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北京,上下班出行花1個小時以上是怎樣的體驗?

在北京,上下班出行花1個小時以上是怎樣的體驗?

有人說,沒擠過八通線的人,不足以談人生。

無論是住在昌平、望京還是丰台的上班族,上班的這一個半小時,都是「不美麗」的一個半小時。

「下車么,換一下換一下」

「你踩我腳啦!!!」

「都給你讓了還擠什麼擠!」

「不下車的能不能往後走走啊,擋在門口算怎麼回事!」

……

在上班這無比緊湊的節奏中,沒有人願意多花幾分鐘再跟陌生人絮叨幾句,因為再不快點,遲不遲到不說,這一趟車就要趕不上了。

剛畢業的時候薪水不高,只好住群租房、隔斷間、地下室,把家安置在離公司50公里遠的地方,每天地鐵、公交長途奔襲,忍受著過長的通勤距離。

隨著薪資的增長,住房條件得到了改善,公司在哪裡,我們就近住在哪裡,有陽台有獨衛有單身公寓,上班十幾分鐘就到。

沒想到工作多年,不少人又把家搬到了離公司50公里遠的地方,說在上下班的路上,找到了生活中久違的幸福感。

每次1到2小時的通勤時間,不僅僅是在路上,它使得我們暫時離開了工作環境,同時還沒有投入到家庭氛圍,屬於工作-家庭間的留白時間。

畢竟每天起床睜眼就是上班,回家吃飯後就是閉眼的生活,工作不敢不飽和,24小時中唯一留給自己的時間,就剩下回程的2小時了吧。

有段時間,朋友家離公司很近,地鐵就一站地,最初他還因為能睡懶覺、能早點到家和媳婦兒做飯沾沾自喜,沒過兩月,他就坦言幸福感受到了影響。

每天早上懶覺醒來,他坐一站地鐵到公司,落座,睡意還未消,緊張的工作就撲面而來。

每天下班,拖著一身的勞累坐了幾分鐘車到家,又感覺還沒有從工作狀態切換到生活狀態。

這種狀態久了,朋友的焦慮感與日俱增,他開始走路上班,路上聽一會兒電台節目緩一緩,下了班他也不急著回家,總想在外面磨蹭一會兒。

這種現象,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教授Timothy D. Golden在學術期刊《商業和心理學雜誌》上曾發文指出,沒有了通勤的緩衝,辦公環境與生活環境重疊,往往容易被工作-家庭衝突而折磨得身心疲憊。

有個朋友在北京東北二環工作,經過多年打拚,在西南的大興區黃村附近買了一套房子,從家到單位開車都得一個多小時。

我們都建議她把房子租出去,然後在單位附近租一套一居室,豈不省了每天的折騰?

朋友不以為然,她說每天路上的時間是她為數不多的happy time,在單位她要面對複雜的人事關係,以及機關單位種種的明暗規則,回到家裡,又有婆婆老公孩子中年女人生活中的瑣碎與煩惱。

以前很不懂,為什麼很多人在地庫停車之後,願意在車上再待一段時間。

直到自己學會了開車,有一次晚上自己開車回家,車停好熄了火,搖上窗子,然後突然不想動了,這是一個全封閉的空間,很適合發發獃,打開車門就好像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這個和在廁所思考、洗澡時唱歌屬於一類,其實是對隱秘空間的一種需求。

打開車門上樓,你是一個父親,一個丈夫,一個兒子,你需要考慮房貸,工資,柴米油鹽,兒子學費,年度旅遊。

到家樓下,下車前,這是你能保持自我,可以掙扎著抗拒生活給你帶來的冷酷的最後時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公交生活 的精彩文章:

如廁學問之:擦屁股也是門技術活!

TAG:北京公交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