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當明清傢具遇上「洋符號」,究竟是怪胎還是新風尚?

當明清傢具遇上「洋符號」,究竟是怪胎還是新風尚?

/ 導語 /

從年代的概念講,民國即指1911年至1949年這段時間,凡此間生產製作的傢具均屬民國傢具。

民國傢具最主要的特徵吸收了歐洲傢具的一些特點,說到底,就是在清代傳統傢具的基礎上吸納了典型的「洋符號」,從而形成不中不西、亦中亦西的風格,這類傢具可以代表民國傢具這段時間的時尚審美。

找到這些「洋符號」,等於找到明清古典傢具變異的基因,同時為新世紀傢具的設計與製作提供一個「剖面圖」。

傢具是建築風貌的折射

洋建築直接干預傢具風格的走向

任何時尚皆是一個漸變過程,不會「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民國傢具形成獨特風格絕非以建立中華民國為始。

從清代乾隆年間起,大量洋貨從廣州湧入,歐洲的繪畫、雕刻、鐘錶以及傢具,甚至包括洋花邊、洋紐扣,於是「洋」字在那時成了時尚之最。有記載記:

自泰西互市後,凡洋錢洋煙洋布等貨,無不以洋為貴。甚至有非洋而冒為洋者,如髹漆本出揚州,故曰揚漆,今則改為洋漆矣。以至洋松、洋菊、洋雞、洋犬之類,無不以洋得名。

洋風勁吹,廣作傢具開始在鑲嵌和雕刻上借鑒歐洲傢具精緻華美的風格,正因為如此,得到清代皇帝的賞識,雍正時,廣東名匠羅元、林彬等多人奉詔入宮製作傢具。

清代紫檀傢具上的西番蓮紋

此時的「洋符號」是雕刻的西洋紋飾出現在清代傢具上,如西番蓮、卷草紋,以及獸頭、獸爪、羊蹄腿等,至於讓人眼花繚亂的象牙、貝類等鑲嵌手段,很大程度借鑒了西洋傢具的美化手段,構成清代傢具中的「洋符號」。

圓明園的興建,是清代宮廷建築引進洋建築最有力的示範。隨著洋人用洋槍洋炮使清政府被迫開埠,上海、天津、青島、武漢等一批城市快速建起租界,洋建築堂而皇之在封閉的華夏大地合法地興建。

地表的建築物和建築物內部的傢具永遠是如影隨形的,建築的洋化必然導致傢具的洋化,在「廣作」改良的基礎上,在上海、天津等地,民國傢具以自己的面目批量出現呼應著洋樓、洋房。

當年上海被稱之為「十里洋場」,正如清人王韜1848年初到上海在《漫遊隨錄》中說的:

一入黃歇浦,氣象頓異……浦濱一帶,率皆西人設宇,樓閣崢嶸,縹緲雲外。

洋建築已成規模。有妓院門口廣告以此為招徠:

本院房間寬大。西式裝潢。

這種情調的房間必須擺放西式傢具,於是「海派傢具」應運而生。

海派傢具是民國傢具中的一個流派,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洋符號」,最明顯的就是用機床鏇出的各種鏇木腿,像方錐式、凹槽式、弧彎式、紡錘式、圓柱式等,這些都是工業機器生產介入傢具製作的標誌,是民國傢具區別明清傢具的明顯印記,是古希臘建築羅馬柱在傢具上的一個投影,也是各式紡錘形欄杆在傢具上的一個再現。

此外羅馬券柱式建築大量借鑒到傢具門上,形成同建築相仿的拱形結構,透顯出高大雄偉的氣概。

建築的「洋符號」借用到傢具上,形成民國傢具自身抹不掉的時代特徵,用今天的眼光解讀這些,就能看到民國傢具的個性所在。

新的材質介入,不僅改變審美

同時也轉換著實用功能

當洋樓洋房出現在我國沿海城市後,傢具中引進了玻璃和水銀鏡子,成為民國傢具不可或缺的材料,從而使大衣櫃、梳妝台、陳列櫃、櫥櫃類民國傢具成為傢具類中的主項。

大衣櫃、梳妝台、床頭櫃等卧室傢具的興起是受西歐的影響,將客廳、卧室、餐廳、洗浴嚴格分開,使傢具的功能愈趨獨立,分工愈加明確。

這是民國傢具區別於明清傢具的重要特徵。

在傢具單純使用木料的階段,缺少通透功能,這樣也影響展示功能,玻璃能讓視線延伸,也能讓傢具內里的物件向外「擴展」,玻璃這層透明體用在建築上是引光採光,用在傢具上就是吸引目光,傢具自身的魅力就顯現了。

譬如民國傢具的主項陳列櫃,從功能上說與中國古典傢具的八寶格相近,一旦加入玻璃進來,形態形式都發生了變化。

據國外考據,帶玻璃的陳列櫃大約從1750年開始出現,這種柜子的櫃門上都裝有玻璃,為使櫃門生動,將欞條做得精巧不凡,其將玻璃分割成不同的活潑形象,每格內嵌一塊玻璃。

在民國傢具中,陳列櫃的樣式很多,都離不開玻璃,而且都是5毫米以上厚度的,沿玻璃邊沿磨成坡口,視覺上感到了玻璃的厚度,增加了裝飾性,顯得傢具珠光寶氣富麗非常。

此外水銀鏡子進入民國傢具,給時尚時髦的女子平添了自我欣賞的平台,大衣櫃的垂直高度為筆挺的西裝和旗袍提供懸掛的空間,裝在外面的水銀鏡為裝扮提供最清晰的影像。

像梳妝台,他讓女人們安坐在前面,優雅閑適地化妝美容。正因為玻璃和水銀鏡子的出現,民國時期中產以上的人家聘閨女,陪嫁少不了大衣櫃、梳妝台,至今民國海派傢具傳世量以此為最多。

