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文學盤點以及作家為何養貓
新年伊始,先來看看今年是哪些文人的周年紀念。一百年前去世的有美國歷史學家、小說家亨利·亞當斯(1838-1918),法國詩人、劇作家埃德蒙·羅斯丹(1868-1918),一位年僅二十五歲的英國詩人威爾弗雷德·歐文(1893-1918)於停戰前一周在法國陣亡,他為數不多的詩歌均於身後發表,其陰鬱的描寫與同樣英年早逝的光彩青年魯珀特·布魯克的愛國詩作形成了鮮明對比。幾天後,法國大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1880-1918)在巴黎家中去世,年僅三十八歲。尤金·奧尼爾出生於1888年,有三部劇作《加勒比人之月》《繩子》《畫十字處》均於1918年首演。1918年出生的作家有穆里爾·斯帕克,Polygon會在她的生日2月1日推出百年紀念版。1888年出生的作家有艾米莉·勃朗特和卡爾·馬克思,同年《諾桑覺寺》和《弗蘭肯斯坦》問世。約翰·斯坦伯格於1968年去世,同年有兩部宣揚性放任的小說問世:厄普代克的《夫婦們》和戈爾·維達爾的《米拉·布來金里治》。
2018年會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書問世。邁克爾·翁達傑的《戰之光》(Warlight)將於5月出版,寫的是戰後倫敦兩個孤兒的命運。作家勞模朱利安·巴恩斯將出版新作《唯一的故事》(The Only Story),講的是一個年輕人愛上御姐的心碎故事。蕾切爾·卡斯克(Rachel Cusk)將出版自傳小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名望》(Kudos),該系列廣受評論界好評,以其不動聲色的坦誠及痛苦打動了許多人。塞巴斯蒂安·福克斯的《巴黎回聲》(Paris Echo)將於9月問世,追溯了巴黎在殖民年代和納粹時代的歷史與文化。魯珀特·湯姆森的第十一部小說《除你別無他人》(Never Anyone But You)也許將為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迎來文學獎的青睞,大衛·鮑伊是他的粉絲,應該會喜歡這部講述二三十年代兩個年輕女孩兒在巴黎的一段情事。吉姆·克雷斯的《旋律》(The Melody)奇異、不安、精彩,值得期待。
1969年,卡爾·普羅弗(Carl Proffer)寄了一本布羅茨基的詩集給住在瑞士的納博科夫。納太薇拉回信說:「外子很欣賞其詩的隱喻和韻律,但總覺得它們缺少語言訓練且用詞羅嗦累贅。」布羅茨基本來很仰慕納博科夫的文字,終於在偶像去世後找到了報復的機會。在一次和所羅門·伏爾科夫的對談中,他談到翻譯納博科夫的早期詩作「惡靈」時如此評論:「在我看來,他是個失敗的詩人……另外,我覺得,現在我把它譯成英語後,這首納博科夫的詩讀上去比俄語原文好了一些,不那麼平庸了。」
《布羅茨基在我們中間》
普羅弗的寡妻艾蘭迪亞·普羅弗·提斯利(Ellendea Proffer Teasley)2015年的回憶錄《布羅茨基在我們中間》(Brodsky Among Us)被譯成了英文,早在布羅茨基還在蘇聯時,普羅弗一家就是他的守護天使,1972年布羅茨基移民美國後,更是成了普羅弗家的新成員。普羅弗·提斯利記錄了詩人移民的詳細過程,如果沒有卡爾·普羅弗的幫助,布羅茨基根本來不了美國。卡爾·普羅弗跟那些不情不願的美國官僚打交道,在密歇根大學為布羅茨基生造了一個職位,將布羅茨基引薦給他認識的所有文壇大佬。他還手把手教會布羅茨基如何在美國獨立生活:去銀行開戶,寫支票,買吃的,開車……「這些對他來說挺難的,因為沒有妻子或母親照料生活。」布羅茨基在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待到1981年,普羅弗用自己開的雙語出版社出版了七本布羅茨基的俄語詩集。然而當布羅茨基在美國聲譽日隆後,他很快學會分辨誰更重要誰不那麼重要,普羅弗變得不那麼重要了。1984年四十六歲的普羅弗得了癌症,布羅茨基前來探望,但1987年普羅弗·提斯利打算出版丈夫的回憶錄時(其中有一章專寫布羅茨基),布羅茨基威脅要起訴她。她刪掉了那一章,並決定原諒布羅茨基。她出席了布羅茨基的諾貝爾頒獎禮,「看到那個列寧格勒來的紅頭髮青年如今與瑞典王后共舞」令她感慨萬千。
《成為一個作家》
特拉維斯·埃爾伯勒(Travis Elborough)和海倫·戈登(Helen Gordon)編了一本《成為一個作家》(Being a Writer),收錄了一些跟寫作有關的文章。當然寫作並無固定格式,各家有各家的寫法,所以大作家的寫作建議也是五花八門,僅供參考。希拉里·曼特爾說:「一點兒驕傲會給你很大幫助。」列夫·托爾斯泰建議:選擇對你而言的最佳寫作時間。洛夫克拉夫特索性直接點明深夜是最佳寫作時間:「一個人在沒有試過開夜車寫作之前,沒法知道自己是不是個作家。」威廉·福克納提倡廣泛閱讀:「讀,讀,讀,讀垃圾,讀經典……先吸收,再動筆。」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說:寫點什麼,總比什麼也不寫強。海明威說:在寫得順的時候停筆,別再想它,第二天繼續。約翰·斯坦貝克說:別去管什麼時候寫完,每天寫一頁就對了。「七月姐」米蘭達·裘麗說:別擔心寫壞的初稿,初稿是最難的部分,有了初稿後面就相對容易了。菲茨傑拉德分享了切膚之痛:不要一邊喝酒一邊寫作。扎迪·史密斯說:請在一台不聯網的電腦上寫作。穆里爾·斯帕克說:養一隻貓,「如果你想集中精力思考一些問題或寫重要作品,你應該養一隻貓。工作的時候要和貓同屋……貓肯定會爬到你桌子上來,在檯燈旁躺下。檯燈的光能給貓極大的滿足感。貓會安靜地躺著,那種寧靜有種令人難以理解的魔力。慢慢地貓的寧靜會感染你,所有那些阻撓你集中注意的興奮點會自動重組成型,你的思緒也會恢復自控。你不用一直盯著貓看,它在那兒就已經足夠。」(文/盛韻)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http://www.thepaper.cn/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