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有聲書 | 謎一般的軍神,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
原標題:北川有聲書 | 謎一般的軍神,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
「
幾百年來,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之所以一直為人所稱道,除了其驍勇善戰的軍事才幹之外,還因為在他的身上,縈繞著許多歷史的謎團,這其中關乎他的信仰,關乎他的人格,甚至他的離世都極富戲劇色彩。可以說,這位傳說中的軍神,是日本戰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位人物了。
那麼,謙信到底為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懸念,除了上述的這些疑問,圍繞在謙信身上,最大的謎團又是什麼?」
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
謎一般的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
和當時很多大名一樣,政虎也信仰佛教,而且顯得尤為虔誠。早在1556年,政虎就因為強力家臣之間的領地紛爭而感到頭疼,並因此而對世俗之事產生厭倦,遂留下類似「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字條,宣布隱退,獨自一人前往日本真言宗祖庭高野山,準備到那裡去出家修行。
他這一走,自己倒清凈了,越後國的政壇可就等於發生了地震。眾位大佬們經過商議後,一致決定要把政虎請回來,因為除了他,根本沒有第二個人有威望能團結越後國的各方勢力,所以要想越後國不亂,非政虎坐鎮不可。最後,政虎在得到各方勢力宣誓效忠、不添亂的保證後,又回來做他的越後國老大。
自詡為毘沙門天王代言人的上杉謙信,曾一度試圖出家,退隱江湖。
聽到這裡或許你會問,這到底是政虎故意用「以退為進」的手段,以此穩固自己的地位,還是無意而為之?我覺得,要說故意,倒也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從政虎其它很多對佛教的虔誠行為來看,說他深度信仰佛教,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他長期供奉、修持和祈禱毘沙門天王了。至於歷史的真相,政虎當時究竟是老謀深算,還是心灰意冷?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了,您就當兼而有之吧。
而這裡說到政虎長期供奉,修持的毘沙門天王,四大天王之一,是佛教的重要護法神,屬於北方的天王,又有財神、戰神之譽。政虎向來對毘沙門天王懷有虔信,每日供奉祈禱,念誦真言。又因為越後國地處北方,政虎遂以毘沙門天王的化身和在人間的代言人自詡,每次出征時,陣中均豎起「毘」字大旗,這成了當時一道特殊的風景線。以至於後世畫家在畫政虎時,往往會畫出這一面「毘」字大旗。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幅日本戰國時代的繪畫,上面有這樣一面旗幟的話,那你基本就可以確定,畫中的主將,一定就是上杉謙信。
四大天王之一:毘沙門天王
又名財寶天王,佛教護法神
1570年,政虎在自己的居城春日山城附近的林泉寺祈禱時,得到該寺高僧宗謙賜予「謙」字,改法名為「謙信」。這對謙信來說,也許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對於本文的讀者來說,這可太重要了,因為:「上、杉、謙、信」這四個字,總算是湊齊了。本文後面的內容,聽起來,終於不用這麼彆扭了。
謙信辭世
1573年,謙信的老對手武田信玄在上洛途中病逝,壯志未酬,遺恨終身。據說謙信聞訊後,放聲大哭,傷感於自己再無對手,並且立誓,終身不再與武田家為敵。自此以後,直至五年後謙信去世,上衫和武田兩家,的確再也沒有發生過戰事。
