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在享受假期的你,是否知道古代這些放假與上朝的趣事?

正在享受假期的你,是否知道古代這些放假與上朝的趣事?

GIF

元旦小長假,不管是出行遊玩,還是在家休息,人們都不亦樂乎。不過,在古代,老百姓大多從事農事生產,假期幾乎是官員的「特權」。封建統治者為了讓官員們能夠更好地服務於自己,不僅規定了假期,還發放一些補助,甚至在重要節假日還宴請大臣。當然,在假期結束之後,官員們還是要面對嚴厲的考核,這一張一弛間,也演繹出種種逸聞趣事。

唐代

放假還發補貼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西漢時期就確立了休假制度,官員每五日可以休息一天。這個制度一直延續至隋唐時期。

唐朝永徽三年(652),唐高宗李治將「五日休沐」改為「十日休沐」,也稱為「旬休」,那時官員每十日休假1天,分為上中下旬各一天。唐朝除了常規假期,也有「黃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七天,中秋、夏至分別休三天假,元宵節、中元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休假一天。在一些重要的節假日,除了放假休息,唐代的皇帝還會宴請群臣。

唐德宗時期,已經將上巳節等節日賞宴形成了制度化,不僅頒布詔令放假,時間上給予保證,而且規定還予以金錢賞賜,讓大臣們吃好玩好。

當然,有馳就有張,皇帝給官員放這麼多假,還發補助,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更好地工作。因此,一旦「上班」了,官員就得盡職盡責,勤勉為政。如果再有懈怠,就會有律法伺候。

《唐律疏議·職制》中規定:「諸官應值不值,應宿不宿,各笞二十,通晝夜者,笞三十」;「諸官人無故不上(班)及當番不到,若因暇而違者,一日笞二十,三日加一等;過杖一百,十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半,邊要之官,加一等。」

GIF

唐朝時,在工作時間,也有點名、抽查的規定:「內外官司應點檢者,或數度頻點,點即不到者,一點笞十」。如果一次也沒有參加點名,則以全天無故曠工論處。對於遲到缺勤的,不僅「打屁股」,還有扣工資、降級、撤職,甚至坐牢等處罰。僅扣工資一項,各位皇帝均有變化:唐玄宗時規定,「文武官朝參,無故不到者,奪一季祿」。到肅宗時又規定,「朝參官無故不到,奪一月俸」。再到文宗時,「文武常參官,朝參不到,據料錢多少每貫罰二十五文」。

所以,唐代官員在任上不敢有絲毫怠慢。做過京官和地方官的大詩人白居易深有感觸,寫了一首《晚歸早出》的詩:「筋力年年減,風光日日新。退衙歸逼夜,拜表出侵晨。何處台無月,誰家池不春。莫言無勝地,自是少閑人。坐厭推囚案,行嫌引馬塵。幾時辭府印,卻作自由身?」

兩宋

節假日有一百二十餘天

宋代沿襲了唐代的旬假制,那時十日一休,一般放在每旬之末,每月休三天。除此之外,宋代最重要的節日是歲節、寒食和冬至,在這三個節日,宋廷規定各放七天假,其中休息五天,另外兩天值班。

另外,聖節、上元、中元各三天,休息一天。春社、秋社、上巳、重午(端午)、重陽、立春、立夏、三伏、立秋、七夕、秋分、授衣、立冬,各放假一天。夏至、臘日,各放假三天。

另外,在重要的祭祀日,也要放假,「諸大祀,皆假一日。」宋代的國忌,是指由朝廷特定的本朝先帝、先後逝世紀念日。因此,宋代的官員這是沾了皇帝祖宗的光,每年都要多放幾天假,豈不樂乎!

以上節假日,加上旬假(每月三日,全年三十六日),宋代公務人員全年多達一百二十餘天。

大量的假期給宋代文人帶來了大量的閑暇時光,使得他們寫出了諸多詩文。蘇軾即是典型一例。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初秋,正謫居在黃州的蘇軾,恰逢七月十六既望,也就是民間所謂的「鬼節」,蘇軾與朋友駕一葉小舟,來到黃岡赤壁下的長江中泛舟賞月,探古訪幽:「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賦》就這樣誕生了。

除了蘇軾,范仲淹、歐陽修、曾鞏、王安石等人寫出了大量詩句,宋代能湧現出一大批燦若星辰的詩文大家,固然與宋代重文尚學有著直接的關係,但不得不說,這也與宋代重視休閑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與唐代一樣,皇帝對官員的休假非常重視,同樣,對於官員的考核,也非常嚴格。

明初

假期少上朝時間長

明代官員的休假制度也是很完備的,出現了一些固定的休假日,如歲首、端午、中秋等。另外,對官員的病假、事假及探親假均作了詳細的規定。

然而明朝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個工作狂,因為國家初創,他不敢懈怠,日以繼夜地工作,大臣們也只好咬牙跟著。所以那時假期很少,每年只有十八天假期,元旦五天,冬至三天,元宵節十天。後來才增加了月假三天,加上原來的十八天,每年休假有五十天。

當然,明朝的考勤也是十分很嚴格的。對於遲到早退無故缺勤的,依然流行打屁股(即廷杖),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天處杖打一百大板。上述考勤制度實際上已成了司法條款,遲到、曠工成了違法行為。

