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帝內經》對臟腑的解析

《黃帝內經》對臟腑的解析

《素問·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

一、名家注釋

王冰註:「膽者中正之官,中正剛毅無偏私,故十一臟取決於膽。」

張介賓註:「五藏者,藏精氣而不瀉,故五藏皆內實;六腑者,主化物而不藏,故六腑皆中虛。惟膽以中虛,故屬於腑,然藏而不瀉,又類乎藏。故居少陽為半表半里之經,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恆之腑,所以能通達陰陽,而十一臟皆取乎此也。

李東垣註:「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所以十一藏皆取決於膽。」

高世拭註:「腑能藏物,亦謂之臟。膽為中正之官,決斷所出。膽氣升,則臟腑之氣皆升,故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張志聰註:「五臟六腑共為十一臟,膽主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膽氣升則十一臟腑之氣皆升,故取決於膽也。」

李中梓註:「膽為奇恆之腑,通全體之陰陽。況膽為春生之令,萬物之生長化收藏,皆於此托初稟命也。」

二、臟腑經脈及其相關內容

本篇是《黃帝內經》中討論臟腑的第二篇,與前一篇《靈蘭秘典論篇第八》不同的是,前者討論臟腑本身的功能主治,而本篇主要討論臟腑及其外在相關內容。

心為生之本,從生理功能來看,心主血脈,其充在脈,陽主生,陰主成。心為陽中之太陽,主神明,神主生,精主成,五臟都有神,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然心主五臟之神,因此是生之本。

從十二經脈的名詞上看有點不知所云,少陰為手少陰心經,手少陰又如何主諸陽呢?實際上《黃帝內經》所介紹的內容前後文不會相互矛盾的。從十二經血脈的流向上我們知道,手三陰從胸走手是離心的,手三陽從手走頭是向頭的,足三陽從頭走足是離頭的,足三陰從足走胸是向心的。離心、頭外散為陽,向心、頭收藏為陰。離心之經是手三陰為陽;向心之經是足三陰經為陰。手三陽向頭為陰,足三陽離頭為陽。心與頭同為人體陽位,頭是在外之陽,心為在內之陽,頭為精明之府,心主神明。手足三陽經脈與頭相連,手足三陰經脈與心相連,與頭相連生精,與心相連生神。心藏神,腎藏精;神主明,精主藏。在十二經脈命名中,「手」的意思是在上,「足」的意思是在下,「陰」的意思是五臟之經脈,「陽」的意思是六腑之經脈。這樣手之三陰為陽中之陽,而其中手少陰為陽中之太陽。

肺為氣之本,肺的氣之本應該與脾胃的倉廩之本相對比來思考,地之味入於胃,天之氣入於肺,天地對人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天主生,地主成。肺主呼吸,又脾胃之水谷精微上於肺,這樣肺之氣就包括了天地之氣。肺氣由營氣、衛氣、吸入之氣組成,入於脈中為血,流行於脈外為氣,血脈流行於臟腑而藏精,五臟之氣源於精化氣,所以說肺為氣之本。其華在毛,其充在皮,和心相對比,肺為陽中之太陰,第一個陽指肺位於膈上,位屬陽。太陰一陰生,太陰為開,開陰之先河,陰之始為氣降。在神主降為魄。

腎為陰中之少陰,前面一個陰是指腎位於下焦,主收藏;後面一個是少陰主樞,太沖之地,陰之極藏精之地,極則轉化,所以為樞。釋字:蟄者,《說文解字》:「藏也。」《爾雅·釋詁》:「靜也。」《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五臟各有所藏,肝藏血,心藏脈,脾藏營,肺藏氣,腎藏精。然腎為「封藏之本」,原因是由於腎主水,水為陰,主封藏。與「神之變」相對為「精之處」,表現於外在發,主補充骨骼,性質與冬天相同。

肝者,罷極之本,罷者,《玉篇》:「休也,已也。」罷極就是休極,極則生變,就是變動之意,其充在筋,筋的功能就是伸縮變動之意。肝為陽中之少陽,肝又為厥陰,肝為罷極之本,又厥陰之表為少陽,厥陰與少陽相疊加,少陽出於厥陰,厥陰者既是絕陰,也是絕陽,是陰陽相交的時候。肝雖然屬於下焦,位置為陰位,但由於是由陰轉陽,因此肝也是陽中之少陽。很多中醫書認為這是錯的,改為「陰中之少陽」,應該不是很妥當。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此一臟五腑者為飲食腐熟運化之臟腑,所以稱為「倉廩之本」。飲食入於胃經過腐熟成水谷精微,先由脾來氣化,然後上輸到肺,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谷代謝之糟粕經過大小腸排出體外,三焦則為水氣升降的通道。此水谷精微物質用於營養補充肌肉。「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釋字:至者,《說文解字》:「飛鳥從高下至地也。」《注》:「至謂至極也。」至陰為到達陰的位置,從位置來看至陰是一切事物的中心,陽氣之中心為土,從功能來說至陰為水。因此《黃帝內經》中將腎水和中土稱為至陰。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編輯:釋慧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杏林真傳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講解之形藏四,神藏五

TAG:杏林真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