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動汽車不是垃圾!

電動汽車不是垃圾!

最近幾天,庫叔朋友圈中有很多人都在轉發《所有的電動車,都是垃圾》(以下簡稱《都是垃圾》)這樣一篇文章。

其實,這樣的文章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去年8月份就有類似文章刷爆過整個汽車圈。

當時,一些汽車界的專業人士對此不以為然,不屑與其爭論。

之後,這種觀點在網路上發酵,吸引了眾多曾被電動汽車深深傷害過的消費者、電動汽車偏見者以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電動汽車真有這麼不堪嗎?

庫叔對電動汽車有一定的了解,也認識一些在汽車行業摸爬滾打數十年的朋友,可以很明確地說:當然不是。

文| 李浩然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都是垃圾!這個論斷很堅定,也很決絕。

但庫叔仔細梳理了下,發現《都是垃圾》一文中,電動汽車被稱為「垃圾」的理由無非是以下三點:

一是電動汽車「質劣價高」。

作者環顧國內整個電動汽車市場,並試駕了幾個品牌的電動汽車,認為沒有找到一台可以同時滿足「勉強能開」和「質量可靠」這兩個條件的純電動汽車,而且價格超出預想。

二是電動汽車產業要靠政府補貼。

很多人認為,電動汽車產業不過是靠補貼勉強續命,媒體頻頻報道的相關企業「騙補」事件,更是讓一些人覺得電動汽車產業是「扶不起的阿斗」。

三是根本不環保。

作者認為,電動汽車耗的電是燒煤得來的,說到底只是污染的搬運工,把黑煙從汽車尾氣轉移到了郊區發電廠。而且,電動汽車的電池污染也十分嚴重。

這樣看來,電動汽車在一些人的眼裡就是「瞎折騰」和「浪費納稅人的錢」,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

庫叔認為,這些尖銳的責難都來源於較為片面的認知,責難者只看到了電動汽車的冰山一角,而且還是背陰的一角。

借一兩個邊緣產品就輕易否定龐大的電動汽車產業,一個被列入國家重點發展戰略的新興產業,實在是井蛙的眼光,根本不值一駁。不過,這些觀點卻反映了長期以來很多人對電動汽車深深的誤解。

1

枯竭

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燃油車那麼好,真有必要發展電動汽車嗎?」

不得不承認,現階段汽車行業的霸主仍是傳統燃油車。

包括庫叔在內的眾多駕駛者都認為,目前燃油車的便利性、平穩性等都好於電動汽車。

更重要的是,燃油車並沒有擺出一副「坐等淘汰」的架勢,仍在馬不停蹄地提升著自身的性能。

比如,為了更省油,不斷提高內燃機的熱效率,而且潛力巨大(有數據稱,內燃機熱效率還有25%的提升空間)。

(圖源:視覺中國)

於是,很多人認為,安安穩穩提升內燃機效率才是汽車行業發展的正道,為何非要耗時耗力發展結果未知的電動汽車?

除了綠色發展潮流這個因素,在庫叔看來,更重要的原因可以用兩個關鍵字概括:枯竭和洗牌。

枯竭的當然是石油。

石油的重要性毋需多說,單就運輸方面來看,全球90%的運輸能量都由石油提供。

西方國家也向來把石油資源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主要依據之一。

而擁有資源的第三世界國家,也手握石油跟他們較勁,把石油作為與西方進行鬥爭的砝碼。

對於中國來說,石油也相當重要——2015年,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就已破60%,其中至少75%都要經過極易被掐斷的馬六甲海峽,想想就背後一股寒氣。

然而,如此重要的石油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甚至有科學家估計,全球的石油資源將在2050年左右枯竭。

日益枯竭的油井,圖為加利福尼亞Kern River油田(圖源:北京青年報)

如果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屆時全球以內燃機為主要動力的交通工具(目前全球單是內燃機汽車的數量就超10億輛)將全部「趴窩」。

這就需要我們用長遠的戰略眼光來看待問題。

否則,難道要在石油資源枯竭後,退回到騎馬時代、自行車時代、蒸汽車時代,再「臨陣磨槍」地想辦法嗎?

稱「電動汽車是垃圾」的人往往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只強調「電動汽車同樣燒煤發電,並不環保」。

誠然,火電仍是我國電力構成的大部頭。

核電、光伏、氫能源等涉及的技術、環保難題不解決,火電就沒辦法退出發電舞台,帶來的污染也是個無法逃避的問題。

在這個前提下,即使普遍推廣了電動汽車,造成環境污染的總量也不會明顯下降。

但有一點可以保證:生活居住區的污染問題會得到緩解。

汽車作為每家每戶時刻移動的交通工具,其尾氣污染遍布人類生存領域,尤其是城市空間。

使用電動汽車,能有效弱化這些分散且無孔不入的污染,遠離發電廠的生活區域,空氣質量會明顯提高。

燃油車是無數個移動的污染源(圖源網路)

同時,這也給空氣的集中治污提供了可能。

只要未來提高煤炭發電效率,或者嚴格控制火電廢氣凈化標準,空氣污染有望在源頭上得到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一旦新型發電難題得以解決,全鏈條清潔不是沒可能。