為了促進官員廉潔勤政,明朝還推行了「考成法」類似現在「目標管理責任制」,以對六部尚書的考核為例,其管理方法是:首先,將各部長每年須完成的工作和完成期限登記成三個賬簿留存;然後,各部長每月須呈供完成工作情況的依據,對照賬簿,完成一件、就勾銷一件;如有部門發現其沒有如期完成工作的,就按規定予以處分。

由於考勤和考核制度比較嚴格,明朝的官員都很敬業勤勉,「早上班晚下班」已成為常態。如此辛勞,難免一些官員叫苦,還引出了一段佳話。

有一位國子監助教叫錢宰,是元末會稽老儒。明初,太祖朱元璋仰慕其名,將他禮聘到京城修書,授予這個職位。每次進見皇帝,都得到賜坐、侍食的優待。但是因為年邁體弱,多次請求致仕,均未獲得批准。

一次早朝後,他精疲力盡,愁緒萬端,詩上心頭,信手寫了絕句一首:

四鼓咚咚起著衣,

午門朝見尚嫌遲。

何時得遂田園樂,

睡到人間飯熟時。

寫罷,擲筆長嘆,倒床便息。可是,他的詩才寫好不久,就已經傳到了朱元璋那裡。第二天早朝,文華殿賜宴完畢後,朱元璋似笑非笑地叫住錢宰:「你夜裡的詩寫得很好,不過,朕什麼時候嫌過你上朝太遲?為什麼不把『嫌』字改成『憂』字呢?」

錢宰一聽,嚇得一個字也對答不上來,只能不住地叩頭請罪。朱元璋沒有怪罪他,反而說道:「你也不必恐懼,朕現在就放你回去,好讓你這老頭天天早上放心睡大覺!」錢宰長吐一口氣,收拾行李回家養老去了。

清代

官員值夜班誤罵同僚

到了清朝,假期就更少了。除夕封印,初六開印辦公,總共假期只有五天。據記載,慈禧太后頒發新政後與西方接軌,官員星期天才可以休息。

清代不僅假期少,工作時間還比較長。

據《天咫偶聞》記載,清順治、康熙年間,早朝時間一般在卯初,也就是凌晨五點。嘉慶時,雖然改為六點,可是冬天仍然是黑咕隆咚的。為了上早朝,官員們每天三四點就要爬起來。住的比較遠的,甚至要一兩點就爬起來。官員們工資高、待遇好的,自己有轎子,有馬,還有人提燈籠。那些工資低、待遇差的,只能步行,請不起傭人,只能蹭高級官員的燈籠。尤其是當時的小官章京,更是苦不堪言,他們職位低,無權無勢,而且還承擔著各種工作,有時要值夜班。

這種上班制度還引發了一件啼笑皆非的夜班事件。

光緒年間,泰州王生是同治甲子舉人,在軍機處謀了個章京的差事,也就是協助主官處理文書等事的文職官員。一天,王生要入值夜班,走到半路,突然一摸脖子忘了掛朝珠。

這時王生已到了正陽門,無法再回家取,因為夜半開城,只許進不許出的。無奈之下,王生想起來附近住著同僚好友浙江人汪生,便到他那裡暫借朝珠一用。汪生倒是很爽快,立即入內室取來朝珠,給王生掛上,說道:「我個子比你高許多,體形也比你肥大,我的朝珠恐怕你戴不合適,不如將我夫人的朝珠借給你暫用,或許可以矇混過關。」

王生很是感激,但是喜歡開玩笑的他,面對此情此景,想起了曾經流傳的一個女輩為尚書乾爹焐熱朝珠的故事,於是一時興起,吟道:「百八牟尼珠一串,歸來猶帶乳花香。」誰知汪生聞聽此言,臉色大變,轉身入內持刀一定要砍王生。原來王生所吟誦的詩句正是諷刺汪生祖母的詩。

清陳康祺的《郎潛紀聞》有載:乾隆朝,有一位姓汪的翰林,喜好逢迎權貴,藉以謀私,妻子曹氏更是助紂為虐。當時,于敏中是朝中的重臣,軍機大臣就幹了近二十年,為了巴結他,汪翰林讓妻子曹氏拜其母為乾娘。後來,于敏中收受官員賄賂的事情敗露,被撤職查辦。為了繼續求得官星高照,汪翰林又讓妻子曹氏拜戶部尚書梁國治為乾爹。一天,正是隆冬嚴寒,梁國治要上早朝,曹氏事先把朝珠放在胸前給焐熱,然後親手幫乾爹戴到脖子上。有人看到這種諂媚阿諛的醜態,就寫了一首打油詩:

昔年於府拜乾娘,

今日干爺又姓梁。

赫奕門庭新吏部,

凄清池館舊中堂。

郎如得志休忘妾,

妾豈無顏只為郎。

百八牟尼珠一串,

歸來猶帶乳花香。

而今的汪生正是這位汪翰林的孫子。王生無意中揭了汪生祖母的短,汪生不找王生尋仇才怪。第二天早上,還沒等王生前去歸還朝珠,汪生早就握刀來到王生住的地方等他了,嚇得王生不敢出門,連續好幾天上朝都耽誤了。汪生天天來找王生報仇,結果王生無法安心在京工作,只得稱病返鄉。

文字丨劉永加(有刪減)

圖片丨網路

編輯丨王雅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跨年之際的10種心情大總結!剛看到第二條就已經被戳痛了

TAG: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