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畫珍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及背後的那些故事
書畫 | 收藏 | 人文 | 心賞 | 茶道 | 香道 | 養生
《韓熙載夜宴圖》第一段
《韓熙載夜宴圖》是我國五代時期大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這幅畫從表達主題思想到繪畫的藝術技巧,都顯示了我國人物畫高度的成就。
這幅傑作創作於五代時期南唐的李後主(李煜)時期(961—975),距離現在已經將近千年的歷史。
大家知道,在我國歷史上,五代的五十幾年,是一個干戈擾攘、戰亂不息的時期。
儘管如此,各地愛好藝術的風氣並沒有因戰亂而陷於停頓,因為當時戰爭是局部的,這一國里有戰爭,那一國里卻太平無事,何況在繼承唐代之後,繪畫作家很多,實 力非常雄厚,特別是人物畫作家,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遺產。《韓熙載夜宴圖》就是這個時期產生的最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韓熙載夜宴圖》第二段
自 937年建國,地方富庶,經濟生活又比較安定,有了豐富的物質基礎,相應地文化藝術也就發達起來,又因開封、西安許多地區不安定,中原的許多畫家都逃到金 陵來,由此金陵便形成了當時的文化藝術中心,成立了翰林圖畫院,出現了不少有才能的畫家,《韓熙載夜宴圖》就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產生的作品。
《韓熙載夜宴圖》的作家顧閎中,江南人,是李後主時期畫院的待詔(最高的畫官)。據《宣和畫譜》記載,他的作品,宋徽宗的御府只收藏了5件,《韓熙載夜宴圖》是其中之一。從·但據另外的書記載,《夜宴圖》還另有幾個摹本流傳世間。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一本是原作真本,也是體現顧閎中高超繪畫水平的代表作品。
這幅畫的主題是描寫南唐的中書舍人韓熙載在做官時期,平常生活中富有戲劇性的一段故事。
《韓熙載夜宴圖》第三段
我們欣賞這幅畫,對於畫里的主人公——韓熙載的身世,他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欣賞起來就更有興趣。但是,關於這個人,歷代畫史上記載很多,說法也不一樣。
韓熙載,山東人,後唐時期(朱全忠的朝代)即中了進士。他父親在後唐做官,後因爭權被殺,韓熙載在山東站不住腳,輾轉逃到了金陵(南京)。南唐的主子李,對他不加重用,由於政治上的失意,養成了放浪形骸、耽酒聲色的生活習慣。李即位,遷中書舍人,據說曾做過太子師(教過李後主)。李後主賞識他的才學,曾想提拔他做宰相,但由於他是從北方逃去的,被當地的大官僚排擠,又不得志,不能發揮才能。
韓熙載才學淵博,身體魁梧,美須髯,通音樂文學,從畫中描寫的丰姿,便可以看出來,又因鬱郁不得志,面部表情流露出雙眉深鎖的樣子,畫家把一個富有才華而又不得志的人物的內心都刻畫出來了。
《韓熙載夜宴圖》第四段
據原畫班惟志題跋「……嗣主頗疑北人,多以死之,且懼,遂放意杯酒間,竭其財致妓樂,殆百數以自污……」這樣一說,他家中養著近百名樂伎,也是另有原因了。
韓熙載的浪漫生活出了名,被李後主知道了,「後主每欲相之,聞其猱雜即罷」。後來想出了一個辦法「……乃命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也就是說,李後主老想自己親自去看看他這樣浪漫的生活,又不好意思去,就派了畫家顧閎中暗地裡去到韓熙載家,把他大宴賓客、狂歌醉舞的瞬間形象畫出來,看了畫,就如同身臨其境了。
後來,李煜聽信了小人的讒言,免去了韓熙載侍郎的官,降為左庶子,這個命令下達之後,韓熙載失去生活上的保障,當然,這種奢華的生活維持不下去了,於是他立刻遣散了百十個樂伎,雇了一輛小車,一個人走上荒涼的路程。然而,意想不到,後主知道了這種可憐的情景,又不讓他走了,恢復了他的官職。沒有幾天,百十個樂伎又都回來了,每當華燈初上,狂歌醉舞、觥籌交錯的浪漫生活又和往前一樣了。李煜聽說這種情形嘆曰:「孤不得熙載為相矣!」這一嘆息很可能包含著惋惜。可以看出,李煜一直沒有放棄讓熙載為相的念頭,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辦到,後來看到韓熙載真的頹廢了,才放棄了這個念頭。
《韓熙載夜宴圖》第五段
970年,韓熙載死在他的金陵宅第(907—970,活了63歲),後主哭之慟 ! 死後謚韓熙載為韓文公。這個戲劇性的故事,就這樣完結。
根據美術史料記載,畫家顧閎中之所以要畫這幅畫,是受了李後主的派遣(自然,畫家也樂意描寫這個題材)。從這種記載中,可以想像,顧閎中絕不能支上畫架子,在韓熙載的客廳里「寫生」,而是經過了仔細地觀察,細緻地記憶,把形象從腦子裡帶回家,然後,全憑著他過去幾十年鍛煉的創作經驗,把當時的飲宴、擊鼓、跳舞、遊樂……種種複雜的幕景,經過了思考、分析、研究、經營、布置,所以「閉目如在目前,下筆如在筆底」,生動地完成了這一幅傑出的作品。
《韓熙載夜宴圖》是畫家描寫的當時的真人真事,不僅是世間稀有的藝術品,而且在美術史、文學史、社會風俗史、考古學史上都有極高的價值。有人說,中國畫只是古人摹古人,今人摹古人,摹來摹去的一套公式,若他們看到了《韓熙載夜宴圖》,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了。我國的人物畫不僅五代如此,在它以前的晉唐,在它以後的明清,也是如此。
文字圖片由「雲上文化」編輯
說不完的畫里畫外
品不盡的文氣墨韻
TAG:雲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