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手裡這杯酒,暴露你怎樣的秘密?

你手裡這杯酒,暴露你怎樣的秘密?

了解一個陌生人可以通過很多細節,穿衣打扮言談舉止,用什麼手機看什麼電影。獨闖酒業的中華美食家十六廟又提供一個新角度——酒。

什麼酒,配什麼樣人,什麼樣人,又愛喝什麼樣酒,大有講究。看了今天這篇文章,老爺們就知道應該怎樣「看酒識人」。

Instead

 Bare Bones

Madeleine Peyroux 

00:00/00:00

飲酒,我是偏愛獨酌的,若沒有知己知音在側的話。倒不是你理解的「喝悶酒」,我之獨酌,其實既不孤也不獨,物質和精神都豐富著呢。

物質,在於這酒,色、香、味、體、力、韻、格七個層次;在於這酒按,下酒的珍饈美饌的路數與功夫;在於這景兒,桌上的木紋兒,光影里的窗欞,憑欄臨河的小窗,吚呀晃過的扁舟的影子。

精神,就更加豐富了,夢中的衝天黃鸝,柳蔭鳴蟬;走過的月白無風小巷,一直牽念又好久不見的你,以及遙遠碧山和熏熏暖風。

你看,這比李太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要豐富的獨酌內涵,又怎會要什麼勞什子的伴兒呢!當然,換作親人、友人、情人在側,又另當別論。

「獨酌皆相親」的意境是與酒種相關的,若換了草原「悶倒驢」、夾皮溝「燒刀子」、六盤水「苞谷燒」或老毛子的劣質伏特加等,三杯兩盞就已蒙圈爪哇國,哪裡還有那樣多的「花花腸子」啊!

因此,什麼酒,配什麼樣人;什麼樣人,又喜喝什麼樣酒,可能也是真實不虛的吧。

喜好威士忌的分兩派。

一派,豪放、自我、固執、保守,一般愛蓄連鬢鬍鬚,身上金屬飾物比較多,自認為樣子很酷,戴禮帽或者鴨舌帽,愛皮草也愛麻布,喜歡雪茄或者煙斗。坐姿一般是後仰式,翹著二郎腿,眼睛裡更多的是輕慢、嘲弄,甚至挑釁。

他們喜歡自開話題,不願意人云亦云,更不願意隨聲附和,但也喜歡吹吹牛,把一說成三。他們的職業,一般都是老闆,大大小小不吝。他們的酒按,一般是藍起司,36個月以上的伊利亞黑毛豬火腿和蘇打餅乾,喝的是具有濃重泥煤味的蘇格蘭威士忌和美國的波本。

另一派,較為內斂、成熟而博學多才,不經意間有典雅的表現,感覺上比較平和,但骨子裡卻涇渭分明。他們一般也愛蓄連鬢鬍鬚,但會比較短,衣著也隨意很多,但質地、色調、款型等都有著自我的講究,包括帽子、圍巾和鞋子。抽煙的並不多,抽的話也只選擇雪茄。

他們一般喜歡抱著胸坐,喜歡將酒杯一直晃著在鼻子旁邊繞來轉去,眼睛都在酒里,偶爾向外瞟上一瞟,那是因為他們對酒廠、風味、產地、口味等元素都有比較準確的理解和探究的精神,但他們並不喜歡多言,往往只愛淺嘗深品,獨自享受。

他們一般在公司里是總監級人物,或是外派的分支機構負責人,大大小小有些事情也能夠說了算。他們的下酒菜,一般是包了蜜瓜的火腿,杯子里的酒,一般是蘇格蘭非艾雷島的單一純麥芽威士忌和近些年來上了「威士忌聖經」的那些日本威士忌。

威士忌是穀物類蒸餾酒,干邑是葡萄的蒸餾酒,兩個都有個別稱叫做「生命之水」,嚴格講,這當然是過譽了。

喜歡干邑的,是一個優雅的紳士群體,一般都會有留洋的背景,巴黎、倫敦學習工作過或在開普敦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們一般都愛穿西裝,三件套整整齊齊,包括鞋子也是首選三接頭的。休閑裝也穿,但都很修身得體,一般你看不到什麼牌子,腰帶頭兒也是看不出的。

他們身材保持良好,一般都會面帶微笑,頭髮梳剪得很齊整,甚至一絲不亂,即便留須,也是剪得短短的,胡、須分離。眼睛都炯炯有神發著光,即便深邃,也會是一往情深,無論坐還是站著,都會很有樣子,不會弓著腰。

