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那些愛好(三)讀書

我的那些愛好(三)讀書

人到中年,諸事碌碌,可供自己驅使的時間就越來越少。而我自己,整天瞎忙亂,所剩的閑散時間也很少。

書架上擺放著不少自己想要看的書,每天從旁邊走過,就感覺欠下了不少債,而且越是往一起積累,這債務就越是沉重。所以現在的情況是,要讀一本書,非得狠下心來,集中精力,推掉不少的事,才有可能把它讀完。

我讀書喜歡模仿。我讀初中那會,正流行古龍、金庸、梁羽生等人武俠小說。我讀完了金庸所有的武俠,後來沒書可讀了,就模仿著寫了起來。這事兒挺可笑的,但當時就是這麼做的。記得我寫的第一篇東西,是《鴛鴦七星劍》,裡面的主人公以我為原型,肩上還架著一盤貓頭鷹。至於為什麼要設計這樣一個造型,有兩個主要的原因。一是讀了《神鵰俠侶》,對楊過心生羨慕。二是那年耐著性子把一隻在豌豆地里撿來的受了傷的鷹雛養大。這兩件事讓我產生了綜合的想像,於是在自己的小說里架著貓頭鷹遊走四方行俠仗義。我到現在還能記起裡面的一些情節,比如有一次我重傷昏迷,醒來時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山坡上開滿了野花,一個妙齡女子正為我生火煎藥。

我的這種模仿,用在讀書的方面,確實是促進了我的寫作。上中學的那幾年,特別喜歡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不僅從廣播里聽,還一遍一遍看。記得有一次,村裡有個在外面上學的小夥子領來了一個穿裙子的姑娘,使我對《平凡的世界》里描寫的一些情節產生了嚮往,就寫了不少東西。一直到上大學,我的文章都是這個味。而上大學時寫的第一篇作文,就被帶寫作課的老師在課堂上當範文念了,完了還給我談了話,說他覺得我的語言有路遙的味。

我現在有一種後悔,當時沒有堅持寫作,荒廢了不少的時間。但這裡面有別的原因,就是我的大學生活相當灰暗,生了四年的病,前後住過兩次院。後來在劉家堡的一個農家小院租了一椽破屋,弄了一個煤球爐,在裡面熬煮了兩年中藥。我基本每天要煮兩付中藥,一付分兩頓喝掉,一付濃縮灌腸。光這件事,每天得耗去四個小時的時間。

為了讓自己不太無聊,在煮葯的時間裡我一般找書看。當時因為生病,看不到病情好轉的希望,不知道以後何去何從,心裡極其敏感脆弱。在空蕩蕩的破屋裡,聽著砂罐子里的中藥咕咕嚕嚕響,不等書中的情節打動我,早已哭得唏哩嘩啦。有時候眼淚太多,剛埋頭用袖子擦去,卻又眼眶一熱,湧出好多淚水。

在這樣的狀況下,我也讀了不少書。因為處境艱難,加上孤獨易感,就很容易和作者貼近心。我甚至覺得,給我足夠的時間,給我好身體,不用模仿,我也能寫出這樣的東西來。

上班後,特別是這幾年,我的生活才逐漸地從容起來了,條件也允許我繼續讀書了。但是因為性格習慣使然,我的讀書,還是帶著模仿的性質。

我讀了梁實秋基本所有的散文,並做了批註,而那段時間寫的散文,在語言上就忽忽隱隱地有他的特點。讀了《沈從文全集》,也寫了不少有關故鄉的文章,並學著給它蒙上溫暖的色彩。讀了周作人的散文,特別是他的系列書話,我也就我讀過的那些書,寫了一些書話。讀了汪曾祺寫的瑣碎細緻的生活,我也寫了不少這樣的文章,特別是我學他寫的有關吃喝的系列文章,也能在後半夜逗引得那些飢餓的人流下口水。後來我讀了賈平凹的長篇散文《我是農民》,我覺得這不就是和老朋友諞話嗎,於是就動手寫了有五十集的長篇散文《黑爺》。這五十集只是上半部,下半部我準備再寫五十集,因為和人諞傳,簡直就是我的長項。

