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平天國部隊那麼能打,為何還是敗給了清軍?

太平天國部隊那麼能打,為何還是敗給了清軍?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人才!!

在這裡只從一個角度來分析太平天國為何最終失敗——老兵凋零,老將死亡。

實際上在閱讀二戰歷史的時候,我也會有這種感覺,訓練有素,信仰忠誠的老兵越打越少,而後補充的後備軍,以及納入營中的傀儡軍隊,其他雜七雜八士兵素質就差的很了。

太平天國最初金田起義的時候,主力部隊是各路教徒,共計兩萬餘人。這些教徒對拜上帝教非常忠心和迷信,洪秀全頒布了五條軍紀軍規,並在楊秀清,韋昌輝和石達開等人主持下加緊軍事訓練,戰鬥力提升很快。這些老兵戰不畏死,同仇敵愾。

後來隨著太平軍一路北上,沿途繼續吸收散落各地的拜上帝教教徒,陳玉成和李秀成就是這個時期加入的,而李秀成早在1950年左右就信了拜上帝教。除了吸收各地教徒,還吸收了很多力量很強的會黨分子。

老兵隨著戰事消耗,越來越少,烏合之眾卻越來越多,軍隊戰鬥力呈直線下降之勢,到最後不光是戰鬥力僅剩幾何的問題,而是手底下這幫人會不會把主帥給賣了換個升官發財的問題了。

我在另一篇回答太平天國北伐的答案里曾經很詳細的寫到過北伐太平軍是如何因為老兵消耗導致戰鬥力下降這一過程的。

林鳳翔和李開芳率領的北伐部隊,最初只有兩萬五千人,除了後續援軍作為第二甚至第三梯隊之外,楊秀清等人肯定設想過沿途吸收廣大革命分子,從而越打兵力越強這種可能性。

楊秀清等核心決策層猜對了一半,北伐軍一度越打越多,然而,絕不是越打越強。在北伐軍打到懷慶的時候,除去戰損,林鳳翔還留了三千精兵在汜水岸口殿後,然而此時北伐軍總兵力卻達到了四萬多人。

新加入太平軍的士兵都是些什麼成分呢?一些散支捻軍,一部分會黨分子(清朝中後期會黨分子非常活躍),以及各地革命積極性特彆強的人——而這些人往往是遊手好閒,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流氓地痞之類。

很快,林鳳翔就發現這些新兵根本沒有用,他們加入太平軍,基本上都是見風使舵,來看看有什麼油水沒有,打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見風使舵,一看戰鬥前景不妙,各種逃散,無奈之下,林鳳翔就讓他們干一些苦力活或者粗活,真正到了提刀衝鋒拚命的時候,這些人根本派不出來。

這就導致老兵消耗的速度遠超過新兵訓練速度,從這個角度看,建立根據地,層層擴張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新的士兵需要一定時間和強度的訓練,需要拜上帝教信仰的洗腦。需要灌輸民族主義意識,然而北伐軍沒有時間這麼做。

那天京決策層總有這個時間的吧,遺憾的是,楊秀清等人完全缺乏這方面高瞻遠矚的意識,或者說,他還來不及布置這種戰略安排,就已經在天京事變中淪為刀下鬼。而韋昌輝手段過狠,直接把東王部下兩萬人騙殺,這些可基本上都是從廣西出來的老兵,各個以一當十的戰鬥力水準,就連韋昌輝在剷除他們的時候,還特意設置了一番計謀才能順利得逞。

然後石達開遠走,又帶走一大波主力(後來也有部分老兵從石達開陣營里返回了天京)。

這種兵源的內耗,實在太傷了,打到後期,我們會發現太平軍戰鬥力明顯下降,而陳玉成和李秀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眼睜睜看著太平天國大廈將傾,而自己也跟著殞身其中,成為陪葬品……

除了老兵凋零,老將們陸續死去,也是太平天國一個致命傷。到後期洪秀全封了上千個王,幾乎都是廢柴。

我們看一看太平天國過早陣亡的這些優秀將領名單:

西王蕭朝貴,1852年9月攻打長沙時被清軍炮火擊中,重傷不治;

北王馮雲山,1852年6月,在蓑衣渡被清軍江忠源部埋伏,炮火擊中,重傷不治;

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死於天京事變;

靖胡侯林鳳翔,1855年北伐戰敗陣亡;

定胡侯李開芳,1855年北伐戰爭陣亡;

豫王胡以晃,1856年在江西臨江病逝;

夏官副丞相賴漢英,於1854年被楊秀清逼迫,投江自殺;

此外,太平天國早期名將羅大綱,在1855年8月蕪湖之戰時身受重傷,因為無法忍受疼痛,吞金自殺;

驍將曾天養在1854年8月被湘軍塔齊布擊敗戰死;

石達開的堂哥石祥禎,和清軍江南大營提督統帥張國梁在戰場上一對一決鬥,石祥禎把張國梁降服後卻被張暗算,失血過多身亡……

反觀湘軍這邊,雖然也有江忠源,褚汝航,塔齊布和羅澤南等名將陣亡,但是鮑超,楊載福,彭玉麟,曾國荃等悍將一直都在,左宗棠和李鴻章更是可以獨當一面。而太平天國後期只能指望陳玉成與李秀成寥寥幾人。

這樣對比,太平天國在「人才」方面已經是徹底輸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百科 的精彩文章:

此種族曾遭到納粹希特勒的百般仇恨,令人不解

TAG:講武堂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