他們一般不會是老闆,而是CEO。他們吹黑管、拉小提琴、彈鋼琴,偶爾也會架著雪茄,但是在玩,不是抽。他們會吃水果繽治、起司布丁,會吃冰激凌,也會與上好的香檳換來換去。戴高樂將軍和邱吉爾都是干邑的擁躉,雖然後來丘吉爾轉投了威士忌的懷抱,但他同樣大愛香檳。

還有穿長衫的中式紳士,像當年的郁達夫、周作人,不但深愛中國的陳年黃酒,同樣也偏愛西方的干邑。

所謂雞尾酒就是將金酒(或叫杜松子酒)、朗姆酒、苦艾酒、伏特加和龍舌蘭(即塔吉拉)等,或互相勾搭,或一主二三仆,或再加勾調果汁、碳酸飲料、罐頭糖漬的水果泥塊、新鮮並帶香味的植物葉子以及冰塊、色素和調味汁等等一大堆東西,按照顏色、口味、口感的不同需求,所勾調出來的帶酒精的飲品。

在我看來這完全是個娛樂品,是城市夜生活荷爾蒙分泌的催化劑。喜歡喝雞尾酒的,現如今一般是都市潮人,跟風的年輕人,或者是夜色玩主。

倫敦Sipsmith酒廠的釀酒師賈里德 · 布朗,對喜歡雞尾酒的人群有一些對號評價。

他說,喜歡正統馬天尼而排斥「臟馬天尼」(加了橄欖滷水)的人,一般都是傳統主義者,知道如何精緻講究的喝酒,而且他們總有一種神秘又睿智的氣質,在哪都能吸引你的注意力。

喝金湯力的人一般是活得精緻情商又高的小酷哥兒和小酷姐兒,工作一般都體面而有趣,他們喝金湯力不限於晚上的酒吧,午餐聚會或者下午茶時都能來一杯;

喝瑪格利特的女生大概會喜歡跳舞,並會坦言喜歡那些有點俗氣的大紅大紫,她們還是個話匣子,聊天不怯場,也喜歡交新朋友。

喝朗姆+可樂的人必定藏著一顆年輕的心。

很喜歡點莫吉托的人,會在「不經意間」和別人講起自己說走就走的旅行經歷,並會順道炫一下那些不專門就看不到的又寓意深刻的小紋身,但大部分是外語。

喜歡喝苦艾酒的中國人不多,即便是那些當代的藝術家們,可能他們也擔心酒後像梵高一樣將耳朵剪掉吧!其實苦艾酒並非是梵高的專利,當年的畢加索、馬奈、莫奈、王爾德、莫泊桑、左拉、海明威等作家和藝術家也都大愛此酒。

喜歡喝紅白葡萄酒的,一般比較商務和時尚。他們或留過洋,或在洋人的公司工作過或正在那裡工作。穿著時尚趕潮流,眼神永遠是機靈活泛的,像一台台身份檢測機器,眼睛裡還放了無數法碼,不斷在每個對象身上增增減減。

嘴裡蹦出的除了年份、酒庄、左岸、右岸、品種、香型和味道外,各種明星八卦、投融資、VP、LP的專用名詞也無比多,而且每個句子還必夾雜幾個英文單詞。

他們一般是不會座定的,會端著個杯子走來走去。他們對配菜也很講究,什麼白的配白肉,紅的配紅肉,刀叉使得比筷子還靈活。他們會說,天下的酒啊,葡萄酒最好。

但在葡萄酒里有個異類,那就是起泡的香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香檳是慶祝時才喝的酒。但其實這也實在不需要一個特殊的場合才來聽那「啵」的一聲,人生本來就盛大又奢侈,應當好好應答。拿破崙、邱吉爾、杜魯門、瓦格納、赫本、香奈爾和夢露都是香檳的衷情人,我愛庫克、沙龍、莫耶香登和路易王妃,當然紀年的更好。

這幾年又時興精釀啤酒,不少都市年輕人趨之若鶩。他們下了班,不會先去吃飯,而是到啤酒精釀坊喝上一杯,一般都是一個人去,最多是一雙閨蜜。

來喝啤酒的人,一般性情開朗、舉止大方而不羞澀,認不認識的,酒杯一端,微笑就過去了,言語就打開了。不過話題都談不深,一般僅停留在今天的天氣,這杯新酒的味道,還有就是酒坊的新變化,絕少會觸及到個人隱私。

