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華上醫堂:四季養生法則

明華上醫堂:四季養生法則

養生,大家都是知道的,現在的人可是越來越注重養生了,那麼在古代黃帝內經養生是怎樣的呢,到了現在依舊在沿用嗎?我們要如何養生呢,食療養生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文章內容吧。

《黃帝內經》距今已2000多年歷史,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經典書籍,系統講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療的方法和預防法則,為人類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內經」不僅被中華炎黃子孫關注和傳承,而且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極大關注,其價值被不斷挖掘並越來越凸顯。

《黃帝內經》談養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知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養生要順應四季,天人合一

對於外界不正常的氣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時避開,順從四時寒暑的變化,保持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要求人們飲食有節制,生活起居有規律,身體雖勞動但不使其過分疲倦,同時還要節慾保精。反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則,就會導致疾病、早衰。

人本身就有一個健康的預警系統,如果你的生長和現實有了誤差,身體就會自動發出健康的預警了,在平常的生活中和飲食習慣中,一些都是身體外在的病變,而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可以了解這些隱形的信號告訴你的健康隱患,這樣你就可以做到防治"未病"。

大自然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麼呢?春夏之際,陽氣生髮釋放,萬物萌芽生長,生命的能量活躍於外;秋冬之時,萬物蕭索肅殺,生命的能量收藏。而四季不僅僅體現在一年之際,人體也有四季之分,肝對春,應養"生",心對夏,應養"長",肺對秋,應養"收",腎對冬,應養"藏",脾為季節交替,應保"化"。

人生也有春夏秋冬,生長壯老,幼時為春,生機勃發,青年為夏,成長成熟,中年為秋,收穫內斂,老年為冬,修藏生息。每個月份也有春夏秋冬,依據月相變化分為朔弦望晦,女性面臨生理期的寒冬,男性也有月激素的變化。

二十四小時內也有小四季,晨午暮夜,臟腑經絡有著對應的活躍時段,晝夜顛倒就如同夏冬不分,一天的活動休憩應符合陽氣的釋放與收藏。無論是一生、一年、一月還是一天,無論是五臟還是六腑,只有釋放與收藏協調平衡,才能保證生命的能量生生不息。

因此,春夏秋冬之中,生長與收藏的正確調節很重要,人們應該像自然一樣學會春養生、夏養長、秋養收、冬季養腎。從夢中角度講,四季是自然昭示給人們的健康消息。

春季養肝

《黃帝內經》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意思是說,春季的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萬物顯得欣欣向榮。

春天就應該晚睡早起,穿的衣服要選擇寬鬆的,並且要經常鍛煉身體,保持自己心情愉快,不要過分的勞累。因為春天人體的新陳代謝和肝臟有著特別大的聯繫。中醫表示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到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

夏季養心

夏季的三個月,是自然界萬物繁茂秀美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們應該在夜晚睡眠,夜卧早起。

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不要發怒,要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對外界的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黃帝內經》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醫認為"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表現出來就是人的情志活動,而人的情志活動是以五臟精氣為物質基礎,因此,心的思維之神對情志之神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在心情致病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只有在心神先傷或心神活動失調,各臟之志無所統制和協調的情況下,才能分別傷害五臟。因此,養心得法,非常重要。

秋季養肺

秋季容平,意思是萬物在秋季成熟,自然景象平定收斂。秋季由於陽氣漸收,陰氣漸長,人體的陽氣隨之內收,因此,秋季養生必須注意保養內存的陽氣,凡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養生都不能離開"秋收"這一原則。

早卧早起。《黃帝內經》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肺與秋氣相通,肺旺於秋,秋天肺的氣血最充沛,功能最旺盛。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及秋燥之氣極易傷肺,發生感冒、咳嗽等證,所以秋季養生,重在養肺。

冬季養腎

冬三月,從立冬到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寒冷的季節。這個季節人們應當注意保護陽氣,養精蓄銳,做到早睡晚起,等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

《黃帝內經》指出:"逆冬令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此處的少陰指腎。中醫的腎不同於西醫,指的是腎的整個功能系統。腎主藏精,是人體陰陽的根本,主骨,生髓,其華在發,應於冬時。

結語

養生是一輩子的事情,不管什麼季節,我們都需要養生,而且季節不同,養生的方法也就會不一樣,養生中的食療養生也是備受關注的,食療養生一定要與時令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其最佳的作用,否則可能會引起疾病。

扁鵲告訴徒弟:信者醫之,不信者不醫。

徒弟不解:

醫生不就是救人的么?

扁鵲說:

信者,患者本人意願強烈,配合治療,身體機能恢復快;

不信者,內心潛意識就暗示這肯定不行,他又怎麼能配合治療?

是他喜歡帶著一身的疾病,

你為何要奪人之所好呢?!

請深入讀懂這兩句話: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

醫術再好,難度無緣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