因為喜歡模仿,有時候正在讀書,看到精彩處,受到觸動,聯繫到自我的生活,我會放下書,立馬寫一篇,並覺得和作者有了會心處,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除了學會表達,讀書的樂趣還在於它是一種對你的陪伴。人有時候難免孤獨,難免無聊,難免無所事事,所以,我總覺得人的時間,非得由一些具體的事情去填滿,才顯得充實,才不至於空虛,而讀書就是一個很不的選擇。

林語堂也在《讀書的藝術》一文里說道,當一個人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便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代,或者對他發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

照林語堂的說法,讀書是一件興味無窮的事。

我的讀書好像也是沒有什麼具體的目的,既不想藉此增長學養學識,也不想通過讀書引發更加深入的思考,更不敢奢望由此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抑或是著書立說成名立萬。我只是一味地挑一些喜歡的書讀,而且讀高興了還喜歡在上面胡亂批註。在某些極為精彩的地方不由自主地叫一聲好,就好像在戲園子里看戲,演員有了一個瀟洒的亮相,或是亮了一嗓子蕩氣迴腸的唱腔,總會有人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高叫一聲「好」。

比如讀梁實秋那些極為睿智而明快的文字,常常會忍俊不禁,感慨什麼才是真正的大家,什麼才是最好的文字;讀沈從文那帶著水氣的濕漉漉的清新可人的文字,感悟他那文字里飽滿豐腴的形象,你會時時刻刻被他打動;讀楊降那些明明白白不緊不慢的敘述,你感覺這些文字揉碎了一生的悲痛全流到你心裡去了,什麼時候流的淚你都不知道;讀汪增祺的花花草草吃吃喝喝戲裡戲外,總感覺這個可親可敬的老頭哈哈笑著離你很近;讀賈平凹那質樸細膩得令人發顫的句子,常常會產生疑問,一個人怎麼能把話寫的這麼好呢。

每當這時,總會在旁邊批註幾句,感嘆一番。當然,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文辭拙劣,感情虛假,矯揉造作的東西,每當這時,我會更加來勁,或粗筆勾出,或圈點刪減,或破口大罵,興之所至,書頁已被勾畫塗抹得不像樣子。

我批得最詳細的一本書,是《金瓶梅》張竹坡批本。張竹坡的十萬字批註,對《金瓶梅》本身來說,基本是一種再創作。我覺得蘭陵笑笑生一筆帶過處,正是張竹坡發微探幽處。所以對這本書,我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書中萬千線頭,一針引之,一部炎涼大書,就此明明白白地展現在你面前。我認為《金瓶梅》比《紅樓夢》更偉大處,就在於它的觸角,伸向了社會最低層,它寫牽頭,寫幫閑,寫僕婦,寫市井無賴,寫惡霸土豪,寫被踐踏者,寫被侮辱者,寫假父子,寫假兄弟,寫假夫婦,寫欺騙,寫凌辱,寫不孝,是筆筆帶血的冷熱文字,是催人淚下的炎涼大書。我甚至認為讀《金瓶梅》不落幾行濁淚者,不破口大罵者,不從內心生出悲涼者,一定不是性情中人。

所以在批註《金瓶梅》的那段時間,正是我被這種情緒支配的一段時間,同時覺得是很充實的一段時間。

我覺得,像這樣把時光沉浸在讀書里,這時光便會會永恆。比如我讀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時,案上正插著一束野花,香盒裡升起一縷青煙;我讀朱東潤的《陸遊傳》時,停了電,我點起了馬燈;讀楊絳的《我們仨》時,在公園的椅子上;讀黃裳的《榆下說書》時,在法幢寺大殿的檐下。

我能很清楚地記得這些讀書的情景,這不正是沉澱下來的時光嗎。

所以,讀書也可算作是我的一個愛好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少軍文墨苑 的精彩文章:

馬少軍:提前銷售萬年紅粉彩春聯!

TAG:馬少軍文墨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