信玄病逝後,信長包圍網破裂,織田信長的勢力急劇擴張,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昭將軍窘迫異常,遂派人聯繫謙信,請他出兵上洛,剿滅織田信長。不過,從越後國到京都,需要經過越中、能登、加賀、越前等諸國,謙信正好借著將軍號令的名義,攻略這些地區,兵鋒之至,所向披靡,至1577年,謙信已經佔據了越中和能登。在此期間,據說謙信曾經和信長的軍隊發生過激戰,並大獲全勝,這就是傳說中的「手取川之戰」。不過,史學界對此也一直有爭議,認為此戰根本沒發生過,是後人編造的。不過不管怎麼樣,到了1577年,謙信的勢力已經逐漸逼近京都,成為繼武田信玄之後,織田信長所面臨的最大強敵。
軍神上杉謙信,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卻終究敵不過命運。
1578年初,謙信發布了動員令,準備調集大軍進軍關東,救援結城家。而就在大軍即將出發前,3月9日,謙信在如廁時突然暈倒,並失去知覺。在昏迷了四天之後,越後之龍、一代軍神與世長辭。
那一年,上杉謙信四十九歲。
謙信素來好酒,每天要喝很多,即使騎馬行軍,也不止飲,甚至還專門令人製作了方便在馬背上飲酒的酒杯。根據這一生活習慣,加之謙信臨終時的癥狀,後世推測很可能是因為常年飲酒過量,導致腦溢血而突然離世的。謙信以如此的方式離世,令織田信長又莫名其妙地少了一大強敵,不得不說,在「本能寺之變」發生前,信長的運氣都很好(或者換個說法,在本能寺之變前,織田信長的福氣,還沒用完)。
上杉謙信的辭世之句,流傳較廣的是:
四十九年一睡夢,
一期榮華一杯酒。
生不知死亦不知,
歲月只是如夢中。
看上去挺瀟洒,不過也有一個很大的漏洞:難不成,上杉謙信是在昏迷中突然醒過來,寫下這四句話,然後再死?其實,謙信的離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疑團,或者可以說,他可能是日本戰國歷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一個人物了。而第一個疑團,就是他的辭世之句。
那麼上杉謙信的辭世之句,到底是在何時寫下的呢?真的是他昏迷中突然醒來,寫下這四句話?當然不是!
日本戰國時期大名們的辭世句,有些是臨終時寫的,但也有很多都是事先寫好的,到了真死的時候,拿來發表一下,顯示出他們內在「視死如歸、死生一如」氣概和禪境,這樣可以算作是日本人喜歡矯情的一大證據吧。
佛教文化在日本影響至深,很多禪文化的理念滲透到日本社會的生活,乃至美學、建築等各項藝術領域中。在當時的日本貴族階層,也普遍流行留下辭世偈,其中也無不滲透著對於佛教境界的嚮往。
像謙信的辭世句,應該就屬於事先寫好的這類情況。偈中的「四十九年」,估計是先空著,等他去世後再填上去的。雖然這樣說顯得很不光彩,卻是最符合常理之事。如果你是謙信的粉絲,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推理的話,我可以提供一個情懷版的場景,供大家腦補:
上杉謙信預知時至,拿起紙筆,瀟洒地寫下辭世之偈,然後喝下最後一碗酒,端坐微笑,安然而逝。
其實,從內心來說,我也希望上述場景,是歷史的真相。
大義還是殘暴不仁
謙信身後,褒貶不一,爭議不在於其軍事才華,而是在於其人品。他自詡為毘沙門天王的化身,是「大義」的化身,是來人間主持正義、替天行道的。故有些人,認為上杉謙信是戰國時代的另類,因為別人都是為了私利而征戰,但謙信則是為了公義而征戰。
他和武田信玄爭鬥,是因為他認為信玄是個「目無君父、篡位自立、背信棄義」的小人;他出兵關東,是要為原來的關東管領上衫家主持公道,嚴懲關東的「狂悖之徒」北條氏康;晚年西征,則是為了響應足利義昭將軍的號召,剿滅「亂臣賊子」織田信長。縱觀其一生,和周邊大名征戰,總是打出「大義」的旗號,認定自己是正義之師。
自詡為毘沙門天王化身的上杉謙信
這一點,甚至謙信在世時,就有人這樣說過。比如,據說北條氏康在臨終前,曾經囑咐其繼承人北條氏政說:「晴信、信長之輩,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不足以托賴。然而輝虎殿下(即謙信)不同,受人之請,必忠人之事。我死後,諸國中你可以依靠的,舍此無人。」如果氏康真的說過這個話,那麼謙信算是得到了宿敵的首肯,其人品可見一斑。
但是,也有人認為,謙信之「義「,只是江湖義氣,並非真正的天下大義。因為所謂天下大義者,上報君以忠,下安民以仁,這才是在亂世中,作為一方實力強勁的諸侯所應做之事。謙信內心是否忠君,不太好說;但觀其征戰,嗜殺成性,屠戮甚多。所過之處,往往燒殺劫掠,遍地焦土,對普通百姓的仁慈,應該是絲毫也看不出了。如此之人,怎麼當得起「義」字呢?
