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時/天!5000萬空巢青年宅出了音頻第二春?
文 | 波波夫
1、昨天的電台和今天的移動FM
1938年深秋,當廣播劇《火星人入侵》第一次回蕩在北美上空時,人們從無線電里一會兒聽到操持著CBS的電台主持人播報紐約已經淪陷,一會兒又傳來警笛四期以及未知生物的嘯叫聲,一百多萬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居民信以為真火星人來了,紛紛逃離家園,尋求庇護。
在殘酷的「二戰」歲月里,廣播迎來了鼎盛一刻,可以說,自那以後再沒有一部廣播劇、電視劇、以及今天的網劇能夠如此深入地打動用戶,混淆現實與劇情。這也是聲音在20世紀第一次展現出它的力量,不但讓百萬人走上街頭,還為廣播界帶來了滾滾財源。
遺憾的是,哪怕在彩色電視普及之後,也沒有再現廣播時代《火星人入侵》那種萬人空巷的輝煌,無論作為信息的載體、還是社交方式,聲音的價值都在下滑,在20世紀後半葉,電台漸漸沉寂。
直到互聯網的流行,2012年前後,荔枝、喜馬拉雅等一批手機播客應用的上線,標誌著音頻的再次蘇醒,但是真正的爆發卻是在五年之後的2017年。
首先,視頻和音頻的發展具有典型的輪動效應。移動視頻和移動音頻幾乎同時起步,相比音頻,視頻的信息密度更大,消費者門檻更低,因此,只有視頻市場充分飽和之後,消費者才會有更多注意力轉移到音頻。
其次,移動時代,用戶的視力消耗過大,對視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疲憊,特別是當視疲勞成為全民難題時,那些可以閉上眼消費的音頻節目成為了部分視頻節目的替代性選擇。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伊恩 · 摩根2012年在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稱,中國、韓國、日本等東亞國家為近視率高發地區。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的《2016年國民素質調查報告》預測,到 2020 年我國全國人口近視發病率將達到 50%,其中高度近視人群將達到 7000 萬人,特別是高中生、大學生等人群的近視發病率擴大趨勢明確。
最後,相比廣播、甚至電視的單向度傳播,今天的音頻平台不但得到了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加持,更是最時髦的知識付費的首選載體,部分緩解了當前普遍存在的知識焦慮情緒。從羅振宇的《得到》、到豆瓣時間再到知乎live,音頻在中國市場的爆發,一直帶有強烈的知識屬性,同時還與社群經濟、粉絲經濟緊密相連,不但與帶有強烈娛樂屬性的視頻不同,同時也迥異於傳統廣播電台。
2、為什麼他們一天會花上一個小時聽音頻
在結束一天辛勞的工作之後,踏上大城市的晚高峰地鐵,許多人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塞上耳機,聽上一段故事;周末在廚房洗菜做飯時,在一堆菜米油鹽醬醋的瓶瓶罐罐中,總是會撥出一角擺上手機,來段郭德綱的相聲。
大城市給了年輕人空前的自由,但也產生了一個副產品——孤獨。一如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Eric Klinenberg在《單身社會》一書中寫到「我們正在學習單身,並由此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在1950年代,美國人口中只有22%的人單身生活,而今天,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正處於單身,而其中,3100萬人獨自生活。今天,當中國的城市化率和經濟水平在追趕美國的同時,生活方式也亦步亦趨。
據了解,全世界有6700萬孤獨症患者,在過去20年里,發達國家的孤獨症病例呈現爆髮式上漲趨勢。在中國,2011年僅廣州常住人口中就有約7萬名孤獨症患者,而且人數還在逐年增加。
