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口氣 | 秒懂歐洲建築史。這是一個洋蔥包子和玉米棒子之間的故事

一口氣 | 秒懂歐洲建築史。這是一個洋蔥包子和玉米棒子之間的故事

原標題:一口氣 | 秒懂歐洲建築史。這是一個洋蔥包子和玉米棒子之間的故事




還有1個月就要放假了,想要出去浪的真愛們應該也在安排自己的旅行了吧。


如果是出國游,歐洲一定是個大熱門。而去歐洲的話,一類必看的主題就是歐洲建築。

然而古堡、教堂、神殿,羅馬式、希臘式、哥特式讓人眼花繚亂,到底應該怎麼看?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一篇純裝逼乾貨,帶你一口氣讀懂歐洲建築。


先給大家看這麼一張圖:



整個歐洲,先有希臘文明起其先,後有羅馬文明承其後。連建築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第一個就先從古希臘建築開始。




希臘式建築


時代關鍵詞:人才輩出

建築關鍵詞:三角門楣、希臘式柱


形象代言人:三明治



右:巴黎瑪德蓮娜大教堂


希臘式的建築非常容易辨識,三角形的門楣,下面一根根的希臘柱。就像古希臘先賢阿基米德所說: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支點有了(三角門楣),棍子有了(希臘柱)。這就是希臘式建築。


希臘式柱分為三種:多立克式,愛奧尼亞式,科林斯式。基本上你現在在各地看到的希臘式柱子都逃不開這三種樣式。


從左到右:多立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


區分也很簡單。多立克式,簡簡單單,鋼鐵直男。愛奧尼式修長又有渦卷裝飾,比較少女。科林斯式最複雜,花花草草圍著,像個小公主。


古希臘人對神是很崇敬的,為了表達這種崇敬,他們採用了非常理性的辦法,除了齊整的門楣和柱子,再有就是瘋狂使用黃金分割比。



希臘建築代表,位於雅典的帕特農神廟,地面和頂部,立面的高和寬,全部都是黃金分割比。


面對這種理性到極致的完美,人們不由地就會產生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羅馬式建築


時代關鍵詞:征服

建築關鍵詞:混凝土


形象代言人:包子



右:聖彼得大教堂


古羅馬詩人霍雷斯說過,我們羅馬人征服了希臘,可是文化上卻被希臘所征服。


但和務實的古希臘不同的是,羅馬帝國時期,國家日益強大,為了彰顯權利和財富,他們會在希臘建築的基礎上,把房子更往大了造,於是就加上了包子「拱」。


比如這樣:



還有這樣:


單獨放個包子:


或者放盤子里:



支撐了羅馬人「包包子」事業的,是他們發明的黏漿」(Caementum)。這是一種用碎石、火山灰岩、石灰和水拌成的石漿,其實就相當於混凝土。從此大拱門、大圓頂、大拱頂就都能獨立,而無需像古希臘建築那樣靠許多柱子來支撐了,從而成為世界建築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古羅馬的建築基本在今天的羅馬城就可以看全了。萬神廟、羅馬斗獸場、龐貝古城




拜占庭式建築


時代關鍵詞:東西交融

建築關鍵詞:萌萌噠


形象代言人:洋蔥頭



右:滴血大教堂


公元395年,隨著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羅馬帝國分成東、西羅馬帝國,由此基督教產生了教派分裂,東羅馬信奉東正教,西羅馬則為天主教。而東羅馬帝國隨著東進,與東方文明同交融,形成了拜占庭式建築。


辨認拜占庭風格,主要是看它的頂。和羅馬式一樣,它也是加一個大圓頂,不像羅馬式的包子,拜占庭式則是在半圓的底部略微內收,像一個洋蔥頭。


像這個,洋蔥頂:



哈爾濱聖索菲亞大教堂


還有這個:


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


更東的俄羅斯人喜歡吃洋蔥,他們覺得一個洋蔥不夠,所以就放了好多個。



今天如果把歐洲切兩半,會發現羅馬式建築在西邊天主教地區(像法國、義大利),而跑到東邊東正教地區就都變成了拜占庭式建築(像捷克、波黑)。




哥特式建築


時代關鍵詞:天主教


建築關鍵詞:骨感

形象代言人:玉米棒子


羅馬帝國覆滅了,基督教卻在歐洲生根發芽,到了中世紀天主教成為了西歐的唯一宗教,神權時代來臨。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天主教在西歐一家獨大,所謂的神權大過了皇權,出現了贖罪券、十一稅等稅券,為天主教搜刮大量財富。


