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村裡發現明代「禁碑」,稻麥兩季,這些人是不能進入糧田的!

村裡發現明代「禁碑」,稻麥兩季,這些人是不能進入糧田的!

《天下糧田》熱播中,其實不止是清代,我國自古對於糧食生產就十分重視,對於良田管理的各種規定也有不少!黃山腳下的郭村,古名谷城,村史可追溯至三千年前商紂時期。相傳郭村林姓系殷商紂王之叔比乾的後裔,周武王因其生於長林遂賜以林姓。林姓原籍福建莆田,後遷居江西婺源,為躲避戰亂,南宋寶佑年間又由婺源遷居於此繁衍生息。鼎盛時期街道縱橫,千灶萬丁,擁有三十六眼水井七十二口池塘一百零八條巷弄,分前中后街三條街道,中街與后街均有渠水環繞,水入村莊。太平天國時期毀於戰火,重建後保持原貌。

郭村裡保存著一些古碑,其中有河道修建功德碑、好人好事功德碑等,反映出古村的悠久文化及古徽州的傳統美德。

其中有一塊「禁碑」,碑文醒目:「稻麥兩季,永禁煙酒粿糖僧道游唱等項下田」。意思是農民播種收穫農忙時,一些和尚道士,說唱藝人,賣小商品的小販嚴禁到田間地頭,以免干擾。可見政府對農田農忙時的重視。

此碑刻於明朝弘治年間。弘治(1488-1505)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孝宗是明代中葉最為勵精圖治的賢君,在生活上也能注意節儉,不近聲色。孝宗一生只有張皇后一位妻子,不曾有其他妃嬪。這在歷代實屬罕見。明孝宗在內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1492年,蘇松河道淤塞,泛濫成災。明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貫主持治理,歷時近三年方告完成。從此,蘇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為魚米之鄉。

由於明孝宗勵精圖治,使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國家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百姓富裕、天下小康,是明代歷史上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之一。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弘治中興。

稻麥兩季、永禁煙酒」奉憲示禁碑禁令碑文,既維護了社會治安,保障了農民的賦、食成果,又禁止了誤工與煙火天災之憂。因事出章,其法可取,歷史上曾經遍布,可見當時的保護糧田措施。說起這塊保護糧田的「禁碑」,郭村周書記滔滔不絕,他當時雖然腳受傷,行動不便,仍拄著拐杖帶我們參觀古村,體驗民俗,令人感動。

恆水從村頭沿村旁淌至村中突然注入村莊繞橋閣坦流出S形之後,鑽入弦歌里廊橋西奔而去,並與橋閣坦構成陰陽八卦圖案,暗道教玄機。橋閣坦跨河而建的弦歌里廊橋為谷城文化地標,其建制風格江南僅有郭村與福建兩處,極有研究與保護價值。村裡名勝古迹甚多,道德庵、雙龍庵、騰翠庵、凌雲庵、文暢庵、五穀廟,此起彼伏,香客絡繹不絕。周王廟廟會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孝敬文化的推崇,護佑著郭村民眾幸福安康。

郭村村口「谷城」邊圍牆上「備戰備荒為人民」題字仍歷歷在目!(關注微信公眾號:NJHFHHH,在旅行中感觸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黃飛鴻 的精彩文章:

TAG:南京黃飛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