淘寶在2017年5月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稱,中國的空巢青年群體已經超過5000萬,相當於中國第11大省市規模,其中男性是女性數量兩倍,他們高度聚集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其中生活在深圳的90後男生成為「中國最龐大的空巢人群」,人數高達113萬。
本世紀初流行的「單身貴族」正在被一個更新的提法「空巢青年」所取代,從貴族到空巢,概念之變也折射了兩代人對於獨身的截然不同體驗,孤獨感正在成為一個全社會性的問題。
58同城在2015年發布的一份《你是孤獨星人嗎?》調查顯示,受訪者中「孤獨但假裝快樂的人群」佔到了近六成,其中快遞員、財務、設計師、程序員、新媒體運營等五類從業青年最容易感到孤獨。網易聯合探探、Blued發布的《空巢青年人群畫像》稱,沒房、單身、迷茫成為壓在空巢青年頭上的三座大山,更有82%的人表示對未來有過憂慮。
強烈的孤獨感催生了旺盛的陪伴需求,一如過去電視機扮演的類家庭成員角色,今天的音頻類App正是5000萬空巢青年永不下線的好友。
於是,音頻在年輕人中率先復甦。荔枝稱其用戶極為年輕,超過80%為90後和00後,80前用戶不到10%。就街頭觀察來說,越年輕的人越習慣在走路的同時聽耳機。
這些年輕人在移動音頻上投入的時間超乎想像。易觀千帆在2017年中針對3.58億月度活躍用戶的行為監測結果發現,中國用戶人均啟動移動電台App超過4次,人均單日時長超過67分鐘,遠遠超過人們在新聞資訊、微博類、甚至直播類產品上所花費的時間。
這源於音頻強烈的陪伴屬性和輕量社交。相比追劇,移動FM類產品的帶有一定的社交屬性,互動性更好,而相比微信、微博這些典型的社交網路來說,且微信的工作色彩日益濃厚,因此,移動FM類中的社交關係更輕,方便用戶更夠更為快速的建立和切斷聯繫。
3、聲音價值的再崛起
超強黏性必然產生可觀的商業價值,但長期以來,資本市場低估了音頻產品的價值,問題的關鍵在於音頻的商業變現一直滯後於視頻。
但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今年元旦剛過,1月3日,荔枝App宣布獲得由老牌基金蘭馨亞洲領投、EMC 跟投5000萬美元D輪融資,融資規模是上一輪的2.5倍。風投的加碼,意味音頻行業即將迎來又一輪洗牌。
視頻直播熱退潮時,音頻直播流行。相比前者,對於主播來說,音頻直播擴大了主播人群範圍,畢竟在人群中高顏值者不過少數,在視頻直播顏值即正義的大環境下,註定了多數人只能作為觀眾。
2015年,德國知名調研公司GfK針對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墨西哥等22個國家的2.7萬名15歲以上公民調查發現,中國大陸居民對自己外貌「非常滿意」的為10%,此外,僅26%的日本人對自己的外貌滿意,34%的韓國受訪者對自己的外貌非常滿足或滿足。
那些未能在視頻直播一展身手的聲優高手,也急需一個全新的平台一展身手。
相比視頻平台以顏值消費為主,在看不見主播的情況下,音頻平台除了要求主播聲音有特點之外,對其直播內容的要求更高,在視頻直播間里主播可以一言不發甚至呼呼大睡,但在音頻直播間,如果沒有內容上的準備,只能全程尬聊。因此,相比視頻平台,音頻平台更加考驗主播的知識儲備和思考能力。
對於消費者來說,音頻消費場景幾乎無處不在,這就為後續的商業模式創新留下豐富的想像力。
目前,國內三家最具代表性的音頻平台各自探索出了特色商業模式:喜馬拉雅則通過付費音頻的方式創新商業模式;蜻蜓FM則主要圍繞著部分高端優質內容進行付費嘗試。荔枝則另闢蹊徑,走了一條「輕社交+重陪伴+強娛樂」的道路。
生產者+消費者的複合屬性所孵化出更強的陪伴感,連帶產生的黏性、類社交網路所帶來的歸屬感,最終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里,讓聲音再一次抵達了輝煌。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