不過,和謙信同時代的關東武士太田資正,對上杉謙信有如下評語,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比較中肯的。資正說:「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恣肆怒氣,行事怪異,是其惡;除此而外,勇猛而無欲,清靜而無邪,廉直而無私,明敏好察,慈惠待下,喜聞人諫等,是為其善。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
- 太田資正 -
太田資正原本是扇谷上衫家的重要家臣,非常忠於主家,由於主家被北條家在「河越合戰」中所滅,故視北條家為死敵,一直依附於各個反北條家的勢力,矢志報仇。老爺子拖著殘病之軀,硬是忍著不死,挺到北條家滅亡的後一年,以七十高齡辭世,得償所願。這樣一個人,對謙信的評價,難免會有些溢美,但是,之所以我覺得還是比較中肯,是因為,這樣的評價,很符合人性的複雜面。
我很難相信上杉謙信完全是為了大義而戰,但是,也不能否認,他可能具備的諸多美德。凡夫的心,永遠是複雜的。
純爺們還是大閨女
謙信的一生,大致介紹完畢,不過呢,還有最後一個問題,也是謙信一生最大的謎團,需要向大家交代一下,那就是,上衫謙信,到底是男是女?
看到這個問題,可能不少人會蒙:上杉謙信,難道還是個女的不成?你不是一直用「他」來稱呼的么?再說,在日本戰國如此複雜險惡的大爭之世,一個女的,怎麼就能呼風喚雨,成為一方強力大名呢?
日本影視作品中的謙信
說實話,我也不太相信謙信是女性,但是,這個問題,是關於上杉謙信最大的謎團,數百年來,爭議一直很大,甚至中國有很多的日本戰國迷,乾脆就直呼謙信為「姐姐」。所以既然講到謙信的傳記,就有必要交代一下。
其實,導致人們對謙信性別的疑問,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謙信一生未曾娶妻,也沒有親近過任何女性,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他的兒子,都是養子,沒有一個是他親生的。
在此基礎之上,關於「謙信是女性」的其他證據也紛紛出爐,比如謙信每月必定腹疼數日(暗指痛經)、謙信身邊的親兵衛隊成員都是美少年、謙信的字跡相當纖秀,乃至自畫像的隱喻、上洛時的社交等等,都指向上杉謙信,其實是女扮男裝者。
當然,也有很多人論證,謙信根本就是純爺們,那些所謂的證據,都是捕風捉影的東西。謙信不結婚、不親近女性、沒有子嗣,只是另有原因罷了。
其實呢,我覺得謙信是男是女,也不是特別重要,倒是人們通過一些可能的猜測,進一步將其放大,乃至推導出「上杉謙信是女性」,這種做法背後的心態,倒是很有意思。
也許人們覺得,在戰國這樣一個群「雄」爭霸的歷史舞台上,能有這樣一位女性大名的出現,會給這個血雨腥風的時代注入一絲清新,帶來一點心靈的慰藉吧。
又或者是,在數千年男權至上的社會中,很多位置是沒有女性的份的,少數女性能以自己的才幹出現在這樣的位置上,會令很多人感到欽佩,並願意為之點贊吧,比如,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花木蘭。
- 花木蘭 -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面對謎一樣的軍神上杉謙信,用《木蘭詩》中的最後幾句結尾,大家是不是覺得比較合適呢?
- 未完待續 -
↓↓↓
TAG:北川闇然日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