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念佛 一念魔

一念佛 一念魔

昨天又刷完一遍《西遊記後傳》,大學期間已經三刷這部劇了,所有西遊記題材中,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演繹方式。它的人物設定、劇情可謂是獨樹一幟,師徒四人取經歸來後,唐僧悟空成佛,八戒悟凈小白龍封為菩薩,皆為得到仙人,然而五百年後,魔頭無天突然降臨,佛祖圓寂,群魔亂舞、三界大亂,無關佔領佛界聖地後,將眾佛與各路神仙打入冥界。身在花果山的孫悟空識破其奸計,帶領三界集齊十七顆舍利以幫助如來轉世靈童喬靈兒重返靈山。劇中的人物設定都是按照其師徒取經歸來後的能力特點而定,唐僧不僅武力值有了很大的提升,智力值也是蹭蹭的往上漲,並且不再同以往那般,站在道德制高點、善惡不辨;悟空也褪去了浮躁,與我們以往印象中抓耳撓腮、上躥下跳、只會以武力解決問題的大聖不同,已經是高智慧戰鬥型人才了,有人說這樣的悟空有些過於理性,難道就因為皈依佛門所以天性就輕易的被壓抑住了嗎?

其實不然,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時,為了擺脫控制、獲取自由,只能答應菩薩陪唐僧取經,但孫悟空一直是不服管教、野性難馴的,五指山下的五百年並沒有完全改變其飛揚不羈的性格,當他漸漸了解到自己的師父唐僧只是一個會念念經文的迂腐凡人時,自然是不服,在被唐僧訓了幾次後,更是要回花果山風流快活,但孫悟空是個講情義的人,是唐僧將其從山下解救出來,他必須報這個恩,於是又回到唐僧身邊,不料唐僧為他帶上了緊箍,緊箍的作用就是為了約束他不聽管教。取經過程中,他對唐僧的感情從感激到厭惡再到捨命相護,從排斥取經逐漸變為將取得真經變為己任的這個過程,可以說是由於與唐僧久處所產生的師徒之情也可以說是唐僧的佛性教化了他。忘了說了,我認為在孫悟空同意取經或者說被迫戴上金箍的那刻,他已經入了佛門。在取得真經之後,觀音將其金箍取下,為何取下金箍,我認為兩個方面,一是取經完成即代表著他結束了與唐僧朝夕相處的生活,自然無須用金箍來約束他的行為,二是孫悟空本身早已無需借外物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在《西遊記》中,後期歷難過程中,孫悟空已經很少有被唐僧念咒疼到要在地上打滾的時候了,大多時候唐僧嚇唬悟空要念緊箍咒更像是一種撒嬌或是嗔怪,也就是說在取經後期,孫悟空已經有一定的自控力和理性了,他的悟性世人皆知,那麼在取得真經後,其自身的升華則是一種必然,所以在《後傳》中,孫悟空成熟穩重、有勇有謀、理性沉著的設定合乎情理。並且其天性也並沒有被佛性所禁錮,他的天性是勇者無畏、桀驁不馴,以往的冒冒失失是其天性的一種低級表現形式,如今的冷靜沉著則是他升華後的必然結果。

《後傳》里的八戒悟凈並沒有很大的表現空間,八戒依舊好吃懶做,隨便一點小挫折就嚷著要散夥,不過緊要關頭,也依舊不含糊,悟凈依舊老實能幹。可能因為八戒悟凈並不是主要人物,所以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取得真經對他們來說好像並沒有得到很大的升華,不過想想倒也合理,取得真經後,唐僧悟空成佛而八戒悟凈則只被封為菩薩是有原因的,我覺得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悟性不夠二是功力不足,而像豬八戒這種只想著吃吃喝喝的人,想讓他在取經後自己主動參透經文應該是不太可能的事,而悟凈嘛,或許在《後傳》里敢光明正大的欺負他二師兄就是這五百年來讀經文悟佛理給自己底氣的加持吧。

說完師徒四人,不得不說另一個主人公—喬靈兒。喬靈兒是佛祖圓寂之後的轉世靈童,可以說佛祖這次下凡歷劫主要是歷情劫。在他三十二年的人間生活中,要歷經三重情劫:第一劫,凡人白蓮花。未愛上靈兒的白蓮花是個頗有姿色的山大王,在街上被惡人調戲,還未來得及好好教訓那個不知好歹的渾小子就被靈兒給英雄救美了,身為山大王的蓮花對靈兒一見鍾情,盛邀不成便將靈兒綁回山上,在相處中,靈兒漸漸感化蓮花的惡性,併產生好感,蓮花想要為自己犯下的惡性贖罪,便去衙門自首,死刑場上兩人吐露感情,蓮花更是要做靈兒妻子,靈兒也願與蓮花一同赴死(孫大聖救了他)。

