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容易受傷的寶寶,家長切記這幾點!

容易受傷的寶寶,家長切記這幾點!

趣媽生活

媽媽的一個生活方式

關注

兒童期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科學合理的體育活動不僅促進孩子的生理髮育,也對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與情感發展非常有利。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可以做不同的活動,體育運動就會出現相應的損害。這些對身體或者心理的損害,我們稱之為運動損傷

只要有運動是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運動損傷,發生損傷的時候的急救護理是非常重要的。

小兒的生理特點

一、兒童的身體形態和體型與成人是不同,表現為:頭大、軀幹長,四肢短,所以重心是不夠穩定的,非常容易摔倒。

二、小孩的性格容易衝動,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與渴望,而自我保護的意識比較差,容易受損傷。

三、兒童骨骼發育還不完全成熟,相對脆弱,韌帶相較於骨更牢固,相較於韌帶的損傷,小孩更容易出現骨質的損害。

四、兒童期生長發育活躍,各個器官和系統都發育非常快,骨的再塑造能力也特彆強,所以小孩的骨的損害癒合快,大多是不需要做手術來處理的。

五、小孩的語言表述能力不強,越小的孩子對疼痛感的感知比較差,如果家長不注意,損傷情況可能會被遺漏。

肌肉拉傷

臨床上很常見的就是肌肉的拉傷,在外力直接作用或間接作用下,肌肉由於過度的收縮被牽拉引起的閉合損傷性叫肌肉拉傷

體育活動中最常見的是踝關節、膝關節、肘關節韌帶損傷,例如,壓腿、踢腿時,大腿後部肌肉處於被牽拉狀態,若此時突然彎腰,可使肌肉超過伸展範圍而拉傷。

肌肉拉傷後,首先確認一下嚴重程度,抬抬胳膊,或者甩甩胳膊,看看會不會出現劇烈疼痛。

如果只是輕微的拉傷,感覺不是很強烈,但是拿重物或者抬高胳膊的時候會痛,建議在最痛的點熱敷一下,熱敷以後情況會減輕很多,過兩天就好了。

肌肉拉傷的瞬間感到劇烈疼痛的,要立即冷處理,用冷水沖局部或者用毛巾包裹冰塊冷敷,直到疼痛和火辣感降低,冷敷後用繃帶適當用力包裹損傷部位,防止腫脹。

如果肌肉拉傷嚴重的話,如將肌腹或肌腱拉斷者,應該抓緊時間去醫院作手術縫合,切不可自己處理。這個是需要臨床上有經驗的醫生來判斷或者通過一些檢查來進行判斷的。

一般而言,小兒運動損傷中肌腱斷裂的可能性比較小,因肌腱牽拉引起骨骺骨折比較多。

上述情況進行簡單固定後儘早送醫院處理。

挫傷

挫傷指鈍器直接作用於身體某部位引起的急性閉合損傷。

運動中相互衝撞、被踢打,或身體碰撞在器械上,都可能發生局部或深層次的挫傷。

輕者出現下皮出血、疼痛、腫脹現象,一般皮下挫傷的處置包括在48-72小時內冷敷,加壓包紮,抬高患肢,配合藥物治療等

比較嚴重者通常出現頭暈、臉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脈弱而快,腹部劇痛等現象,可能存在顱腦或內臟挫傷,一定要立即送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關節脫位

指組成關節的骨關節脫離了正常位置。

小兒由運動引起的單純脫位並不是多見,往往脫位都伴有骨折,其中肘關節骨折伴發脫位及髕骨關節創傷性脫位比較多。

脫位的患兒關節活動受限,局部腫脹非常明顯,所以需要臨時固定,立即送醫院就醫,這個時候不要自己輕易的做出不必要的處理。

兒童運動中髕骨脫位,我們膝蓋前方有一個骨骼叫髕骨,它往往都有一定的先天性病理基礎存在,比如外側髁發育不良、Q角較大等。

早期發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固定制動),但往往治療效果不是很好,常常反覆發出現病理脫位的孩子,是需要做手術來處理的,但是我們對這個病要引起重視。

此外還有臨床上最常見的「脫位」——橈骨小頭半脫位

1671年由法國的一個醫生首先描述。橈骨小頭半脫位又稱達拉肘,是嬰幼兒常見的肘部損傷之一。一般發病年齡都在1歲到4歲之間,其中2到3歲發病率最高,發病率占整個發病人群的60%多,這時的孩子說話不清楚,就是非常疼痛哭鬧不止。常見的事大人領小兒上台階,牽拉胳膊時出現。

實際上是環狀韌帶鬆弛,活動肘關節的時候,韌帶堪入關節卡壓所致,並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脫位,所以稱為「牽拉肘」牽拉肘更準確,這個時候X線平面檢查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牽拉肘患兒父母可以試行輕度左右旋轉前臂,有時候一下就聽到一聲彈響,即「複位」了。如果覺得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或者是你動一動,小孩也沒有複位,還是哭鬧,還是要到專業的小兒外科或小兒骨科的醫院去複位。

一般的兒科醫生都對這個非常熟悉,因為這是小孩非常常見的疾病。複位後患兒即可活動肘關節及前臂,無需外固定。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TAG:寶寶 |