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詩經,心靈返璞歸真的搖籃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唐詩宋詞古詩詞
孔子曰:詩三百,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詩經》共311篇,傳由尹吉普採集,孔子編選。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囊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經過潤色後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共有160篇,很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
一《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首詩千古傳誦,炎黃子孫幾乎沒有人不會背的,尤其那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為美好愛情經典的吟誦。它唯美、情感純凈,是《詩經》的第一首詩,在整個文學史上的佔有著重要位置。《論語》中多次提到詩經,卻只對《關雎》做出具體評價,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古代儒者重視夫婦之德,這是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漢儒的《毛詩序》的作者認為,《關雎》在這方面具有典範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於普通百姓,也適用於統治階層。
詩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裡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心情。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並以此讓她也快樂。詩本身,以男子追求女子,類似於情歌的形式,是可以淺淺吟唱出來的。
婚姻關係,一般男方是主動的一方。兩情相悅也好,小夥子看上姑娘也好,姑娘看上小夥子也好,總是等男方開口,為最合適。看著美麗又賢淑的新娘,想想自己曾經為她,想得害了相思病,甜蜜的感覺不禁喜上眉梢,心裡湧出千百種對妻子好的念想。就在這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我」與「你」的心相互靠近、依偎,美滿的婚姻就從這裡開始。單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更加願意用心對待、珍惜,才會特別讓人愉悅。
這首詩是表現夫婦之德之典範。它所呈現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於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雙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君子」與「淑女」的結合,代表了一種理想婚姻。
發乎情止乎禮,詩歌中所描繪的戀愛行為,純潔美好。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淑女」固然沒有什麼動作表現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裡「輾轉反側」,什麼攀牆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對於讀者所產生的感動,也不致過於激烈。
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藉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剋制、重視道德修養的人生態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
家庭是社會組織的基本單元,對於整個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意義至為重大。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欲比較簡單,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緒活動要複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範、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
《關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又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於社會的美德,現在,人們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揮,打著《關雎》的權威旗幟,爭取愛情。走在大街上,常聽到有男生捧著鮮花表白,如果遇到喜歡的女生拒絕,男生並不氣餒,會笑嘻嘻地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不喜歡我沒關係,我喜歡你,我有追求你的權利,不會放棄,一直到你接受我為止。看,愛情的力量多麼偉大,傳承詩經的魅力。
二《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這首詩非常有名,即便只讀過很少幾篇《詩經》的人,一般也都知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的詩,春日驕陽下桃花那樣鮮艷,美麗的少女今日就要出嫁,衷心祝願她:「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許多愛情詩歌都充滿惘然惆悵,然而《桃夭》歡快踏實卻讓人不由自主地跟著微笑。也許很多人對於婚姻恐懼逃避,然而愛情,如果它最後的目的地不是婚姻的殿堂,便如浪里孤舟的飄搖,缺少了踏實和溫馨的依靠。我相信,每一個女子在心裡都憧憬著有一天自己也能成為幸福的新娘,在桃花漫天盛開的季節,嫁給最愛的人,執手相依輕暖如春風,一直到老。
桃結子就是桃子,寓意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紅彤彤的桃花喜人,豐滿鮮美的桃子,青蔥茂盛的桃葉,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一首詩簡單歡快朗朗上口,反覆詠贊時,音韻繚繞。優美的詩句與新娘出嫁的喜慶氣氛交融在一起,讓人內心充滿激情,陽光暖暖。
簡單的就是好。 一首詩如女子化妝,粉黛輕施的淡妝總有無窮的神韻,沒有的地方總覺得有,有的地方總覺得沒有。簡單是質樸,是真實,是實在,是親切,沒有濃墨重彩,沒有誇張鋪墊,平平實實,魅力恰好。簡單質樸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也是藝術的一種境界,並且是至高的境界。
《易林》:春桃生花,季女宜家。
宋朱熹《詩集傳》:周禮,仲春令會男女。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
毛傳:蕡,實貌。非但有華色,又有婦德。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
朱熹《詩集傳》:宜者,和順之意。室,謂夫婦所居;家,謂一門之內。嘆其女子之賢,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多少青年男女含情相望。「我」待字閨中,期望與「你」擁有一場桃花紛飛的浪漫婚禮。想時盼時,內心是多麼的美好愉悅。
三《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被古今人譽為:情真景真,風神搖曳的絕唱。是思心徘徊,百讀而不厭之佳作。詩風唯美委婉,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
所謂伊人,彷彿那麼近,彷彿又那麼遠。朦朧的美有著捉摸不透的期盼,希望本來就是飄渺的,有著獨特的韻味。人生境遇不可捉摸,但生活隨處可見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當深夜加班後走在街道上,寧靜祥和的氣氛,看草木葉上白露凝霜。煩躁的心忽然就安靜下來,享受一份難得的美好時光。
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昨夜西風調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最得風人情致。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逆流奮戰多痛苦,順流而下多歡喜的情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伊人,不僅僅指是女子,可以是賢才、友人、戀人。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更或許是宗法、禮教,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就有阻隔和失落,這就是人生,每個人都在經歷或是經歷過。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作愛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意象之中。
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好像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像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卻又讓人深刻,讓人迷戀。似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墨畫。通過詩中真景的描寫與讚歎,讓人進入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留戀徜徉。
蘆葦叢生,天光水色映照之下,呈現迷茫的境景。王夫之《姜齋詩話》提到: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切景語皆情語!意象空靈唯美,回味無窮。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望難即。象由心生,一切似花非花,似真還幻。世間之事,真亦假來假亦真,端的無非是良好的心態,文化素養和生活涵養,而穩穩立足於當下社會。
孔子奉《詩經》宗旨為「無邪」,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在說理論證時,也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五經》之一,流傳至今時。
至簡、至純、至善、至美、至心,這就是《詩經》的魅力。閑暇之餘手執一卷,在《詩經》的搖籃里,讓心靈返璞歸真。且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從詩經里走出的女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樂也、幸也!
-作者-
-------------------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