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科大校友獲最高科學技術獎 研製藥物救上千萬患者

華科大校友獲最高科學技術獎 研製藥物救上千萬患者

長江網1月8日訊(長江日報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王瀟瀟)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侯雲德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消息傳來,華中科技大學引以為傲,在官網突出報道,原來今年89歲的侯雲德院士不僅是華中科技大學雙聘院士,青年時期還在該校求學6年,是華中科技大學傑出校友,雙聘院士。

據悉,來自江蘇常州的侯雲德出身農家,1948年考取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1950年2月,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內遷武漢,侯雲德也從上海遷到武漢就讀,原同濟大學醫學院更名為中南同濟醫學院,1955年8月原中南同濟醫學院更名為武漢同濟醫學院,在漢求學6年,侯雲德畢業了。

1962年侯雲德被原蘇聯醫學科學院破格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回到祖國後,他歷任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任等職。

侯雲德從事科研工作60餘年間,曾率先研發出中國首個基因工程藥物——重組人干擾素α1b,應用於上千萬患者的臨床治療。此外,他率領團隊成功應對近十年來國內外發生的多次重大傳染病疫情。

重大流行病防控功不可沒

2008年,侯雲德79歲。這一年,他被國務院任命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這時,距離2003年的「非典」疫情已經過去5年。公眾或許已淡忘了當時的恐慌,侯雲德卻不敢忘。「『非典』來得太突然,我們沒有準備,病毒研究不充分,防控體系太薄弱了。傳染病在歷史上是可以讓一個國家亡國的,老的控制了,還會不斷出現新的,傳染病防控絕對不能輕視!」

2009年,侯雲德率隊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預,其中在疫苗方面「獨具匠心」。87天研製成功疫苗,打破世界紀錄。由侯老提出的不加佐劑、僅需注射1劑,推翻世界衛生組織「需要注射2劑」的專家共識。

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國取得了「8項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實現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對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預。據來自清華大學第三方的系統評估,我國甲流的應對措施大幅度降低了我國發病率與病死率,減少2.5億發病和7萬人住院;病死率比國際低5倍以上。這一重大研究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一流科學家高度讚譽和一致認同,獲得2014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侯雲德提出了應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集成」防控體系的思想,重點布置了病原體快速鑒定、五大症候群監測、網路實驗室體系建立的任務,全面提升了我國新發突發傳染病的防控能力,使我國成功應對了近十年來國內和國際數次的重大傳染病疫情,不僅MERS、寨卡、H1N1等病毒在我國都沒有流行起來,N7N9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國在傳染病防控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獲得「中國干擾素之父」的美譽

侯雲德是一位科學家,更是一名戰略科學家。他的很多科研成果和舉措,在當時都是具有前瞻性和開創性的,並且影響深遠。

「中國干擾素」之父,是業內不少人對侯雲德的尊稱。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瑞士等國的科學家以基因工程的方式,把干擾素製備成治療藥物,很快成為國際公認的治療肝炎、腫瘤等疾病的首選葯,但價格極為昂貴。

侯雲德敏銳地捕捉到基因工程這一新技術,1977年,美國應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生長激素釋放因子獲得成功,這一突破使侯雲德深受啟發:如果將干擾素基因導入到細菌中去,使用這種繁衍極快的細菌作為「工廠」來生產干擾素,將會大幅度提高產量並降低價格。他帶領團隊歷經困難,終於在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人α1b 型干擾素基因,並成功研製我國首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重組人α1b 型干擾素,這是國際上獨創的國家I類新葯產品,開創了我國基因工程創新藥物研發的先河。α1b 型干擾素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毛細胞性白血病等有明顯的療效,並且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副作用小,治療病種多。這項研究成果獲得了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後,侯雲德帶領團隊又相繼研製出1個國家I類新葯(重組人γ干擾素)和6個國家II類新葯。侯雲德主導了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新葯的產業化,將研製的8種基因工程藥物轉讓十餘家國內企業,上千萬患者已得到救治,產生了數十億人民幣的經濟效益。

難能可貴的是,侯雲德沒有固守書齋,不僅主導了我國第一個基因工程新葯的產業化,更推動了我國現代醫藥生物技術的產業發展。

責編:李智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江網 的精彩文章:

野生杜鵑雖美 但大自然經不起商業開發

TAG:長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