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十年,高飛的普洱茶
高飛人如其名,身材魁梧高大,聲如洪鐘,不過這是他的藝名,本名叫盧樹勛,國家一級評茶師,知名茶人,現任東莞市茶葉行業協會會長。
十幾年前,他還是某經濟類報紙駐東莞站的記者,因為喜歡喝茶,靠著自己敏銳的新聞嗅覺,寫了一篇很好的關於東莞茶市的報道,從喜歡茶的旁觀者全身心投入到這個行業,這算是他一個有代表意義的轉折點。
" 這麼好的生態,這麼好的茶樹 "
據說廣東人的茶消耗量為全國之最,原因之一是那裡有早茶文化。早茶讓很多人愛上茶,高飛亦是如此。
講到與茶的緣分,高飛說至今的經歷大概可以分為兩個十年。1997 年前後喝鐵觀音、台灣高山茶居多,當時流行這個,普洱茶較少,那時開書店,有朋友經常來玩,一起喝茶聊天,很舒服。
再後來大概是 2003 年高飛轉行進入報社,因為是經濟類報紙,對很多各類行業都比較關注,而且又喜歡喝茶,就多傾注了些注意力。他記得,那時省里的報紙一年看不到幾篇關於茶市場的稿件,即使報道也綠茶、烏龍茶之類的茶為主。
除了一些嗅覺很靈敏的人,此時的普洱茶還沒引起大眾的注意,不過身邊有很多更懂茶的朋友,高飛在那時已經開始買茶藏茶了,算是較早的一批人。
直到 2005 年雲南馬幫的營銷動作,普洱茶被推到媒體的鏡頭前,茶市行情也開始成為媒體們報道的 " 常規動作 ",高飛也在那時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行業,學習茶葉知識。
這一年,高飛做出了東莞的茶葉市場的報道,同時他也首次去雲南(以前是去旅遊)的茶山,到了勐海,站在了南糯山的山頂," 這麼好的生態,這麼好的茶樹 ",眼前的一切讓他感嘆,也讓他對普洱茶更感興趣。
喜歡茶加上又觀察到行業的興起,高飛便轉行完全投身茶行,2006 年受東莞市相關政府部門委託,聯合東莞巿各大茶葉市場及品牌總經銷籌備成立東莞市茶葉行業協會,這是東莞茶葉市場自律規範的開始。
" 這種事不對勁,茶是用來喝的嘛 "
" 秘書長嘛,就是專門做事服務嘛。" 作為東莞茶葉行業協會的首任秘書長,高飛這樣描述自己開始的角色。
茶葉行業協會是 2006 年籌備的,差不多到 2007 年才開始運作,而一開始就遇到普洱茶市場的強烈震動,高飛印象深刻,可謂 " 震撼 "。
此前做經濟報道,有觀察行業的經驗,看著那段時間普洱茶的瘋狂景象,高飛較早的時候就察覺出異樣,他記得那時某一個品牌的茶葉,起初只是 40 塊 / 斤,不到一個月,價格就漲到了 400 元 / 斤," 這種事不對勁,茶葉是用來喝的嘛。"
市場的震蕩讓剛剛成立的協會來得恰逢其時,高飛說由於投資者早年缺乏 " 買對茶 " 的自覺認識,起初的藏茶投資市場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投機者很多,資本的力量很大,而工作重心之一就是幫助投資者分析解決藏茶市場上的諸多亂象,同時弘揚茶文化。
東莞很多人早期收藏茶僅限於個人的愛好,並不是一種明確的投資行為,這也造成了早期藏家手中的產品良莠不齊的現象。他也覺得茶是有文化的,包容性也很強,喝茶的人要有這種文化意識和修養,才能讓茶行業更健康地發展。
他以自己的收藏為例,剛開始去芳村買茶沒有什麼品牌意識,茶葉很便宜,一片茶葉十塊八塊,所以就買一些來喝與藏。再後來,就更注重茶葉的品質和質量,大廠的茶葉是首選,有品質的保障。
做茶葉行業協會的工作,高飛說感覺最深的就是責任重大,也因為給茶企和做行業服務的工作,經常東跑西跑有時很累,但茶是有文化的,能養人,也是累並快樂著。
" 你不愛茶,茶不愛你 "
普洱茶因其獨特的品質,有越陳越香的說法。存好的茶不僅能改變提升茶葉的滋味口感,還能提升其市場價值,但有時盲目地存茶也帶來了諸多市場亂象。
比如有的藏茶者不專業,或者所藏的有些產品原料本身就不好,那麼這些茶就算存了很久也難有好的價值。
至於存茶,高飛曾撰文寫過,東莞藏茶有一個基本的公式:合理的濕度 + 合適的溫度 + 足夠的空間 + 避光 = 好茶。
這些年,高飛更是在積極致力於東莞倉標準的達成,讓不管是專業倉還是一般的大倉、家庭倉,都能夠在相應的規範下存茶,從而讓東莞倉存出的茶,標準化、品牌化。
但說到底茶不是用來存的,茶本質上說是飲品,是用來喝的,高飛說," 如果新的普洱馬上就很好喝就好了,就沒有那麼多炒作了。現在把可以飲用的中期茶消耗掉,這些新茶的出路才有。"
他舉例這次眾籌的茶,盒裝吉幸散普,級別比較高,為當年中茶公司的出口裝,在熟茶的領域裡面,作為中檔日常口糧茶,口感正常有陳韻回甘,有著性價比高的優勢。
這是他 2005 年在東莞茶葉批發市場上收購的,購入後到 2013 年一直存放在東莞自己的私人小茶倉中,2017 年年初轉移搬到另外茶葉中轉倉;倉儲條件屬於自然倉,倉儲自然乾淨,避光避高溫。
對於存茶和喝茶,除了科學的手段外,高飛還說到了對茶的投入程度," 你不愛茶,茶不愛你 ",高飛說茶是有生命的,像人一樣會變的,你對它好,讓它舒服了,它就會變得好,人需要靜下心與茶溝通。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