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丕真是不孝子,頒布一個政策影響不亞於赤壁之戰,危及曹氏江山

曹丕真是不孝子,頒布一個政策影響不亞於赤壁之戰,危及曹氏江山

赤壁之戰是三國時期最有名的經典戰例,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軍,曹操錯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機會。這場戰役可以說奠定了日後天下三分的形勢基礎,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魏文帝曹丕

在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曹丕頒布了一個政策,這個政策的影響不亞於赤壁之戰。正是此政策促使了士族漸漸把持住了曹魏的權力,為後來司馬懿奪權,西晉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即便是在西晉滅亡後,這個制度仍然存續了約四百年。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頒布。

九品中正制是一種選官制度。我們熟悉的古代選官制度是科舉制度,是始於隋唐時代。有漢一代是用的察舉制,地方官推薦當地的賢才給朝廷。看重的是人的品行和名聲,所以有「舉孝廉」之稱。

舉孝廉

在東漢末年現有的制度大多被打破,各個勢力為了爭奪天下都在招攬人才,其中曹操的人才招攬是做得最好的。因為曹操「唯才是舉」,這是對察舉制的繼承也是修改,修改的地方是更重能力,而非名氣品性。用人是不管出身的,所以很多寒門才子會投奔於他,比如郭嘉、程昱、賈詡,而曹操又有奉天子的大旗,所以名門士族的人才也有很多投靠他比如荀彧、荀攸叔侄。而徐晃、李典都是出身行伍,張遼、張頜更是降將。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可見一般。

曹操是想塑造一個寒門法家政權的,這是路線問題。而曹丕頒布九品中正制背棄了曹操的政治遺囑,曹魏在官吏選拔上讓越來越多的士族子弟進入了政壇,並且將這一切制度化了,士族的觸角在日後的二十年中伸到了曹魏政權的每一個角落。

陳群

那麼九品中正制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制度?居然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呢?曹魏當時的吏部尚書陳群建議曹丕改察覺為九品中正制來選官。其中中正是官名,每地都會設置中正官,這個中正官負責負責察訪本州、郡、縣散處在各地的士人,綜合德才、門第定出"品"和"狀",供吏部選官參考。

所謂"品",就是綜合士人德才、門第(家世官位高低)所評定的等級,共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但類別卻只有上品、中品和下品(二品至三品為上品;一品為虛設,無人能達到;四品至五品為中品;六至九品為下品)三類。在德才與門第中,定品時一般依據後者,叫"計資定品"。所謂"狀",乃是中正官對士人德才的評語,一般只有一兩句話,如"天才英博,亮拔不群"、"德優能少"等,這是對東漢後期名士品評人物的制度化。

這個制度後來在東晉徹底變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士族真正變成了門閥,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曹魏政權的二代領導人最後還是和士族妥協了,曹操沒想到自己滅袁紹(汝南袁氏),殺楊修(弘農楊氏)、崔琰(清河崔氏)壓制士族了一輩子,死後還是被士族竊取了江山。

原創不易,盼望支持!您的點贊和轉發是我最大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壁之戰 的精彩文章:

三國赤壁之戰曹操敗於火攻,但真實原因並非如此,天不助曹!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