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空軍初嘗矢量推力 英美齊潑冷水:理念已完全落後

中國空軍初嘗矢量推力 英美齊潑冷水:理念已完全落後

近日,在加裝了矢量推力的中國某款戰鬥機圖片走紅網路的同時,BAE系統公司則早已公布了一張最新隱身無人機的照片,並宣稱該款完成了首飛的無人機將會對未來的航空器設計帶來「顛覆性變革」。

這款無人機被稱為「MAGMA」,乍一看好像和中國最新的矢量推力技術沒什麼關係。但進一步說,矢量推力噴口的存在意義,是和傳統的氣動控制面協助以增強飛行員對飛機的掌控,而在現階段絕大多數應用矢量推力技術的航空器上,矢量噴口都無法獨立完成對飛機的航跡控制。

圖為BAE系統公司公布的「MAGMA」照片。這架看似尋常的隱身無人機渾身上下沒有任何一處氣動控制面,尾翼、襟翼、副翼等機構完全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從機身各處導出的,流量可控的氣流,而這些氣流通過機身多處的噴口,最終得以控制無人機的滾轉角、傾角和俯仰角。因該技術和現存的矢量推力有相似之處,因此BAE系統公司便將該技術命名為「射流矢量推進」。

圖為BAE系統公司對「MAGMA」的介紹,著重強調了射流矢量推進技術如何控制飛機。據BAE系統公司的技術人員稱,應用了射流矢量推進技術的飛機將有更遠的航程和更高的航速(因阻力變小)、更優異的隱身能力(氣動控制面開縫是較大的反射源)。

這並不是BAE第一次公開射流矢量推進技術的研究進度。在2010年BAE系統公司公布的「惡魔」無人機上,射流矢量推進技術就已經得到應用,替代了這款無人機的平面控制面。

圖為BAE對「惡魔」無人機操控原理的說明。該方案較「MAGMA」相對保守,依舊保留了維持水平穩定性的垂直尾翼和其上的控制面,並將氣流的控制噴口集中於原本氣動控制面的安裝位置,追求「等量替代」。

值得注意的是,「MAGMA」相較「惡魔」,已經是完全的翼身融合飛行器。儘管其在尾噴口上方依舊有一對面積不大的V型尾,但其已經不再承擔飛行控制任務。

數年過去,「MAGMA」上體現出的進步,完全可以說明BAE系統公司已經掌握了射流矢量推進技術在航空器上的布置和初步應用。

圖為BAE系統公司的「雷神」無人攻擊機(taranis),機翼控制面上的開縫清晰可見。該機證明了BAE系統公司擁有世界頂尖的飛行控制系統研發能力,是歐洲多款無人隱身飛翼型攻擊機中最接近完成的機型,而該機型最終中止開發,可能也與射流矢量推進技術展現出的強大潛力有關。

圖為洛克希德F-16-VISTA驗證機。尾部噴口上方用於測試矢量推力作動系統的配件清晰可見。據悉,1992年首飛的該機和本次測試矢量噴口的中國空軍某型輕型戰鬥機扮演了相似的角色,都是為了驗證同類型的矢量推進技術。

圖為珠海航展亮相的俄空軍SU-35。該機可謂是中國空軍對矢量推力技術的「初體驗」。但SU-35的矢量噴口實際上是保守設計,名為「軸對稱矢量噴管」,作動範圍十分有限。

而相對的,從麥道F-15ACT、羅克韋爾X-31、麥道F-18HARV等機型開始,西方對矢量推力技術的實際運用和驗證已有近三十年之久,實際應用了二元矢量噴管的F-22A型戰鬥機也服役了十餘年。誠然,中國本次公布的新型機採用了先進的全向矢量噴管,較俄軍的現用噴管還要先進些許,但BAE系統公司的新技術無疑將矢量推進技術突進到了革命性的高度。(利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幾乎重新發明了火藥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