他們一般也都是講究的時尚一族,手上拿的是精美的皮質周末包,腳下蹬的是切爾西靴,而非皮糙肉厚的馬丁靴。是的,他們十分注意服裝的搭配,長風衣會很有型,姑娘即便是穿牛仔褲來,也一定是恰到好處的包臀九分褲,鞋子當然是細長的高跟,不穿襪子,但有著明亮搶眼的丹蔻指甲。

中國有句俗話叫「餃子就酒,越吃越有」,尤其是豬牛羊肉的葷餡餃子,配中國高度白酒,簡直是天造地設的絕配。

喝中國白酒是最接地氣兒的平民味道,大眾飯店,大堂圍桌,大聲喧嘩,大呼小叫,猜拳行令,你謙我讓,你敬我陪,東倒西歪,杯盤狼藉。可以講,這場景,天南海北,仕農工商,男女老少,樣樣齊全。

你說這是普通老百姓才喝的過日子酒,倒也未必,其間也不乏商賈巨富,演藝大腕兒,仕途官員,教授學究。其實這就是當下的中國現狀,這一現狀的現存也不長遠,也就是100年吧。

那麼100年前又是個什麼樣子呢?其實很簡單,從100年前再往前以千年為計,中國的酒分兩樣,一樣是勞苦大眾老百姓們喝的高度白「燒」酒。另一樣就是帝王將相、世襲貴族、文人騷客、商賈巨富和社會名流們喝的中國黃酒。

這個分法,有階級分層之嫌,因此是不宜提的,所以我們今天,把中國黃酒稱為文人酒,雅士酒。也就是說,喜好喝黃酒的,當是一群儒雅的人。

我倒也認同這個觀點。

一是黃酒本身柔中帶剛,綿中藏勁,馥郁芳香,餘韻悠長,像極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當然,這必得是傳統古法冬釀的陳年黃酒才是。

二是喜好品飲黃酒的人,遠的有陶淵明、竹林七賢、建安七子、賀知章、李白、蘇軾和陸遊,近的有李漁、袁子才、曹雪芹、魯迅、秋瑾、郁達夫、郭沫若、豐子愷、沈雁冰、鄭振鐸、葉聖陶、錢君匋、陸文夫、唐魯孫、逯耀東、蔡瀾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文化人物、文人墨客、民族英雄們,在他們過往的文章中都無數次提及或專題撰寫了中國古老黃酒文化的歷史、典故甚至親自品飲的經歷。

像吳敬梓在「儒林外史」所寫的杜家老太爺埋藏20年的陳酒,鑲了新酒,那幾位酒翁喝了才過癮的事,也是黃酒。

民史大家金受申在「飲酒」里寫「紹興黃酒名色很多,大部通行在中上階級,日常飲此者很少」,又說「凡在黃酒館喝黃酒的,不像大酒缸顧客的人品複雜,大半是做大鞍車穿朱履的人物,尤其年高有德的老封翁,聚幾個酒友,談一些前八百年後五百載沒相干的話。」

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中說:「紹興酒如清官廉吏,不參一毫假而其味方真;又如名士耆英長留人間,閱盡世故而其質愈厚。」

還有柯靈先生在「酒」里寫到的喝紹興酒的動人神情:

「端起碗來向嘴邊輕輕一啜,又用兩個指頭拈起一粒茴香豆或者海螺螄,送進口裡去,讓口子自己去分殼吃肉地細細咀嚼。酒液下咽啯然作聲,嘴唇皮子咂了幾下,辨別其中的醇味,那麼從容舒婉,不慌不忙,一種滿足的神氣,使人不得不覺得他已經暫時登上了生活的綠洲,飄然離開現實的世界。」

「自己在故鄉的幾年,記得曾經有時也常愛約幾個相知的朋友,在黃昏後漫步到酒樓中去,喝半小樽甜甜的善釀,彼此天海天空的談著不經世故的閑話,帶了薄醉,踏著悄無人聲的一街涼月歸去。並不是愛酒,愛的是那一種清絕的情趣。」

作家陸文夫先生說中國飲者的傳統觀念,是「君子在酒,不在菜」。有關於此,在下也是深有感觸,坦率講,吃酒,吃的是酒;配菜,只是配搭兒。有才學,有情趣,富情懷,有著思想深處精神的人,哪裡需要什麼下酒菜呀!一壺好酒,足以慰風塵,滿乾坤!

這,就是中國雅士喝中國儒雅文人酒的情趣。

圖片均轉自網路

歡迎關注「杜紹斐」ID:shaofeid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紹斐 的精彩文章:

光緒元寶十文銅幣價值多少?怎麼交易出手?

TAG:杜紹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