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吳昌碩沒有端過盤子,藝術史就少了一幫大師

如果吳昌碩沒有端過盤子,藝術史就少了一幫大師

[ 本文共計2043字 · 建議閱讀時間 4分鐘 ]

文 | 鄒瑾

在走尋之前的文章《在藝術的路上,名利是非常無恥的東西》一文中,很多讀者對老師林風眠和學生(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人)近一個世紀的師生情所深深打動,大家紛紛慨嘆人生的無常和藝術的甘苦並存。今天走尋再來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說的就是前輩趙之謙對後輩吳昌碩的知遇之恩。

很多後世的書法大家都曾感嘆:趙之謙是個大才,可惜活的歲數太小了。趙之謙只活了55歲。假如讓趙之謙活到80歲,他的成就將不可限量。可即便是卒於壯年,趙之謙的藝術也已經大大地不朽了。

趙之謙像

趙之謙長吳昌碩15歲,他在青年時代就以才華橫溢而名滿海內。趙之謙作為是清代傑出的書畫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秦漢金石文字,取精用宏,形成自己的風格,人稱「趙派」。他在書法方面的造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隸、篆的筆法融為一體,相互補充,相映成趣。他一生在詩、書、畫、意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終於成為一代大師。

作為馳騁於陳舊保守畫壇的革新闖將,趙之謙是晚清前海派的代表人物,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由此趙之謙被稱為「海派之祖」。

1862年趙之謙致傅艾臣書札

趙之謙和吳昌碩同為「海派四大家」之一,算是半個老鄉,趙之謙是浙江紹興人,而吳昌碩則是浙江安吉人。趙之謙曾說過:「獨立者貴,天地極大,多人說總盡,獨立難索難求」。所以,趙之謙很欣賞青年吳昌碩在藝術上孤獨求索,但又非常為吳昌碩的自閉感到擔憂。

原來吳昌碩本生在書香門弟,自小酷愛詩書篆刻藝術,可惜太平軍在浙江混戰期間,吳昌碩全家都被迫流亡在外,而後吳昌碩與家人走散,終日到處乞食混日,直到21歲才回到家鄉。因為在戰亂中受盡了欺負,吳昌碩心裡非常自閉,即使他在藝術創作上筆耕不輟,但總覺得自身藝術價值被嚴重低估,沒有人肯欣賞自己的藝術,因此內心痛苦異常。

吳昌碩作品

而此時的趙之謙36歲,在當時已經是藝術大師了。那年冬天,吳昌碩聽說趙之謙來到了安吉親戚的酒宴,平日里異常自閉的吳昌碩,卻主動找到仰慕已久的趙之謙,向趙傾訴了自己的不得志。而後趙之謙看了吳昌碩的作品,對他的作品激賞不已。但趙之謙很快意識到,吳昌碩要想有所改變和突破,需要下一番大功夫,而這個功夫就在筆墨功夫之外:必須要從改變他的內心開始。

趙之謙沉思良久後問吳昌碩:「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我?當然可以,但是我能幫上你什麼呢? 」吳昌碩吃驚地問。

吳昌碩作品

趙之謙頓了頓,拍拍吳昌碩的肩膀說道:「是這樣的,我這個親戚家要擺酒,但是他們家的人忙不過來,我想麻煩你幫我們招呼招呼客人,同時盡量地幫助他們,幫他們端端凳子,端端菜,倒倒酒。最重要是要照顧那些單獨赴宴的人,你還要多找他們聊聊天,可以嗎?」

單獨和赴宴的人聊天,對於當時極度自閉,說話磕磕巴巴的吳昌碩來說,讓他感到非常不安,但又不是很難,既然是自己非常仰慕的大師喊自己幫忙,就鼓足勇氣答應了下來。當晚,吳昌碩果然來到趙之謙的親戚家,他鼓足勇氣克服了羞怯盡心儘力地接待客人。吳昌碩幹活太實誠了,以至於酒宴結束了自己還沒吃上晚飯。


吳昌碩篆書《心經》作品

不過,趙之謙並沒有拋開吳昌碩不管,在酒宴舉杯換盞的最高潮,趙之謙把吳昌碩拉到身邊來,隆重地向大家介紹到:「為了幫助大家,他到現在都沒有吃飯,但是你們一定不知道他是誰吧!他叫吳昌碩,是我安吉一個非常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可惜認識他的人不多,以後如果你們有空,可以經常去他家看看,欣賞或者收藏他的作品!」

話音落下,人們都又驚又喜,來赴酒宴的客人們紛紛熱情地問候吳昌碩,和他交朋友並互留地址。第二天,酒席上的人們就相約去到吳昌碩家裡參觀,一起品讀吳昌碩的作品並給予了很多真誠的讚美,就這樣,吳昌碩在戰火中緊閉的心門終於完全敞開,他終於在家鄉重識了藝術自信。

吳昌碩篆刻 《且飲墨沈一升》

由此,克服了自閉的吳昌碩在廣交師友的同時,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了藝術中去,並且廣收博取,書法、繪畫、篆刻三藝並精。十幾年後更是成為了「後海派」藝術的開山代表,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海派四大家。1913年還被推舉為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

回想起趙之謙對自己的知遇之恩,晚年的吳昌碩曾慨嘆:「一個人越自卑,別人就越走不進他的心裡,他也就越無法被人接受和理解,要想改變自己的環境,必須先改變自己的內心。」

趙之謙《印譜題記》

吳昌碩一生對趙之謙的提點都念念不忘:「所以我特別感謝趙之謙,是他用叫我幫忙的方式巧妙地幫助了我,如果沒有他的幫助,就一定不會有後來的我。」今天的我們看看吳昌碩的影響力,他有十三大弟子,全是大師,吳昌碩的大師光輝不迸發出來,這群人都出不來!所以說如果吳昌碩沒有端過盤子,藝術史就少了一幫大師 !

回頭來看趙之謙,在民不聊生文人相輕的清末,趙之謙並沒有像今天的某些「大師」扛著藝術的狼皮為名利奔走,他清晰透徹地觀察世相,在朝為官時對上絕不逢迎,上司問他要畫,畫完他蓋了一方印:「老子高興。」上司覺得印章不雅,趙之謙又欣然給換了一方新印:「老子不高興。」對待境遇不如自己的青年藝術家,趙之謙則悉心照顧對方的自尊的情況下,盡全力幫助他人。

趙之謙《篆書許氏說文敘冊》局部一

生逢亂世,赤貧的藝術家們不願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而下,趙之謙逆流而上泛起新鮮的浪花,得以名垂青史。後來的青年追逐著時代的浪潮奔跑,最終也處在了被人仰望的浪潮之巔。

這是何等偉大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願每個在藝術中求索的赤子,都相知相諒,相互扶持,一起傳遞這人間最暖的溫度。

出品人 · 施晗 | 主編 · 柴天鱗

責編 · 李沅圃 聶海燕|美編 · 苗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最美手卷 走尋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