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寸間靈動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縱橫之章法,淋漓盡致間

方寸間靈動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縱橫之章法,淋漓盡致間

如果有人問你,什麼最能代表中國的藝術與文化精神,很多人一定會說是書法。但是,藝術史家會告訴你另外一個答案:那就是篆刻!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北京舉辦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中國印,瀟洒飄逸,充滿張力,寓意的是舞動的北京;她是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神韻的中國漢文化的符號,象徵著開放的、充滿活力的、具有美好前景的中國形象。

篆刻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 篆刻,顧名思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它又稱為「璽印」、「印」或「印章」等,這些稱呼都因時而異。早在殷商時代,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這些文字刀鋒挺銳,筆意勁秀,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稱為「璽」。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官印稱「印」,將軍用印稱「章」,私人用印稱「印信」。

具有四千多年古老歷史的中國印章從一開始就與古代等級社會緊緊相連。從商代的族徽,皇帝的「璽」,直到元明清,印章由原先的地位象徵和實用功能衍生出篆刻藝術。篆刻家尺水興波,將含蓄與鋒芒、剛與柔、拙與巧、直與曲、方與圓表現得淋漓盡致,方寸間凝聚了中國人特有的哲理與才思。

中國印章雖無書法之揮灑自如,少繪畫之色彩明暗,卻另有一種古樸和渾厚情致。方寸間靈動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縱橫之章法,淋漓盡致間,展現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自秦漢以來,中國印章最先不過是官府和官吏行使權力的象徵和個人身份的憑證,明代中葉,隨著文人雅士的愛好興起,一種刻有各種詩句、警句、格言印章開始大量出現在書畫作品的題字和押角處,它們成為書畫作品構成的有機部分,增添了藝術感染力。這種區別於官章、姓名章的篆刻作品,常稱之為「閑章」。閑章由秦漢時期刻有吉祥文字的印章演變而來,宋元以後風氣頗盛,名謂「閑章」,其實不「閑」。到了近代,閑章便發展成為中國書畫藝術不可或缺的部分。閑章的內容十分廣泛,且意趣盎然,書畫家或自擬詞句,或擷取格言、警句於閑章,以示對人生和藝術的感悟。

據記載,元代趙孟頫是第一位自製印信的文人畫家;元末畫家王冕偶得一塊色澤斑斕花乳石,便刻了一方「會稽佳山水」印,押到畫上,從此,文人墨客研朱弄石,遂為千古所尚。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用於書畫的閑章很多,如「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富貴非我願」、「畏人嫌我真」、「俗吏」等,他的「青藤門下牛馬走」閑章,表明他願拜倒在徐青藤門下為仆的虛心求藝精神。在他眾多閑章中,尤以「七品官耳」最為著名,他是詩人、書畫家、進士,做了十二年小小縣令而不得升遷,實屬懷才不遇,仕途維艱,故刻印「七品官耳」以自嘲。

魯迅有一枚閑章「只有梅花是知己」,融情入花,借花寄意,表現了高尚情趣。作家郁達夫名郁文,精於篆刻,自刻了一枚曰:「鬱郁乎文哉」,這是選用《論語》中的名句,既隱含了姓名,又表達求學情趣,可稱印林佳作。徐悲鴻有枚閑章叫「一塵不染」,是畫家言志明心,對自己高潔品格的最好標識。作家賈平凹也喜歡書畫,閑章有四五十枚,如「凹則不平」、「靜寂識大道」、「靜虛子」、「空谷蕭人」等,耐人尋味。香港作家金庸,也有幾十枚閑章,風格各異,如「吾亦散淡人」、「曾經滄海」等,富含哲理。(作者 篆刻:姜寶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木茂盛 的精彩文章:

我的篆刻情結

TAG:草木茂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