第二劫,東華山碧遊仙子。孫悟空救下喬靈兒後將其送到東華山上,東華帝君的徒弟便是碧遊仙子。剛到東華山時,靈兒以為蓮花已死,為其悶悶不樂,碧游發現其有心事,便邀其上山採藥遊玩,兩人在東華山朝夕相處,感情迅速升溫,初時,碧游並不知靈兒已有未婚妻,某次相聊心事,靈兒向其談起他認為已經逝去了的蓮花,彼時靈兒雖對碧游心生情愫,但心裡更多的是對亡妻蓮花的懷念以及愧疚,所以他接下來選擇了逃避這份感情,獨自下山,下山時被妖怪用計騙走,碧游為救靈兒險些喪命,還好被師父東華帝君救起,在接下來對碧游的貼身照顧中,靈兒漸漸明白自己對碧游的感情,並選擇面對,向碧游表明心跡。在一次宿醉中,靈兒表示要娶碧游,然而卻總在冥冥中聽到蓮花對自己的呼喚,由於受不了良心的譴責,第二天一早留下一封書信後便又下山離去。

第三劫,妖怪陳五真。靈兒自五華山道別後,一路風餐露宿,變成了乞丐,在街上遇到了化為鄉紳女兒的陳五真,陳五真飛揚跋扈、無惡不作,變成乞丐的靈兒擋了她的路她便將其拖回家中喂狗,但靈兒有佛性光環加持,狼狗自是傷不了他,正巧此時,同為妖怪的五真父親看到他身上散發的佛光,便要陳五真好好待他,以便吸食其精氣。陳五真對其進行肉體上的誘惑,這與以往的蓮花碧游不同,她們對靈兒時時純純的精神上的愛戀,而五真與靈兒,則是肉慾。我認為陳五真並不是愛靈兒,首先她是妖怪,她對靈兒最基本的慾望是吸食其精氣,助己成仙。再次,她對靈兒有佔有慾,以前的男人都是對陳五真言聽計從,而靈兒不同,他是懷著一種「世人皆可度」的大愛來感化五真,這激起了五真對其的佔有,而靈兒,他是這樣形容自己對五真的感情「醋意中萌發的報復的愛」,何來醋意,來自她以前的那些男人,他認為他們都不曾真正了解過她,他們所擁有的只是五真的肉體,而自己則是想看透她的內心。靈兒還是太單純了。陳五真逼其就範時,他向陳五真表露心事,「我有我愛的人,我的妻子叫白蓮花,她為我死了,我真正愛的是東華山的碧遊仙子,我覺得我對她的感情是真正的愛。」陳五真逼其成婚時,靈兒想已死表清白,但沒有死成,在最後的洞房花燭時,妖怪二人分別被一直在尋找靈兒的蓮花、碧游所殺。碧游、蓮花先後與靈兒相見,碧游與靈兒重逢時,兩人緊緊相擁,隨後蓮花出場,撲入靈兒懷內,靈兒這才知道原來蓮花沒死,可懷裡抱著蓮花,靈兒的眼睛卻是一直望著碧游,碧游知道蓮花未死,已經做好了退出的準備。