有了錢,更加力捧神權,原來希臘式、羅馬式風格通通不要。什麼三明治、包子、洋蔥都站一邊。只有一個字:高



為什麼要高?天主教徒相信人生最後要面臨的四件事:1死亡、2審判、3天堂、4地獄。這就是所謂的萬民四未。


第一件事,死亡。人死後要葬在墓地,歐洲人的墓地就是教堂。


死了之後由神靈對你審判。是壞蛋,直接下地獄。是好人,就可以與耶穌、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相聚。


於是當時的人們就想把教堂建高,造的高,才能越加的接近上帝。原來的大圓頂不要,改用尖塔。為了讓建築更高,還發明了飛扶壁。



飛扶壁(英語:Flying buttresses)是一種起支撐作用的建築結構部件,由於飛扶壁通常以半個拱券的形式出現,所以又稱飛券。


既然是宗教建築,當然會與上帝息息相關。你看上帝說了啥?



怎麼能有光呢?


來個百花窗唄。


哥特式建築上的玻璃百花窗主要有三個作用:


1. 減輕建築的整體重量,可以建的更高。


2. 透光。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馬式建築因採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並表達了人們嚮往天國的內心理想。(玻璃著色主要以藍、紅色。藍色代表天堂,紅色代表基督之血)


3. 教化百姓。中世紀百姓不識字,用彩色玻璃在花窗上拼出一幅幅的聖經故事,他們就可以根據圖案來理解聖經。




文藝復興式建築


時代關鍵詞:復興文藝


建築關鍵詞:對稱


形象代言人:書



文藝復興。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復興文藝,復興什麼時候的文藝?羅馬、希臘時期的文化藝術。


文藝復興式建築的特點很簡單,左右對稱。


從中間一分為二。左邊一根柱,右邊一根柱。左邊一扇窗,右邊一扇窗。左邊一扇門,右邊一扇門。



我們也可以這樣看,是不是很像一本書?





巴洛克式風格


時代關鍵詞:炫富


建築關鍵詞:無金不巴


形象代言人:金子


從文藝復興後期開始,就進入了巴洛克時代。而巴洛克時代的藝術特點就是壕氣。請注意,巴洛克式是個統稱,更應該把它叫做風格。它涵蓋了建築、傢具、服裝方方面面。


巴洛克式風格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為義大利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權勢,有錢了,人們就給建築添上新的華麗、誇張及雕刻的風氣。從而形成了巴洛克。


辨認巴洛克式風格只需要四個字,無金不巴。沒有金色就沒有巴洛克。看到從裡到外,從上到下,都是金光閃閃,Bling Bling的,準是巴洛克無疑。


比如,巴黎歌劇院



比如,凡爾賽宮



還有這種超級無敵晃瞎眼的



西班牙聖地亞哥教堂


這裡插播一下洛可可。


洛可可式是巴洛克末期風格的代表。洛可可風格其實更應該算是一種室內裝飾風格。可以把洛可可看做巴洛克2.0版本,更加的奢華,更加的金碧輝煌。不過相比巴洛克的豪氣,它更多了一些小女人的纖巧嫵媚。


比如貝殼裝飾和花花草草:



比如用質感溫軟的木材代替過去巴洛克的大理石:



以及各種粉紅嫩藍的嬌嫩色彩:





平民建築


說了教皇貴族們建的「高大上」建築,現在該說一說接地氣的平民式的建築了。比如以下兩種就非常有代表性。


德國山形牆:


以前的老百姓可沒有皇室貴族這麼有錢,他們的房子多數都按照當地的氣候地形所建。例如德國山形牆建築,中間高,兩頭底。外立面像我們漢字的山,所以叫做山形牆。



德國法蘭克福羅馬廣場


為什麼德國人要建這種山形牆,很簡單,因為冷。



德國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很像我國北方,就是冬天冷夏天熱。冬天一到就開始下大雪。如果把房層建成平頂的話,雪越壓越厚,直接就把房子壓垮。於是德國人就發明了山形牆,便於雪的滑落。


山形牆這種建築風格並不是德國獨有,世界上只要冬天下雪的地區都會出現這種風格,例如中國的東北、歐洲的瑞士等。



大東北民居


地中海式建築:


在地中海沿岸氣候正好和德國相反,"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終年無雪。所以人們選擇平頂式建築,並在外牆漆以冷色調(藍、白),用來反射陽光,降低室內溫度。




談起來建築,我們總覺得太枯燥,但實際上建築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最堅定的痕迹。


它可以說是一種起源,所有歷史都在其中有跡可循。它是文化,更是藝術。


所以下次出去旅行的話,不妨慢一點,多看看那個地方的建築,說不定,就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了呢。


*本文來自公眾號「軼游未盡」,由意外藝術修改後發布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祖宗之歌:CHANEL、LV是頂級奢侈品?那是你沒有見過它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