在那時,僅上海市區,大大小小的紅木廠商有一百多家,常年製作各種紅木傢具,這也是民國海派傢具獨立成為派系的重要依託。

除此之外,彩色玻璃和瓷磚也是民國傢具的「洋符號」。二者均為建材,即建築材料,但都用在了傢具上。

洋建築很多用彩色玻璃拼成圖案,如民國時期開辦天津恆源紗廠的章瑞庭,他的故居客廳有花卉風景彩色玻璃窗,也是觀賞的一景。

在一些櫃、櫥和梳妝台的櫃門上,裝上彩色玻璃,使傢具色彩發生變化,同時將視線加以阻隔,不讓櫃門內的凌亂透顯出來,既俏麗活潑又有私密性。

再有是瓷磚,瓷磚在民國時期少部分鋪地,多用在餐廳或廚房的牆面。民國傢具中的茶几、櫥柜上用瓷磚,是隔阻油污或置放溫度過高器皿的保護層,上面印製的花紋和鮮艷的色彩,使傢具自身有了時髦的洋味和實用性。

坐具床具外體的舒適性

徹底取代中國明清傢具的傳統理念

民國坐具大變身

說到中西文化的差異,從坐具上就有體現。

中國在唐代(公元6世紀)以前都是席地盤腿坐或跪坐,從唐以後從西域引進胡床(類似馬扎的坐具),才有了後世的椅凳,才有了所謂的垂足坐。

而在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的陶盤上,就有一女子坐在高凳上的畫面;公元前1790至前1750的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上面的人物就坐在椅子上,我們的垂足坐比之晚了兩千多年。

從坐具上說有兩次革命,一是公元6世紀唐代引進高坐具,改變了華夏民族的坐姿;二是清末民初沙發和洋椅的進入,改變了傳統「坐如鐘」的直腰狀態。

沙發是民國傢具顛覆性的信號,它將明清傢具的榻、羅漢床、架子床、椅、凳、杌的功能全部集合或部分集合,這種「顛覆」還是一次「柔軟的顛覆」。

中國古典傢具與人體接觸的「面」都是硬梆梆的,而沙發卻以柔軟的三面包廂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沿海城市風靡,成為上層社會的時尚。

在這裡需澄清一個概念,我們常把沙發和軟椅混為一談,其實沙發中有軟椅之分,凡有腿的稱軟椅,無腿的叫沙發。

沙發軟椅進入中國有了很大的改良,首先在材質上,紅木、花梨木的進入,打破了柚木洋沙發的一統天下,再加上中國工匠摻入內中的中國式圖案,以及中國傢具的材質糅雜其中,都打上了民國烙印。

曾有這樣一個紅木沙發,樣式完全符合西式標準,但無一處是「軟」的,然而其靠背用了一塊有山形的大理石,周邊刻上了回字紋。

這是民國傢具的典型,是中西結合過程中的「怪胎」。

此外椅子是民國傢具的一個大項,在王世襄的《明式傢具研究》中,其列舉的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四大類43個例子,這基本囊括了明代椅類的大部。

然而,當洋風進入中國後,民國傢具中椅子的樣式多得不可勝數,而且椅子有了三個最明顯的「洋符號」——

特點一:椅背出現超過100°的向後微傾;

特點二:腿爪出現弧度的曲線和裝飾性的蹄爪(俗稱老虎腿);

特點三:椅面出現皮質軟面,與椅子成一體。這些都是民國椅子的洋化特徵。

舒適性實用性尤其表現在民國傢具的椅凳床方面,按現在的話說很人性化,記得豐子愷先生有文章曾談過椅子,說椅面上弄出兩個凹面,正像人的兩扇臀,看著太具象讓人覺得心理不舒服。

但這也說明工匠們挖空心思使傢具更適合人體結構,也是一種西方思維。

民國傢具的坐具有一長足的飛躍,不僅引用了沙發軟椅等,還加入了東方本土化的內容。

沙發自不待言,如今已成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坐具,還有就是轉椅、搖椅。轉椅通過椅面下的螺旋鐵柱可任意改變坐椅的方向,而搖椅由弧形的底盤可使人坐在上面前後搖晃,這都是舒適性能的延展。

民國傢具中的「洋符號」很多,剖析這些洋符號等於有了破譯民國傢具的密碼。掌握這些,一則可以在收藏中不被「偽作」所迷惑,二則在仿作民國傢具時可以復歸那個時代的氣息。

總之,民國傢具忠實地記錄了那一時期的經濟文化狀況,記錄了人們的時尚和審美。

目前,隨著收藏的升溫,也隨著現代建築住房格局越來越接近民國時期的中上層理念,民國風格的傢具和真正的民國傢具進入實用範疇與藏家視野。

- END -

作者 / 姜維群

來源 / 中國技術市場報

年輕與對撞

YOUNG&COLLISION

—2018 / 01—

特展主題

年輕與對撞 / 黃花梨紫檀古典傢具特展

特展時間

2018/01/16~2018/03/10

特展地點

江蘇雅然文化藝術中心

(南京市秦淮區江寧路1號)

明清傢具研習社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中國寶貝是如何到美國各大博物館的?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