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中的節日

古詩中的節日

元旦指每年的第一天,即農曆正月初一。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元旦」也稱作「元日」「端日」「元辰」。據《夢粱錄》記載,宋代朝廷每年都會在這一天賜宴群臣,民間則「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競日不絕。家家飲宴,笑語喧嘩」,可見當時的元旦慶祝活動跟現在的春節基本相似。現在通行陽曆,把陽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陰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節」。宋代王安石寫過《元日》一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疃疃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人日指陰曆的正月初七。古代禮俗規定:「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每逢人日這天,人們食用七種菜蔬做成的羹.並用彩紙或金箔剪成人形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頭上,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幸福。隋朝詩人薛道衡有一首《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上元節陰曆正月十五日,又叫元宵節、燈節、元夜、元夕。這一天是過年活動的最後一天,所以人們吃湯圓,觀燈,盡情地歡樂。這種習俗一直保留到現在。寫上元節的詩中最著名的是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花朝節古人把農曆二月十五日當作百花的生日。這一天,人們外出遊玩賞花。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詩人感嘆在良辰美景的時候卻只能獨自借酒澆愁。

寒食節清明的前二日為寒食節。古人從寒食起禁火三天,只吃冷的東西,到清明重新起火,叫「新火」。寒食這一天,要折柳條插在門上,叫「明眼」,男女成人舉行冠禮、笄禮也在這一天。相傳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後,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請他出山做官,就放火燒山。但介之推並沒有因此出山,最後他抱著一棵樹被大火燒死。晉文公為了悼念他,就下令在他死的這一天一律不準生火做飯,以後各代沿襲,稱為寒食禁火。唐代韓翻寫有《寒食》一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到了這一天,人們祭拜祖先,追憶先人。祭祖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掃墓和郊遊結合起來,既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健康。宋代高菊澗寫過一首《清明》:「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暮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端午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相傳屈原投水自盡後,楚國人爭先恐後划船前往搭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這一天,人們還煮糯米飯或蒸粽子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宋代梅堯臣《五月五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在我國。中秋節是人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合家團圓,吃月餅看月亮,故又稱為團圓節。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後來.這一習俗傳入民間。唐代王維有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鄧富華,上海崇明大新中學;來源:《語文知識》2004年第12期

聲明: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本微信公眾號無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科智訊 的精彩文章: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的哲學原則」與「哲學的社會主義實現」?

TAG:社科智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