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叨叨歷史 大禹治水

叨叨歷史 大禹治水

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史記·夏本紀》

上回我們講了「堯舜禪讓」,關於「堯舜禪讓」,一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堯把天下讓給了舜這件事叫做「堯舜禪讓」,也有種說法說是「堯舜禪讓」是指堯把天下讓給了舜、舜又把天下讓給了禹這兩件事,而後者也被稱為「舜禹禪讓」。

堯和舜,我在前兩回都已講過了,那麼這一回我們就了聊一下這個禹。

禹,姓姒,名文命,《史記》形容他「為人敏給克勤;其德不違,其仁可親,其言可信;聲為律,身為度,稱以出;亹亹穆穆,為綱為紀」,反正就是人品好,腦子也好使,長得也好看,聲音也好聽。上回講到上古時期的禪讓制實質就是打了折扣的世襲制,雖然不是一脈相傳,但卻是同宗同源,堯和舜其實都是黃帝的後人,那麼禹的出身又是怎樣的呢?禹的父親叫做鯀,鯀的父親就是顓頊帝,顓頊帝就是黃帝的孫子。這麼說,禹其實也是帝胄天孫了。

禹,又被後世稱為大禹,這個「大」,是偉大的意思,那禹又為什麼會被稱為「偉大」呢?自是因為他做了一些偉大的事,其中一件就是治理洪水。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們小學課本里就學過,今天我們就再來一起複習一下:

相傳堯的時代,洪水滔天,堯就讓他的大臣們給自己推薦能治理洪水的人,於是就有人推薦了鯀。堯就讓鯀去治水,結果鯀九年不成,那個時候舜已代行天子之政,不管是為了安撫民心,還是出於別的什麼目的,把鯀殺死在了羽山。鯀死之後,舜又向堯推薦了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於是禹就帶著兩個助手——益和后稷一起去治理洪水了。結果,禹勞身焦思、跋山涉水,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在其兢兢業業的努力下,終於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終於治好了水災。

那就有人問了,為什麼禹的父親鯀治不好水災,而禹卻能治好呢?有一種說法是,鯀用的是堵截的方法,而禹用的是疏導的方法,所以鯀沒有成功而禹成功了。

其實除了治水之外,禹還有其它一些豐功偉績,比如劃分九州和制定五服。

所謂九州,即冀、沇、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喜歡看《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對其中的一些比較眼熟,而有一些隨著歷史的變遷,有所增加,也有所刪改,但最初的九州就是由禹劃定的,也有說是黃帝劃定的。不管怎樣,九州的劃定,也等於是給華夏民族最初的活動和統治範圍劃定的疆域,因此「九州」也時常被拿來指代古代中國。至於九州各自的劃分範圍和劃分方式,《史記》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大家可以直接去翻書,我這裡就不展開了。

所謂五服,即規定以天子所在都城為中心,五百里內稱甸服,其中一百里內賦緫(連著結穗的整捆的禾),二百里內賦銍(禾穗),三百里內賦秸服(去掉了秸芒的穗),四百里內賦粟,五百里內賦米。甸服以外五百里內稱侯服,其中一百里內為采地,二百里內為男爵地,其餘三百里封諸侯;侯服以外五百里內稱綏服,其中內三百里發展文教,外二百里設立邊防。綏服以外五百里內稱要服,其中內三百里用以安置夷族,外二百里用以關押罪犯。要服以外五百里內稱荒服,其中內三百里用以安置蠻族,外二百里用以流放刑犯。五服的制定,在某種程度上,也等於是進一步明確了中央集權和等級制度。

由於禹的功勞很大,舜就把天下讓給了禹。結果舜駕崩之後,禹也效法舜,把帝位又還給了舜的兒子商均,自己則跑到陽城躲了起來,結果天下諸侯都不去朝見商均而去朝見禹,禹這才即了天子之位,改國號為夏後,自此,禹也稱夏禹。

上文說到,禹在治理洪水的時候,有兩個幫手,益和后稷。

據說益是皋陶的兒子,這皋陶是誰呢?是舜、禹時期的獄官,就是執掌刑法的大臣,和堯、舜、禹並稱為「上古四聖」,其中堯、舜、禹都是天子,只有皋陶是臣子,可見這皋陶還是很厲害的。禹原來是想把天下讓給皋陶的,結果皋陶比禹先死了,於是禹又把天下讓給了皋陶的兒子益。等禹駕崩後,益也學習前輩們,把帝位讓還給了禹的兒子啟,自己就跑到箕山的南面隱居了起來,結果這會劇情和說好的不一樣了,諸侯沒有去朝見益,而是都去朝見啟了,結果啟就順理成章地繼任了父親的位子,從此公天下也就成了家天下。

不過春秋魏國的《竹書紀年》中也記載著另一種說法,就是禹駕崩後,啟與益爭帝位,啟殺益,才得到天下。我個人其實更偏向於這種說法。大禹治水,為人們生活和生產創作了條件;五服的制定,為社會明確了階級。到大禹時代的末期,私有制有了一定的發展,這個時候「天下為公」的思想在日益膨脹的人性慾望面前多少顯得有點無力了。

而禹的另一位助手后稷則是周王室的祖先,關於他的故事,則留待下回再講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叨叨的滾滾 的精彩文章:

第十二回 王熙鳳毒設相思局 賈天祥正照風月鑒

TAG:愛叨叨的滾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