但如果一直燒油,全鏈條清潔永不可能。

2

洗牌

再來說整個汽車產業的洗牌。

電動汽車的推廣意味著整個汽車產業的升級換代——

從政策到技術再到市場;

從基礎設施到生產再到運營服務;

從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車;

從技術創新到車型研發再到製造;

新的領域不斷拓展,車輛互聯和自動駕駛將更多的行業和汽車連上了關係(電動汽車是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首選,從環境感知、外部信號識別到內部電驅動任務執行,比傳統汽車響應速度大約快十倍)。

可以說,越來越多的新參與者加入進來。

電動汽車產業鏈的新舊參與者(圖源網路)

變革之下,無論是德國、日本、美國等昔日傳統汽車業的霸主,還是在燃油車時代苦苦追趕的中國、印度等國,幾乎同時被推入了同一個嶄新的主題。

這就直接帶來兩點影響——

一是更多國家有機會成為汽車標準制定者。

比如中國,在燃油車時代亦步亦趨沿著國外汽車強國制定的標準追趕,而在電動汽車成為新的發力點之後,將不再單純地向汽車強國取經,而是有了更多自主成長的空間。

在電動汽車體量尚小、標準不全的今天,中國適時發力,成為標準制定者之一不是夢。

(圖源:視覺中國)

二是更多車企藉此實現逆襲。

比如,特斯拉這樣的「黑馬」不是來自「百年老店」賓士、寶馬,而是幾年內從無到有,一路逆襲,讓人錯愕不已。

再比如,2010年汽車業巨頭戴姆勒公司與比亞迪合資成立了一家公司,雙方各持股一半,共同研發生產電動汽車,由比亞迪負責汽車的電池和驅動系統,這與以往「市場換技術」式的合作有著根本不同,在燃油車時代也是不可想像的。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汽車業後來者在電動汽車時代將有跟行業大佬平起平坐的機會。

(圖源:視覺中國)

要知道,汽車產業可是「工業中的工業」,直接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程度。

洗牌之下,一旦抓住了汽車發展的新機遇,製造業自然就跟著振興起來了。

3

突破

那麼,現階段電動汽車的發展究竟如何?真如《都是垃圾》等文章中說的那麼不堪嗎?

《都是垃圾》一文的作者試駕了幾個品牌的電動汽車,比如知豆、眾泰芝麻E30等,認為其製造粗劣,價格高昂,進而環顧整個汽車市場,發現沒有找到一台可以同時滿足「勉強能開」和「質量可靠」的純電動汽車,藉此否定整個電動汽車產業。

這顯然是罔顧事實了——

首先,單純幾款邊緣車型的優劣並不能代表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粗製濫造的產品確實有,但優質產品也不少。

比如寶馬i3純電動汽車,看起來「胖胖的」,但整備質量只有大約1.2噸。

寶馬i3純電動汽車(圖源網路)

這是什麼概念呢?

汽車業有句話「增加一馬力不如減重一公斤」,電動汽車想要通過增加電池來延伸續航路程,那就有必要在車身分量上下功夫減重。

由於電池組巨大,一般電動汽車的整備質量在1.4噸到2.5噸之間,而寶馬這款車實現了輕量化,即便在燃油車隊伍里,也算輕的,秘訣只有一個——大量使用了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車身輕到兩個成年人就可以抬起來。

(圖源網路)

關鍵是,這樣輕量的設計並不影響性能,它行駛平穩,零到百公里加速時間只需要7.2秒。

目前,通用、克萊斯勒等汽車品牌,也開始在自己的汽車上使用更多的碳纖維設計。

我國電動汽車品牌,雖然還沒有能引領整個行業的黑科技,但也做得扎紮實實。

比亞迪、上汽、北汽等國產品牌的電動汽車,在國內市場都有著不錯的表現,有的續航里程甚至達到了300km-400km,快充時間也縮短到了1.5h-2.5h。

幾種熱門電動汽車產品的續航里程(圖源:中國汽車報網)

其次,電動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用之前帶偏見的眼光看待當下,早已過時。

各種品牌,無論強弱,都在一刻不停地尋求突破。

中國各大主流汽車廠商也不例外——讓電池的能量密度比、體積密度比大大進步,使成本大大降低,其間當然伴隨著新工藝、新材料的不斷開發和應用。

庫叔研究電動汽車的朋友說,我國高比能量、高功率的電池估計每年性能會提高30%,成本約下降30%。這樣的進步已經很快了,而電機的進步比電池還快。

此外,在基礎研究方面,各種類型的創新中心也已掛牌成立。

可以說,在幾十萬輛電動汽車市場的拉動下,中國市場產生的創新絲毫不會亞於其它國家。

(圖源網路)

再次,產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出現一些品質不高的產品,並不意外。

19世紀末期,當汽車第一次出現時,只有三個輪子,時速最高18公里,最大馬力約0.75匹,現在看來簡單低端到令人髮指。

(圖源網路)

當時大部分人都不相信這樣的產品能取代馬車,甚至對這種自己會「行走」的車充滿恐懼,當它行駛在街上時,有時警察都會出面制止。

可後來,經過一代代汽車人上百年的探索,加上石油資源開採力度的增加以及加油站的普及,燃油汽車的發展速度驚人!

