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諸葛亮和楊儀為何逼死魏延?上下夾擊,魏延生存的最艱難

諸葛亮和楊儀為何逼死魏延?上下夾擊,魏延生存的最艱難

諸葛亮最後的一個決定顯然像當初用馬謖一樣失誤,對蜀漢後期的存亡興衰造成了致命的傷害。

楊儀是個文官,基本上沒有帶兵打仗的經驗和能力,在蜀漢軍隊中的威望也嚴重不夠。諸葛亮把兵權交給他的主要原因是他能按照自己的遺命把軍隊撤回到成都去,保存實力,再圖中原。可是他沒有預測到楊儀與魏延一直不和,形同冰火,楊儀利用權力把魏延幹掉了,還一舉滅了人家三族。由此造成了蜀漢軍隊的內亂,損失了一位北伐中原不可缺少的軍事將領,本來就不很強的軍事實力又被大大削弱!

而諸葛亮不可能用魏延的原因也非常明白,一是他一直就不喜歡魏延,對魏延既重用又不放心,認為他急躁冒進,自以為是,不善於團結其他將領;二是他不會執行退兵的遺命,堅持繼續與曹魏作戰。魏延已經明確表示:不應該因為主帥一人之死就不戰自退。所以,諸葛亮給楊儀的指令是,如果魏延不撤退,你只管率軍撤退,不去理睬他。一旦戰敗,他自己也會迅速退兵。諸葛丞相擔心雖然不無道理,但是他沒有仔細考慮過把兵權交給魏延弊多還是利多。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決策的重大失誤。

真可謂是:出師未捷身先死,最後一策又蹉跎!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不在這非常時期破格提拔姜維呢?原因很簡單,諸葛亮雖然對姜維的文武雙全非常看重,言傳身教,作為接班人來悉心培養、教導,但是,時間尚短,作為曹魏的降將,姜維在蜀漢軍隊中的威望還不夠高,根基不牢,也就是還不能服眾,揠苗助長反倒會欲速不達。其實,把兵權直接交給姜維也比楊儀強。不過,一生謹慎的諸葛亮知道,姜維接班需要一個過渡的人選,這個掌門人就像是他與姜維之間的一座橋樑。

這樣看來,諸葛亮當時對「橋樑」的選擇只有楊儀和魏延兩個人。

老鄭認為諸葛亮確實應該把兵權交給魏延,這是最合適的「橋樑」,(楊儀不是橋樑,而是毀壞橋樑之人)辦法即是:任命魏延為主帥,楊儀、姜維為副帥,有序退回成都。如果魏延堅持北伐,楊怡與姜維就可以像當年王平在街亭之戰一樣分兵策應。一旦魏延戰敗,有楊儀、姜維的接應,損失不會太大。如果魏延打了勝仗,也可以藉此提振蜀漢軍的士氣,然後急流勇退,氣氣派派地回師成都。等待實力壯大之後,姜維也逐步成熟起來,最終戰勝曹魏與東吳,統一華夏,不是沒有可能。

後來的事實證明,魏延是忠於蜀漢的,他的致命錯誤在於搶先退兵後毀掉棧道,斷了楊儀回兵的退路。但後來他也是被楊儀逼反的,是楊儀的挾私報復,讓魏延走上了不歸路。因此,楊儀其人不堪重用,誤國誤軍,罪不容誅!

魏延不遇明主,雖有回天之力,奈何時運不濟,自身也「每臨大事少靜氣」,錯失了改變歷史走向的機會。有什麼辦法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強求不得。真是:一步之差,謬以千里也!

不知是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至少要算是過去了一千幾百年的一個「事後諸葛亮」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東影魔 的精彩文章:

馬超墓埋漢中為何不讓遷走?僅祠墓對聯更勝張飛關羽

TAG:山東影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