這三段情劫,其實對應著我們凡塵的責任、情感與肉慾,這算是佛家對愛情的世俗解釋,當靈兒成佛後,則三者皆可棄之,是為超脫。如果不是在這部電視劇中,那麼靈兒這個人物一定會被吐槽渣男的,因為他見一個愛一個。最近的lxl事件也是鬧得沸沸揚揚的,有的帖子分析說「女生千萬不要嫁給苦苦追求你的男生」,這點我是完全同意的,就我個人而言,喜歡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見鍾情般的喜歡;另一種是在有好感的基礎上慢慢相處而建立起的喜歡。但不論是哪種喜歡,都不會存在「苦苦追求」這一說法。我想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一旦和一個苦苦追求你的人在一起,裡面多多少少包含著感動或是愧疚的成份吧,但戀愛本身就是一個平等的過程,因為感動或是愧疚而在一起的感情,從一開始就不平等,一方會有負擔甚至兩方都會愛的小心翼翼,這樣的感情不知道能走多遠。而如果是因為共性和吸引而在一起,那這段感情的開端無疑是幸福的,但一定要記住,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兩個人不論在感情的哪一階段都應該是平等的,如果可以繼續走下去,要尊重對方、愛對方,禮物與創造只屬於小儀式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是都是愛的表達形式,不論男生和女生都應該為彼此付出(友情也是如此,不應該把別人對你的好當作理所當然)。責任,情感,靈魂、身體的碰撞都是愛情的保鮮劑,缺一不可。愛情到最後不外乎兩個結局,分手或是升華為婚姻,若是分手,也應該明明白白地和對方說清楚,別給對方帶有色的帽子。若是結婚,好像結婚是件很複雜的事情,我還沒有屬於比較完善的婚姻觀,就避而不談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跑題跑得有點遠,接下來說說我們的「大反派」—無天。我從不認為無天是壞人,何為正義何為邪惡,標準又由誰而定?不論是「性善論」或是「性惡論」,與之對立的另一面的產生都是個人與世界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我們遵循普世所劃分的正義與邪惡的標準時,不妨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邪惡」的根源在哪裡,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結局。

無天本為緊那羅菩薩,受佛祖之命去傳教,傳教地婆羅門大祭司要求他完成三件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才答應他在當地傳教,第一個是叫本地小偷世家的後人阿溜不再偷盜;第二個是當地愛打架的混混阿刀不再打架;第三個是當地妓女阿羞不再做妓女,在他完成之後,大祭司出爾反爾,要將緊那羅處死,原本身為妓女的阿羞為了救緊那羅而違背了不再做妓女的誓言答應了大祭司的條件後自殺身亡,而佛祖卻說他六根不凈,並將其逐出靈山,他認為佛祖處置不公深受刺激,將自身善念封入黑蓮(善念也是他自己本身無法分離和處死),發誓要奪得三界,最終一念成魔,成為第一邪魔——魔羅,後苦心修鍊,藉助孔雀大明王的力量重新幻化,成為大魔頭「無天佛祖」。

我們看一下這場戰鬥中雙方的勢力:佛派:孫悟空代表的眾神;反派:無天及其手下及其佛派的內部叛徒如來大弟子阿依納伐和孔雀大明王菩薩。不同於其他電視劇的壞人被感化,這部電視劇卻是好人被策反,我們來探討下被策反的原因,阿依納伐本是如來的大弟子,深受如來崇信,寄予厚望。可阿依納伐卻不喜歡修行,總愛擺弄奇門遁甲。如來佛祖見他旁騖太多,予以警告:你這樣下去最多也就修個羅漢。阿依納伐聽後更加消沉,更加玩物喪志。當無天幻化成黑蓮生於「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的腹中時,如來第一個想到的是,讓阿依納伐想辦法將之除去。不知此時佛祖的佛性在哪裡,他這時最先想到的是殺之為快而不是以「人人皆可度之」將其感化。但阿依納伐並未將其除去,而是將其放出,並為其塑造肉身,無天此時趁虛而入,答應他佔領三界之後,讓他做阿修羅界之王。阿依納伐立即投靠無天,不僅在靈山上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如來佛主,更在阿修羅界用七十二代玄冰鐵,建造一個牢房困住天庭諸神,一個蒼蠅都飛不出去。無天幻化的黑蓮被孔雀大明王菩薩所吞,並生於其腹中,所以孔雀大明王菩薩算是無天的母親,同時也是佛祖的母親,但兩個兒子,孔雀菩薩是偏袒無天的,孫悟空及眾神被困於黑蓮中時,孔雀菩薩也在,但她並沒有現身將其打破助悟空等逃出,還是待悟空說了一堆大道理以及告訴她阿依納伐已被無天所殺之後才將黑蓮打破。

無天的一念成魔、阿依納伐的背叛、孔雀大明王菩薩對無天的偏袒多多少少都可以說明佛祖自身其實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在無天佔領三界佛祖被迫圓寂時說「眾皆一心,唯使二心;黑衣釋迦,領轄三界;真性靈投,入釋凡家;涅槃重生,回歸佛土;唯子唯系,方解此厄;乾坤清朗,二心歸一。」最後所說的「二心歸一」應該是指無天的善念與惡念的融合,此時,他認識應該是到了無天」的存在其實與自己離不開干係,所以下凡歷劫,拯救蒼生。或許這不僅僅是三界的劫,也是佛祖的劫,更是緊那羅的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口碑老店VS新晉網紅,你的愛是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