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這事,副國級曾下令要來周永康判決書

為這事,副國級曾下令要來周永康判決書

9日,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井衚衕的沈家本故居正式對外開放。當天,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及副院長張述元、陶凱元一同前往故居參觀道賀。

讓3位大法官如此重視,沈家本是何人?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中國法學會理事汪漢卿教授曾這樣評價:如果說中國過去歷史上真正的法學家只有兩人,那麼一個是唐代的長孫無忌,另一個就是清末的沈家本。

沈家本

公開資料顯示,沈家本(1840-1913年)是浙江歸安人,清朝光緒年間進士,歷任刑部左侍郎、大理寺正卿、法部右侍郎、資政院副總裁等職。

沈家本是清末修訂法律的主持人和代表者,主持制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訴訟律草案》《民事訴訟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同。

1910年,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法學學術團體——北京法學會成立,沈家本被推為首任會長。在中國傳統法律轉軌、近代法學興起的過程中,沈家本起了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周強參觀沈家本故居

沈家本故居位於西城區金井衚衕1號,坐北朝南,平面呈矩形,南北長56米,東西長29米。1900年入京後,沈家本便居住於此,直至病故。1990年,該故居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最高法和北京市決定對其進行修繕保護。

歷時兩年多,沈家本故居修繕工作於近日完成。中華司法研究會利用故居布置了豐富的展陳內容,用大量珍貴史料、圖片和實物展示了沈家本的生平、清末修律情況、沈家本對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重要影響等情況。

除了在故居,沈家本的部分手稿還被視為珍貴文物,陳列於中國法院博物館中。不過,說到他留下的一批文物,還有一段尷尬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沈家本的四世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沈厚鐸,曾想要把祖上留下的一些書稿送給學校,卻被當即拒絕。沈厚鐸還記得對方這樣回復他,「我們研究的是無產階級的法制,你這是封建社會的東西,我們不要。」

源於自己的親身經歷,沈厚鐸在參觀中國法院博物館時提出建議,應該再多收集一些材料展出,而且還要更清楚地點明:一定不要忽視法律和司法審判。

對此,周強也深有同感。在參觀沈家本故居時,周強就表示,要建設利用好沈家本故居,加強傳統法律文化研究,弘揚法治精神,加強法治文化交流,促進公正司法、法治中國建設。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作為中國首席大法官,周強與中國法院博物館也頗有淵源。2016年1月,該館開館儀式上,周強親自道賀並表達期望:讓中國司法更加貼近群眾、走向世界。

而事實上,中國法院博物館中的重量級展品——周永康判決書原件,也正是在周強親自督辦下,從天津一中院「要來」的。

中國法院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正義路4號,建築面積3000餘平方米,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這裡,參觀者能親眼看到「十八大」以來中國法院對周永康、薄熙來等落馬高官作出的判決原件。

「被告人周永康,男,1942年12月3日出生於江蘇省無錫市,漢族,大學文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書記……因涉嫌犯受賄罪於2014年12月5日被逮捕,現羈押於公安部秦城監獄。」

「被告人薄熙來,男,1949年7月3日出生於北京市,漢族,研究生文化,原系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因涉嫌犯受賄罪於2012年9月29日被逮捕,現羈押於公安部秦城監獄。」

來源:中國青年網

判決書、鋼筆、手銬、法槌……記錄著周、薄兩人受審歷史的重要文物,靜靜地躺在玻璃柜子中。

除了落馬高官,博物館陳列的數百份判決書中,還包括劉漢劉維涉黑案、昆明「3·1」暴恐案、湄公河中國船員遇害案等大案要案。

這些判決書「得來」實在不易。據媒體報道,博物館曾多次向各級法院發文件,徵集大案要案的判決文書,但由於這些案件輿論關注度高,有些敏感,周永康案的判決文書始終要不上來。

為了這事,周強在最高法黨組會上下了死命令,天津一中院這才肯「放行」,並派工作人員將判決書護送到北京。

儘管費盡周章,但中國法院博物館的目的就是弘揚法治精神,促進公正司法,讓中國司法更加貼近群眾、走向世界。

十九大閉幕後,周強已在多個場合表示,要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共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長安街知事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所有的萬豪都會成為下一個樂天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