目前,全世界約有10億輛燃油車在道路上行駛,零到百公里加速時間只需3秒的超級跑車也已出現,通用、福特、賓士、豐田等一系列汽車巨頭在各國和世界經濟中都佔據舉足輕重地位。

(圖源網路)

可見,燃油車從誕生到稱霸,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電動汽車的發展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電動汽車行業在剛剛發展的初期,沒有一個現成的模式可供借鑒,產業政策、管理體系、標準體系更是不完善。於是泥沙俱下,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產品,甚至出現各種類型的「騙補」現象,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隨著我國電動汽車相關標準逐漸建立,產業發展也會漸趨成熟,粗劣產品也會慢慢被逐出市場,不過,這需要一個過程。

工信部關於電動汽車的生產准入政策,從開始制定到現在就已經進行了三次修改,並且越來越嚴格。

最後,電動汽車並不是一些人想當然認為的,把燃油車發動機拆掉,換一個電池就可以,這樣造出來的所謂「電動汽車」也不可能有很高的續航里程。

區別於逆向開發的拆解、測繪、仿製,再生產製造,電動汽車需要進行全新的「正向開發」,即一步步的進行設計、製造,直至組裝成成品。這裡面動力系統跟驅動方式的改變需要全新的方式來替代,研發過程極具創新性和挑戰性。

也就是說,電動汽車對技術的要求絕不低於傳統燃油車——不但要滿足傳統燃油車的強制性標準,還要滿足新型動力系統等一系列新的強制要求。

各國也把電動汽車當成傳統燃油車強勁的競爭對手來培育,而不是作為燃油車的附庸,所以過程漫長,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4

培育

那麼,造出什麼樣的電動汽車才是我們的目標?

肯定不是很多人說的低劣產品,但也不僅僅是一輛集結了各項頂尖技術的電動汽車,這樣的汽車不可能橫空出世。

(圖源:視覺中國)

一輛好的電動汽車是會帶來「正向循環」的新能源汽車:持續的投入帶來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進而贏得市場認可,以獲得可持續的投入。

當正向循環發生,我們將收穫成熟的汽車工業,幾家一流車企和若干明星車型,以及一大群汽車人才。

庫叔認為知乎答主@姚昌晟說的很有道理:

如果將各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比作體育競技,那麼這並不是單個競技項目的比拼,而是一整場奧運會獎牌榜的爭奪。

一位奧運金牌得主離不開自身的天賦、專業的訓練團隊、頂尖科技裝備與營養設計。

這還僅僅是一位冠軍,要贏得奧運獎牌榜前三需要怎樣的投入呢?

很多很多錢、成熟的體育選拔培訓機制、成熟的體育科技產業與康復訓練產業,還需要一個高效的政府體育部門和一大批體育人才。

每一項都達標,才能成為體育強國。

總結來看,要開啟電動汽車發展的「正向循環」,就是要培育七個方面——

*技術:深化純電驅動的技術積累,形成自主研發能力;

(圖源網路)

*產品跟品牌:按照市場需求,不斷完善產品,使之能夠與傳統燃油車充分競爭,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

*市場:沒有市場就沒有品牌,市場達不到一定的量就不會有質,有了市場才有充分競爭,才能不斷發展;

*產業鏈:包括零部件配套體系(電池、電機、上下游零部件體系等)、生產研發體系、銷售服務體系、社會配套體系(充電基礎設施、報廢回收等)等的完善;

(圖源網路)

*新型產業結構:電動汽車的產業結構跟傳統汽車區別很大,生產工藝、生產模式、銷售模式等需要改變,同時還要與IT及互聯網行業聯合融入;

*技術與產品標準體系: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標準體系的完善保證產品安全,進一步追求國際領先,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的標準體系基本完善,但有必要進一步深化調整。

*市場化管理和政策法規體系:新興產業不能繼續沿著傳統產業的管理方式進行,要遵循市場化管理方式。

我國最近出台的一些政策也都在往市場化的方向努力,比如「27號文」(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簽發的2015年第27號令《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提出允許一些沒有資質,但有資金和技術的企業進入電動汽車行業,此外還有電動汽車補貼「退坡機制」、「雙積分」政策,以及其他監管懲罰、退出機制等。

要做好這些,至少需要15—20年的時間,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不能盲求速度。

通過開啟電動汽車的「正向循環」來實現「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目標,現在中國恰有機會!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報網、第一電動網、知乎@姚昌晟、新浪汽車、汽車之家等。

總監製:吳亮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李浩然

庫叔薦書

化學工業出版社·悅讀名品 《中國抗日戰爭史》

國內唯一一部14年抗戰全史的史學巨著

抗戰史泰斗張憲文領銜、增刪5年、130萬字宏篇浩帙

全景再現中華民族最偉大衛國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智庫 的精彩文章:

都是中國人,北方人跟南方人長相差別咋就那麼大?

TAG:瞭望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