格也。有識量無品格,不足砥柱中流,猶無識量也。品格識量既具,則不被眼前活計所局、時流習氣所遷,縱鈍若般陀,而拂塵除垢四字義熟,便堪證沙門果,發無礙辯。況本解文義者哉?」我們現在佛學院學習,學不難有才,難有志。不難有志,難有品。不難有品,難有眼。惟具超方眼目,不被時流籠罩者,堪立千古品格。品立則志成,志成才得其所用矣。末世競逐枝葉,罕達本源。誰知朝華易落,松柏難彫。

再讀至文中:「彭越反梁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爼,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日。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這是描述楚漢兩軍對峙狀態中的一幕,項羽遇挫而躁,出此下策。這已是失敗之前兆。處理事情最忌急躁。一急躁,安排自己都來不及,哪裡還能從容辦事呢?我們修行功夫得力,心定神閑,就不會粗心疏忽;未雨綢繆,才能處變不驚。世出世事,莫不成於慈忍,敗於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養情。德育,天地萬物皆歸我春風和氣之中。情養,乖戾妖孽皆消於光天化日之下。然後以之自成,則為凈滿自尊。以之成物,則為慈力悲仰。倘一念瞋起,百萬障生。小不能忍,大謀斯亂。容與忍相輔相成,成就事業,造就人格,安定世界,都在其中。

文中又提到項羽、劉邦曾結為兄弟,在新豐鴻門,范增建議項羽說,劉邦有天子之氣,急擊勿失。但項羽不採納。我想,除了沒把劉邦看作敵人之外,或許還有之前的兄弟之情吧,但項羽卻最終亡在劉邦的軍下。歷史上,多少同甘共苦的生死兄弟,在名利權勢的慾望下而變為仇敵,功高震主的忠臣亦不例外。現在的世間亦復如是,當面對順逆境界、善惡紛呈、利害衝突時,會表現得淋漓盡致,無法隱瞞偽裝。越是大的境界波動,這種表現就越明顯充分。真假、善惡、忠奸就從這裡區分。所以,要拓開心量,放開懷抱,才能經得起境界的磨鍊和考驗。在現今的修行中,想值遇菩提路上的真正「同行善知識」,難矣!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面對無始以來的習氣煩惱,非咬釘嚼鐵、刻骨鏤心,何以自拔哉?

再讀至文中:「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警……天之亡我,我何渡為……自刎而死……。」在楚漢之爭的最後關頭,項羽無心作戰,想到的不是反敗為勝,不是天下,不是戰爭,不是事業,不是江山,而是寶馬騅和美人虞姬,最後在烏江邊自刎。項羽雖然失敗了,但留在歷史冊頁中的,卻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大丈夫的英雄形象,也博得後人無限的同情和景仰。李清照有詩言,「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文中,項羽認為天亡我,卻不思自之過非。孟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講到:「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許多好事不能成就,往往都是因為自己福德智慧不足、考慮不周、用人不當、方法不適、違背人情事理、失去大眾支持而造成的。要為天下做好事,既要審度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力,還要觀察時機因緣,慎重選擇適當的人選。『如果貪圖私慾,就難以成就大事,眾人的憤怒不可觸犯。』即使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這需具有遠見卓識,方便善巧,利益眾生的事業方能得到更多的支持,無往不利。

輪迴是戰場,菩薩是勇士。我們凡夫一旦出現煩惱和痛苦,就特別害怕、怯懦;而真正的菩薩,不但不懼輪迴的痛苦和煩惱,還能以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將之摧伏。因為菩薩勇士通達一切萬法空性如幻,所以對輪迴中的生、老、病、死等痛苦和貪嗔痴等煩惱,就不會產生恐怖心。面對成功、失敗,富裕、貧窮,漂亮、醜陋等,也會視為遊戲,不會產生任何欣厭之情。而凡夫,成功則歡喜、快樂,失敗則痛苦、悲傷。我們作為出家人,一定要超越這些,從心中徹底解開種種束縛,毫無粘滯地直趨解脫大道,真正體證般若波羅蜜。若有證悟空性的智慧和利益眾生的大悲心,不但有能力利益眾生,世間一切魔眾也不可能對他製造任何違緣。其實,我們平時所謂的違緣,都是在自私自利和實有執著的膿瘡上開始出現苦楚。如果具有不舍眾生的大悲心,並對諸法空性生起定解,一切人和非人都不可能危害我們,所有違緣都會蕩然無存。因為,在空性、大悲的境界中,根本沒有所謂的痛苦。

聖道長遠,一朝難辦,修行非一蹴而就,但須明了:「今生為何而來?」冥冥長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寶為雨澤。由是希心仰望,當求出世之因;密語宣揚,必感超凡之果。祈願三寶加被:今生是我輪迴中的最後一世輪迴!如果再來,必定腳踏蓮花,乘願而來!現在佛學院讀書,是為今後的閉關專修和弘法利生打基礎,亦是修改自己我執我見、妄想分別的大好時機!務必要虛其心、實其志,擴其眼界,牢其腳跟,積功累德,長養福慧,學修並進,祈證自性。將來,成為輪迴戰場中的菩薩勇士,令自他皆得入薩婆若海,得究竟安樂!

參考書目:《史記》《格言別錄》《解脫莊嚴寶》《寒笳集》

文 大瑞

編輯 惟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開法語堂 的精彩文章:

TAG:天開法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