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條「古今流傳」的秋褲
嚴寒的冬天來了。我們必須穿秋褲了。我們的老祖宗穿秋褲嗎?他們的秋褲什麼樣?
褲子是人們下半截兒身上穿的。最早中國人的衣和裳是分開的。上衣的下端要遮蓋腰腹部。裳呢?古代指下衣,裳即是裙。下身是裙子包裹著。沒有專門的褲子。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這種裙子不同於現在的裙子。我們的祖先是講禮儀,要面子的。腰和肚子是不能露在外面的。衣裳除了遮羞還要考慮到社交場合和自己的尊嚴。內衣是不能外穿的。什麼兜肚啊褲子啊都不能露在外面。光天化日之下讓人看到是不光彩的。
褲這個字是「紈絝子弟」的「絝」演變來的。「袴」,左邊是腳絲旁和衣補旁右邊是誇誇奇談的誇。也就是說最初只有富人才有褲子穿。而這褲子是什麼樣的呢?
從出土文物來看,早在春秋時期的褲子是不分男女的,都只有兩隻褲管沒有褲襠,套在腿上。就是把兩隻像套袖一樣東西穿在小腿上。這種褲子又被稱為「脛衣」。脛骨就是膝蓋以下的小腿部分叫脛骨。脛衣,沒襠沒腰與今天我們的護膝差不多,左右腿各一個,系在腰上。穿著這種沒有褲襠的褲子。目的是為了遮護小腿(脛部),尤其在冬天,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至於膝蓋以上部分則沒有什麼。
在王嘉的《拾遺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張儀和蘇秦「同志好學」,外出時見到什麼重要的事,就馬上將它記下。有時身邊沒有竹子做的簡,沒法寫下來。怎麼辦呢?,就乾脆「以墨書掌及股里」。股是大腿,就是用墨寫在手掌和大腿上。晚上回到家裡,再將它抄在竹簡上。然後再洗去手掌及大腿上的墨寫的文字。大腿被用來代替竹簡記錄的,假如在大腿上穿著像我們現在的褲子,那就不是寫在大腿上而是書寫在褲子(袴)上了。這個他們還真想得出來!不愧是皇帝的謀士。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褲襠的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戰國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之後的大變革時期。對於北方民族來說,穿裙子騎馬很不方便,所以他們的褲子比漢族完善得早。
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改革內容之一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這以後,中原人才穿褲子。秦漢時期的褲子,雖然已從脛衣發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長褲,但褲襠往往不加縫綴,那是為了便於大小便,因為在褲子之外,還穿著裙子,所以也不會顯露出身體。
漢朝時,也有褲襠縫合了的短褲。就是現在的褲衩。這種短褲是老百姓所穿。在山東嘉祥洪山漢墓出土的畫像石上的一位農夫,就穿著這種短褲耕作,除了用這條三角褲遮掩一下之外,全身的其他部位全部袒露。從文獻記載來看,這種三角短褲,在當時叫「犢鼻袴」,像牛犢鼻子那樣的短褲。
2014年中德兩國考古專家,在中國吐魯番洋海古墓內發現了兩條褲子,這可以追溯到3300年前。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歷史最為悠久的褲子了。這次的發現支持了一個觀點:褲子是游牧民族專為騎馬發明的褲子。長袍和寬裙外袍等服飾不適合騎馬。中原地區到了漢代才把有襠的褲子叫做「褲」,褲子隨之興起。
以前中原地區在傳統的社交禮儀和公眾場合中,褲子外面必須有衣和裳,不能把緊身褲子單穿在最外面。穿外面了那是缺少教養的,北京人說「寒傖」不文明。
秋褲,是中國人專指緊身內褲說的。最先穿內褲展露於大庭廣眾的是英格蘭人。據史料記載:英格蘭人開始穿秋褲始於公元17世紀。沙利文是世界第一位重量級拳王。沙利文是穿著秋褲參加比賽的,他揮拳打敗英美無敵手的形象,讓英格蘭男女都感覺特別自豪。英國冬天是寒冷潮濕的,英國人發現秋褲在家裡穿很隨意舒服,又可以當睡褲,特別是給兒童穿很方便,這樣秋褲就流行起來了,變成英格蘭的時尚,滿足了人們防寒保暖的需要。
英格蘭一家制衣公司立即抓住這個機會,以沙利文的綽號long johns為他們生產的秋褲命名。(long johns是一位在格鬥的時候總愛穿秋褲的著名刀客的名字。由此引領了當時的時裝風尚。)秋褲不僅隨著人們穿著舒適的需求發生變化,各種「功能性秋褲」也應市場需求而生產出來了。
20世紀80年代風靡中國大街小巷的是健美褲,也就是緊身秋褲。婦女時興穿緊身褲做健身運動。在十幾年後又以強勁的勢頭捲土重來。2015年開始,時尚趨勢是穿迷你裙配黑色緊身褲。不過這次它的名字變成了-打底褲。潮流總是周而復始。頗受追捧的打底褲主要是為防止走光、修身而設計的褲子,因長度和用料不同而分很多種,現在居然可以與正裝服飾搭配。秋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改變了中國人對內褲不可外穿的傳統觀念。
隨著氣候變化,各國人士都呼籲減少發電、空調等能源污染,秋褲又開始返回人們的衣櫃里了。韓國有個口號叫「穿上秋褲 節約能源」。如同以往的秋褲名稱不一樣,現在的秋褲不僅面料、造型、設計百花齊放,各種「功能性秋褲」也應市場需求而生。天冷了,讓我們穿上秋褲吧。
想了解更多,每天20:00 - 21:00收聽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FM106.6文藝之聲
《文化聊吧》
供稿:文化聊吧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圖文編輯:郝伊人 曹然 趙倧博
每 天 帶 給 你
新 鮮 的 獨 家 專 訪
熱 辣 的 文 藝 資 訊
無 厘 頭 的 熱 點 趣 聞
微信:wenyi1066
微博:文藝之聲
TAG:文藝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