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歲到來的一篇札記

20歲到來的一篇札記

全世界只有1/100000的人

正文共:2624 字 8 圖

預計閱讀時間: 7 分鐘

說起來,挺有意思的。去年生日在工作,今年生日一樣是在工作。

生日,好像是個應該有儀式感的日子。我彷彿也是個很在乎「儀式感」的人。而在我看來,儀式,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那今天,應該怎麼不同呢?好像沒什麼不同。

這裡引用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的一句話:我也20歲了,有點像開玩笑似的。我,一點也沒做20歲的準備,挺納悶的,就像誰從背後硬推給我的一樣。總以為應該在18歲和19歲之間徘徊才是,18歲後19歲,19歲後又回到18歲。

突然20歲,搞得我猝不及防。好像日子在一天天的過,歲數在一天天的長,我們也在一天天的變。慢慢的習慣,慢慢的平淡。

我們似乎對「老去」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就好像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就好像我們隨口而出的託詞「老了、老了」,就好像我們渴望著成熟,但有惦記著「寶寶」這個稱呼。

可是,能不能在我們「老去」之前,先「年輕」一把。

我忍不住去思考,20歲,應該是什麼模樣,是大聲說一句「我愛你」,還是先完善自己。是放縱的淋一場雨,還是紅棗配枸杞。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享受當下片刻的安寧。

GIF

我好像特別喜歡總結。如果讓我用三個詞,來總結一下我的19歲,我想我會用:性冷淡、穩定、成長。

19歲,我還是一樣「寡」。

說說我的性冷淡吧,emmm,更多的是指「性格」冷。而這種冷,和「高冷」還不一樣。在很多時候我很喜歡說話,但是在很多場合,我懶得說話。

對於我不感興趣的話題,我從不多嘴,大人們在的場合,我也不多開口,因此父母的朋友們總會覺得我不愛講話、很悶。我從沒有在舞台上閉口不言,也沒見那些滔滔不絕的人,拿起話筒是怎樣的局促不安。我喜歡跟和我能聊得來的人講話,我喜歡電影,我們聊電影。我喜歡看書,我們聊名著,時而陽春白雪,時而下里巴人……

我的生活好像很單調,應該是這樣,有課就上課,有工作就去做,沒事就在床上躺著。以至於有一段時間,我在想,是不是我墮落了,後來我找了一個理由來安慰自己:這應該是我跟自己相處的一種模式。

跟那些擅長交際的同學不一樣,我很不喜歡跟很多陌生人認識,也許認識的人多,是一種能力,我佩服他們,但我想,我應該沒有。我想我這樣的人應該就是會被社會遺漏的那個。

老潤說,我是個討厭說廢話的人。我想,應該就是這樣子吧。老潤可以跟微信上好幾個人同時聊得火熱,而我,一個就疲於應對。所有我認為那些說不說都無所謂的話,都可以劃分到「廢話」的行列里。

我喜歡就這樣,一直「寡」下去,一直「性冷淡」,或許你有更好的建議給我,但這好像就是我的選擇。因為我不想跟這個世界和解。

GIF

19歲的這一年,穩定、成長。

主要是在於,19歲的我,開始做自己的公眾號,第一篇文章是在1月24號發出來的。到現在快一年了,公眾號的用戶依舊沒有破千。

在前半年的時候,我覺得「日更」是一件挺負責任的事,但是暑假回家,看這些文章的時候,不乏有一部分是粗製濫造,好像是為了達成當天的目標,胡亂拼湊上去的。所以,之後我基本上準備很久,才寫,寫完改很久,才發。對文字充滿敬畏,也尊重自己的作品。

聽說,昨天微信又開始大批量封號了,聽說網信辦已經關了三千多個,是要關掉上萬個,也該整頓整頓了。

對於寫文章這件事來說,小銘同學曾經告訴我,應該多寫一點自己的事。不過,好像我一直都不是很喜歡,袒露內心。不是因為我善於隱藏,而是由於我不太喜歡那種表達方式。

如果你跟我只有一面之緣,然後再去看我的文章,應該不會覺得是我寫的。在文章里,我理性多一點。後來,李亞楠說,越來越看不進去我的文字了,因為文風變得,太過於沉穩。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成為自己。誰要是不愛獨處,那他就是不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才是真正的自由。

一個人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習慣,慢慢的開始對人群顯現出不屑,慢慢的開始重視朋友。開始嘗試自己獨立的去想一些事情,想通了記錄下來,想不通的,就擱置一邊。

或許,真的是那樣,孤獨是會上癮的。這好像也是我越來越性冷淡的原因。因為我始終堅持我的觀點,你堅持的合群不過是平庸的開始。

但我從來沒有貶低別人的意思。

作家塞繆爾·厄爾曼曾寫過一篇文章《年輕》。他寫道,「年輕,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迹……在你我心靈的深處,同樣有一個無線電台,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遠年輕。一旦這無線電台坍塌,你的心便會被玩世不恭和悲觀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蓋,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歲。」

我始終相信朋友的力量,也相信所有的美好。就像昨晚,我十一點多就睡了,零點有人打來電話,我迷迷糊糊只聽到一句「生日快樂」。今天早上五點多醒來的時候,已經有一屏幕的祝福。

王小波的書里,有這麼一段話: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幾年前,我在某電視劇里看到一個小孩兒,演的不錯,覺得以後會大成,關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淡忘了。昨晚,我在某綜藝里也看到一個小孩兒,覺得還不錯。點開了微博搜索,沒想到,兩個人竟然是同一個人,只是過了這麼久,我忘記了那個小孩兒的名字,時間在往前走,我們都長大了,而時間催人改換容顏,但那份心情彷彿不會變。希望你、我、所有人,都變成更好的大人。

變成更好的自己。這句話,18歲成人禮的時候,我對自己說過,19歲做公眾號的時候跟自己說過,20歲的今天,我依舊這麼說。

人生很複雜,20歲,祝你好運。

GIF

-END-

也許你會說我幼稚

但我真的不想變得可怕

放心

我會慢慢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祝一的小房子 的精彩文章:

TAG:祝一的小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