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面對40萬趙軍降卒,有比坑殺更好的辦法嗎?
白起是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喜歡他的人稱其為戰神,討厭他的人罵他是屠夫、殺神。而他一生最為人詬病的污點,出現在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後的一幕。秦趙的長平之戰空前慘烈,獲勝的白起,公然違背不殺降的古訓,悍然坑殺了40萬已經繳械投降的趙軍。
要知道,當時中國的總人口只有兩千萬,白起也開啟了中國歷史上大規模屠殺戰俘的先例。
為何他要做出如此殘忍的決定,將這些已經手無寸鐵的趙軍全部殺死?
其實從當時環境來看,白起就算不是滅絕人性,換成別的秦國將領,他也必須殺掉這些趙軍。
秦趙長平之戰,明面上看是上黨之爭,其實是霸主的統一之爭,趙國爭的是土地,而秦國爭的則是統一天下的氣勢和臉面。
長平之戰前,由於連年的乾旱,秦趙兩國的三年對峙,借已耗費國力,幾乎都是強弩之末,最終秦國以犧牲了20多秦軍的代價獲得了勝利。假設竭力獲勝的秦國沒有坑殺掉這40萬趙軍會有什麼後果?
一是放趙軍歸國。在當時山東六國中,趙軍是唯一能抵擋或者說有機會打敗秦軍的軍隊了,這40萬趙軍,雖然比不上後世動輒百萬大軍,已然是一個諸侯國全部家底。一隻訓練有素的趙軍需要多長時間,起碼15年。不殺等於給趙國一個15年的空檔期?放歸趙軍2到3年後再拿起刀劍,騎上戰馬,也許又將是一次長平之戰。
再打一次,秦國是輸是贏就未可知了。這就好比你拿身家性命打牌贏了對方又把贏的錢還給他,這牌不是白打了?所以殲滅敵方有生力量比佔有多少地盤,攻下多少城池都來得實際得多,地盤沒了,只要有人還能再打回來,人都沒了,有地盤也守不住。
從之後的歷史發展來看,也證明了這40萬人的重要性,趙國的長平一戰後便一蹶不振,再也無力與同秦國抗衡。
二是編入秦軍,善待趙軍,秦趙之戰總共打了三年,與其說是前線將士的比拼,不如說是秦趙兩國國力大比拼,戰爭打到最後,不僅是趙軍沒了糧食,要吃戰馬吃屍體,秦軍自己也沒有什麼餘糧,還是靠著蜀郡辟道,千里運糧,勉為支撐,秦國民眾自己都吃不飽,現在又多出這40萬張嘴,根本養活不了他們。
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也有數十萬秦軍被趙軍殺死,趙軍雖然投降成了降卒,這些已經死了的秦軍家眷、親友如何能不痛恨趙軍?
本來整個秦國就砸鍋賣鐵,勉強支撐,居然還要養著仇敵,作為統帥的白起,如果真的善待這40萬趙軍,恐怕也不好向已經死去的秦軍兄弟交代,更無法面對活著的。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對白起殺降的原因有著另一番解釋,「趙國士兵反覆無常,恐日後會成為災禍」,留著一隻戰鬥力爆表的趙軍在秦國境內,秦叫他日再起戰端時,這把已經插入秦國心頭的刀,就會讓秦國嘗到苦頭。
三是虐待趙軍,當成奴隸。既然又不能放歸這40萬趙軍,也不能平白無故當大爺養著,那麼把它們通通押回秦國,當成奴隸總可以了吧,其實可行性也不高。
因為一旦把這40萬人押解回秦國,就會破壞秦國的既定戰略。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都亮出了自己的家底,這40萬趙軍幾乎就是趙國全部的家當了,為了保證安全,押解這些趙軍回國途中,他們不會全力反抗嗎?
至少需要20萬的秦軍陪同看管著,抽出20萬人,押解40萬定時炸彈,等於拿掉了秦軍一半的軍隊,少了這麼多軍隊,而且就很難乘勝去打趙國的邯鄲,因為打贏打不贏,都要面對著其他五國再次趁機合縱伐秦的巨大風險。
這一幕,就在幾年前,齊國攻擊宋國後六國相約可見一斑。在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大秦六代先王起了多少作用?超長待機的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國後來最終統一天下的關鍵。據統計,他在位期間,秦國大概消滅了六國軍隊百萬之眾,幾乎把六國真正的精銳軍隊給砍殺殆盡,也正是白起的無情殺戮六國到了面對秦始皇時,戰力簡直像被閹割過了一樣。白起自從殺了趙軍降卒,實際上也備受內心的煎熬。他再杜由自殺前,曾經問天,我何罪當死?而後悔悟,「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軍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竟坑之,我都當死。」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可看作是白起本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吧。
在衡量了戰略部署,糧食狀況,乃至趙軍士卒的心理後,這40萬趙軍,不論白起是否真的嗜血變態,在當時的環境下都必死無疑。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